鲤鱼井的变迁

说起东海县白塔埠镇白塔村那口古井—鲤鱼井,方圆百里几乎无人不知。相传古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年间。有一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百姓民不聊生。背井离乡外出逃荒要饭者饿殍遍野。东海老龙王有一个幼女叫做“红鲤”的,生性善良,深得老龙王的宠爱。当她听说人间正在面临的灾难,寝食难安。于一个绵绵细雨之日,趁机悄然逃离龙宫,飞往西天察看灾情。行不多久就看到数百只鸟儿盘绕在一处琉璃红瓦的亭榭之上,下面跪满了庶民百姓似乎在祈祷上苍降下甘霖。红鲤心想,就在此处择宿也罢。

因而落到亭下,尾巴拍打几下,就是一处汪塘。随即口吐清泉冒至塘口,附近百姓一看清泉突现,马上围拢过来掬水入口,甘冽清爽。于是奔走相告,争先恐后肩头手提往家运水。令人惊奇的是,塘中之水始终不见少。即使此后的连续干旱。百姓深感其恩德,时常聚集古井四周,焚香祈祷。而红鲤一面乐见百姓的安居乐业,一面感念着这一方百姓的知恩图报,于是决然留在此处繁衍生息。并且再三告诫她的子女们:“凡是井中所坠之物,要不使其损坏,人畜不得使其毙命。”

村中老人告诉我,解放初期,八路军追杀郝鹏举的时候,有一名解放军战士身跨骏马不慎跌入井中,后被村名救起时,毫发无损。八十年代后期,有一个冯姓村名醉酒后驾驶一辆手扶拖拉机,直接飞入井中,就连手扶机的后车厢都被井水淹没了,而这个村民竟然慢慢自己从水中冒上来,后来他回忆说,仿佛有人在井底一个劲的拽他上来,特别神奇。数百年来,井中坠人坠物何计其数?皆能安然无恙。

当初古井四周只是简易的堆放石头,以示提醒路人。这口坐落于白塔村八一西路中心街道的老井,过去三十年还是土路、茅屋的老街道,人们每逢集市都是穿街走巷、道路曲折迷离。后来纳入小城镇建设,为了确保道路畅通,镇政府决定动员街道两边的原居民搬迁,一番含泪撤离后,他们唯一的要求就是,把这座古井好好保留。

2008年白塔村被该镇确定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经过时任支部书记王其华的倡议,以冯同益为代表的数十位村民自发捐款数万元修建如今的鲤鱼亭。并立上石碑,正面雕刻本人和村民周学银撰写的“鲤鱼井的传说”,背面记录着自发捐款者名单。

日前,一个雨后的下午,红霞漫天。鲤鱼亭上,白云散淡悠闲。古井四周,鳞次栉比的住宅楼,或红瓦白墙,或粉色墨染。既有巧夺天工的建筑之美,又有古典现代的相融气息。徜徉于南北两边30多米的街道上,心境如此开阔。让你欣然感受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巨大成就。同时更能体会到,这一方百姓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强烈保护意识。

鲤鱼井的变迁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鲤鱼井的变迁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鲤鱼井的变迁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鲤鱼井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