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能被说服的都只是误入歧途的小沙弥

   

    自从进入教师这个行当后,才觉得这真是一件考验智商情商和勇气的工作,特别是面对这些一群思想天马行空、敢说敢想敢做的90后们。

       从2015年开始带自己的第一个班开始,我就做好了面对一切的准备,抱着坚决不拉下任何一个人、大学四年一个都不能少的终极目标开始了与60位不同性格和个性学生的“爱恨纠葛”( ´` )

     随时要担心着哪个学生精神松懈、受了委屈、藏了心事、误入歧途……给他们讲人生、谈道理、说故事、举例子、做示范,建造360度无死角的思想防御墙。与有不同想法的学生耐心探讨寻找共识、与有任何不良倾向和行为的学生费尽口舌寻找解决办法,什么方子法子都在学,都在用,只要能治病就好。

      可直到这学期(大二第二学期),班里还是有几个同学可能会因挂科太多而留级。而他们恰巧都属于我办公室的“常客”了,长期以来任我好说歹说、软硬兼施、苦口婆心,要么沉默不语,要么态度还行就是不见行动。在刚谈话不到一周的时间后,本打算继续请来办公室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没想有位一直旁观的同学私下和我说了这样一句话:

      “老师,西游记里唐僧的教导能降服妖怪吗?能说服的都是误入歧途的小沙弥!”      

     



     唐僧是抱着宣扬佛理,普渡众生的远大目标历尽千辛万苦去西天拜佛求经的,可是途中的妖怪似乎确实没有一个是因为他的教导而弃恶悔过、放过他的。是他的佛理没用吗?是他的方式出了问题吗?

      我思考了很久,觉得应该是能产生共鸣的思想才会产生能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习惯和行为方式,同样的事情你用相同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去和他们沟通的时候效果却是不一样的。在没有任何外在压力的条件下,能领悟多少或发挥多大的影响取决于你们的谈话产生思想碰撞和共鸣度有多少。

       有的人你只需一句话他便能领会并付之行动,也许不是因为他有多聪明,而是你这一句话在他内心深处激起了波澜,并且他是绝对认可的。也有一些人需要多次沟通才能出效果,是因为他本身内心是犹豫的、矛盾的、不坚定的,需要我们不断去灌输、强调、澄清及引导他们去寻找那个正确答案,当他真正认可的时候,行动自然就来了。

       当然,以上两类人能被教导的前提是他们的内心是愿意接受的,俗话说就是听得进去。而无法“说服”的无非就是两类人:一类是空心菜,他们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想做什么,但什么也听不进去,就算听到耳朵里也留不到心里,任你巨石泥洪、雷电雨雪,他们的内心没有太大反应;一类是顽石,志趣不相投,且听不进去任何异样观点。我个人觉得学生里第一类居多。

 



     但作为老师,必会为因无法劝导学生而内疚自责。只希望有一日,某件事、某个人、某种声音能触碰到他们内心深处那根关乎痛痒的弦。


胡思乱想,个人之见,欢迎讨论哈∩_∩

你可能感兴趣的:(老师,能被说服的都只是误入歧途的小沙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