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18【存档】游记 | 梦回墨西哥

* 这是“Jessica想说”的第3篇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

就像我在上一篇文章(“有种”,你就活下去)中提到的那样,生活确实有它艰难的一面。单身dog的生活就更是如此了,因为大多数时候,一切喜悲都是要一个人去面对和承受的,不仅如此,还要时不时地被塞点狗粮。而比起这些,于我而言更重要的一点是,这意味着所有的大小体力活始终都要自己一个人来做(此处我的三观歪了一下…)。而这后果也是相当可怕的。比如说,在150斤的行李面前,一个货真价实的女子就只能任凭“一只无形的手”活生生地把自己掰成“两个汉子”使。我真不是来故意搞笑的,你们自己看图,这像是旅游归来还是逃难回来(本图右下角瞩目,放大请慎重)……┓( ´∀` )┏

2018-11-18【存档】游记 | 梦回墨西哥_第1张图片

旅程固然美好,我却万万没想到结局竟会如此…凄凉——怎一个大写加粗的字了得。浦东机场到寝室,大概是我目前为止所走过的最长最累的距离,没有之一。心情如下。

2018-11-18【存档】游记 | 梦回墨西哥_第2张图片

但是。没错,好在最惨的时候,生活总会给你一个但是。

2018-11-18【存档】游记 | 梦回墨西哥_第3张图片

多亏了同在日本玩耍的Z姐,因为有她的帮忙和那句“南瓜粥”里透出的关切,使得生田駅(神奈川)到新百合ヶ丘駅这段不短不长的路途,成为了我目前为止所感受过的最温暖的距离,没有之一。即使那天明明是暴雨倾盆。

现在,收拾了几天房间后,我终于开始慢慢回血了。感谢朋友们,因为你们的存在和及时出现,让我即使在喜忧参半的生活里,也还可以苦中作乐,甚至能够乐在其中。

以上基本是史上最文不对题且光明正大地夹带各种私货的前言/鸣谢了。但既然标题是“梦回墨西哥”,那我想稍微呓语一下,也是无妨的吧。

去墨西哥,是3年前的事。3年不长,但却足以物是人非。关于墨西哥,我的记忆还停留在3年前的那个夏天,所以不知道这记忆是否还能合得上它现在的模样。故而这篇游记,也只能算是“梦回”一场。谨作纪念。

2018-11-18【存档】游记 | 梦回墨西哥_第4张图片

飞机上经历了昼夜交替,经历了风、雨和晴空,终于到达蒂华纳,再历经小半天转机,终于在傍晚时分到达瓜达拉哈拉。

De ColoresNana Mouskouri - Libertad

课上学的、充满回忆的一首西班牙语民歌:De colores

2014年的这个夏天,我有幸与来自五角场文秘职业技术学院的另外26名同学以及2名带队老师同行,来到了与中国远隔重洋的北美洲国家——墨西哥。众所周知,这是一个有着悠久文明的国度,从奥尔梅克(Olmec)、玛雅(Maya)、特奥蒂瓦坎(Teotihuacan)、托尔特克(Toltec)再到阿兹特克(Aztec),无一不轮番在墨西哥的历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于是,我们今日方可瞻仰日月金字塔的雄伟,甚至是到国家人类学与历史博物馆中去亲自感受面具与图腾的神秘。然而,对于这些宝贵的文明遗产,我们在欣赏之余,却因与“造物主”之间久远的年代差距,而自始至终都保持着一种恭敬心和敬畏感。

2018-11-18【存档】游记 | 梦回墨西哥_第5张图片
2018-11-18【存档】游记 | 梦回墨西哥_第6张图片

或许,比起这些古老而伟大的物质性文明遗迹,当一个外国人身入异域之时,持有更多好奇心去关注着的,倒是那些流动在街头的文化。“街头文化”并不一定都存在于街头,而是可能发生在店铺与地摊,家与邻之间,节日与仪式之中——它融于城市或乡村的每一个角落,静者如路边的一座建筑,一个标识;动者如人们的一声叫卖,一个手势。对于当地人而言,这些不过是司空见惯、稀松平常之物与事;但对于外来者来说,它们却比博物馆、历史书和档案资料具体可感得多,恰能直指内心,引发共鸣。

身为外来者中的一位,我也发现,正是这20天异国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与漫步街头的随想,构成了我对墨西哥的全部记忆与理解。它无关课上接触到的抽象的GDP数据,也无关严肃的中墨外交关系,只关乎墨国的街头文化,只关乎墨国的风土人情。

(一)生活篇

当你离开机场乘上大巴、踏上墨西哥国土的那一刻,其实就意味着你已经开始与这里的“流动”文化亲密接触了:不论是在路边小巷,还是在市中心广场,你都能感受得到“扑”面而来的热情气息。无论是向你微笑的那位摆街摊卖Tacos的胖阿姨,还是依偎在石碑雕刻下朝着你招手的热恋情侣,都传达出了一种温暖和亲切;甚至连点缀于街道两旁的树木也绿得透亮,试图用它们“不修边幅”的枝干占据来往车辆的上空,象征性地给初来乍到者们一个又一个拥抱。假如你在墨西哥城的夜市闲逛,你也许还有机会像笔者一样,遇到三两成群的韩流拥趸,她们会先试探性地招呼你一声“¡Hola!”(西班牙语:你好),然后再冲着你集体“咆哮”出声援CNBLUE(韩国某乐队)的口号……当时你肯定来不及感叹韩流的影响力已经冲到了中南美洲,也固然不会思考全球化这些问题,只是会产生一种错觉,那就是你并非一个外来者或陌生人,你只是久违了这片土地……就是这样,在毫无预知和准备的状态下,我们已经与当地文化撞了个满怀。

随着之后的学习和生活不断展开 ,我才渐渐确定,这些“热情”的街头偶遇并非偶然,而是大多数墨西哥人生活的基调和主旋律——事实证明,无论是我的偶遇,你的偶遇,还是其他人的偶遇,都是这里生活常态的一部分。你无需怀疑墨西哥人的热情,因为这就是他们一直以来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他们文化血液的一部分。就像代表着“墨西哥之魂”的墨西哥国酒龙舌兰酒(Tequila)一样,性格“醇净而又浓烈”,让人回味无穷。

2018-11-18【存档】游记 | 梦回墨西哥_第7张图片

参观Tequila小镇的酒厂,堆积着的是制酒原料-龙舌兰

家庭是墨西哥人社会活动的核心。墨西哥的家庭规模通常比较大,据说十几个人组成一个家庭也是十分常见的事情。Lorena是我们在蒙特雷科技大学(瓜达拉哈拉校区)时的西班牙语老师,虽然已年过半百,但还是颇具活力,胖胖的很可爱。在开学第二周时,她向我们介绍瓜达拉哈拉的动物园和购物中心,我邀她同行,她却笑着说周末已经与家人约好要举行聚会。可见,墨西哥人的家庭观念还是相对传统的,他们尤其注重家庭关系的维护和成员间的交流。而在另一位老师Brian Hutt的经历中,这种特色就在不同文化的“冲突”之下更加被凸显出来了。Brian来自英国,教授我们“Doing Business in Mexico”这门课。虽然课程名曰“在墨西哥做生意”,但很多时候我们听到的都是他就“Mexican culture”侃侃而谈。还记得他向我们讲起自己第一次随墨西哥籍妻子回家的场景时,惹得我们哄堂大笑,因为他说,“我从未一下子见这么多的家人”。当然,除了“大家庭”思想外,这种颇具戏剧性的场面的发生,与墨国“多子多福”的观念深入人心也是密切相关的。

相比之下,工作在墨西哥似乎并没有像人情和家庭那般被重视。于是,“Mañana”(“明天”之义)就成了外国人调侃墨国工作效率的代名词——但这却并非没有根据的玩笑,笔者这次在墨西哥就有过类似的体验。我曾和室友去门卫处报修无线网络,门卫大叔很热情地告诉我们明天会有人来修。事情这样反复了几次后却不疾而终。最后,我们得到的理由是“相关工作人员没有上班”;而进一步追问的结果更是令人啼笑皆非——“什么时候维修要取决于工作人员什么时候上班”。从这一角度来看,“Mexico is the land of Mañana.”的评价的确是恰如其分。

2018-11-18【存档】游记 | 梦回墨西哥_第8张图片

与之相应,墨西哥人的时间观念也较我们中国人“从容淡定”许多。在校园内,你很少看到步履匆匆的学生,他们大多在三五成群地谈天说地;走出校园,你也基本上不用担心有疾驰的车辆在你身边呼啸而过,司机们几乎无一例外,都会主动停下车来,还会热情地向你招手问候。总之,墨西哥的日常生活总是在慢节奏之中给外来者以一种惬意和安稳;也正是这种慢节奏,让墨西哥人自身能减轻工作压力和外力束缚,腾出时间去做更多自己喜欢的事,对生活倾注无限热情。

(二)艺术篇

墨西哥人乐观奔放的生活态度让这个国家的艺术气息也显得越发浓郁。街边,广场,餐馆,小镇,旅游区,只要你愿意驻足,到处都能观察到独具特色的艺术品和民俗,而且,细细品味,你总能从中发现某些属于印第安文化的元素

比如说骷髅。骷髅在许多国家都被视为禁忌,但在墨西哥,却存在一种特殊的“骷髅文化”。在Chapala湖附近的一个小镇,我们就见到了许多身着艳丽服装的女性骷髅。她们造型各异,落落大方,都有着纤细迷人的身段,高雅的气质,不仅不会给人带来丝毫的惊悚与压抑,反而向来往之人传递出一种喜悦和诱惑。原来,这种骷髅叫做“卡翠娜”(catrina),由墨西哥刻版画家波萨达于1913年创作,目前这一形象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每年11月1日到2日举行的亡灵节当中。至于亡灵节,则是一个纪念死者的节日。与我们本土的清明节不同,亡灵节对于墨西哥人来说并没有太多悲伤,相反,它是一个崇高神圣的节日,因为墨西哥人继承了古印第安哲学中对生命的看法,将死亡视为生命存在的最高价值。这又似乎不同于日本的武士文化:日本武士的死亡背负了太多的责任,是为了获取壮烈和荣誉;而相比之下,墨西哥人面对死亡时却有一种超然之姿,他们认为死亡是更美好的生命之开始。因此,即便是象征死亡的骷髅,在墨西哥也被赋予了美丽多彩、富有生命力的形象。

2018-11-18【存档】游记 | 梦回墨西哥_第9张图片
2018-11-18【存档】游记 | 梦回墨西哥_第10张图片

在特奥蒂瓦坎壁画博物馆(Teotihuacan Mural Museum)附近的一家餐馆,我们又看到了这样的场景:开饭前,头戴羽冠、身穿特色服装的一家人赤着脚,手持道具,伴着原生态音乐进行了持续近5分钟的表演。整个过程中,单从审美角度而言,我并不能深入地领会其舞蹈内涵;即使按技术含量来评判,它也不能与墨西哥的哈拉贝舞比肩。但是,还是能隐约感觉到有一种力量在触动人心。现在想来,这种力量大抵来自舞蹈背后所蕴含的意义——不管怎样,在嘈杂的现代社会,这样的一家土著人没有丢了自己的传统,愿意将象征勇敢与智慧的羽冠戴在头上,愿意向来者展示他们引以为傲的印第安土著文化,这些恐怕才是真正能打动观者、令人动容之所在。 

2018-11-18【存档】游记 | 梦回墨西哥_第11张图片

当然,来墨西哥可以“见识”的远不止这些。除了古老的印第安文化所带来的神秘与感动外,走着走着,你还会在墨西哥街头碰到一个又一个“现代式”的惊喜:瓜达拉哈拉市宽阔的downtown广场上,会有从三四岁的孩童到六七十岁的老人一起披着毛毯、戴着草帽、拄着木棍跳欢快的“草鞋踢踏舞”;某个小镇里,两三对俏女郎和帅小伙儿正在阳光下亲昵互动,展示着我们之前只能在“世界民族音乐文化”课程中才能观赏的舞蹈;在墨西哥城的商业街,还经常有cosplay的热衷者,你很有可能就在这里遇到“超人”和“蜘蛛侠”们,惊奇之余,也不得不感慨,这个国度将传统与现代融合得是如此完美。

2018-11-18【存档】游记 | 梦回墨西哥_第12张图片

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过,“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但在墨西哥,我们还看到了艺术与生活完美结合的可能性。墨国人在生活中的热情一以贯之地洋溢在各种艺术形式之中,“艺术地生活着”,大概是对他们日常生活状态的最好描摹吧。

(三)诉求篇

对生活的热情与执着,也反过来铸就了墨国人不甘屈服的品性。2014年7月18日是我们一行人从瓜达拉哈拉乘客车到达墨西哥城的那一天。清晨7点左右,天还蒙蒙亮,车里的人就被外面喧嚣的汽笛声吵醒了。再拉开窗帘,我们就一起见证了这一幕:数不清的人们排队聚集在马路中央,向墨西哥城方向进发,时不时地集体发出一声我们无法理解的呜咽声。不过看得出来,游行者们的衣着并不光鲜,很有可能都是生活比较困难的群体。而直到10分钟之后,我们才渐渐驶离这支游行队伍。

2018-11-18【存档】游记 | 梦回墨西哥_第13张图片

事实上,墨西哥每年都有大量定期或不定期的游行活动。据墨西哥《金融家报》在2014年5月16日的报道,2014年的前5个月,仅在墨西哥城就举行过42次游行活动(不包括一直不断进行的教师抗议游行活动),已导致商业部门损失达2.46亿比索(约合1892万美元),此外,旅游业也受到很大影响,损失可达3690万比索(约合284万美元)。[1] 这些巨大的数字,固然说明了墨西哥存在着一系列亟需改革的社会问题,但也足以让我们窥见墨国人对自身权益的重视。面对失败的教育改革,频频出现的记者被杀案,甚至连小到汽车造成的拥堵,他们都没有沉默,而是选择了积极谋求对策、表达诉求。也许在具体的表达方式上是否得当还有待商议,但至少他们愿意并敢于发声。这就是一个民族最起码的希望。

至此,再回想于墨国的20天,短暂却又意义非凡。穿梭在街头与景点,往返于寝室与校园,20天只能让我了解墨西哥文化的“冰山一角”,但也的确给予了我足够时间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1] 参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编译文章:《2014年前五个月墨西哥城各类游行活动造成较大经济损失》。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i/jyjl/l/201405/20140500592442.shtml 

墨西哥的夕阳。现在俺已经是短发了,所以3年的时间说短也不短呢。

2018-11-18【存档】游记 | 梦回墨西哥_第14张图片

                                                                      -END-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11-18【存档】游记 | 梦回墨西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