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呐怎么选?一位基层公务员的职场迷雾

天呐怎么选?一位基层公务员的职场迷雾_第1张图片
文/菲比Woo

最近,我的公务员朋友阿亮得到了一个工作调动的机会。

阿亮是法学本科毕业,司法考试A证持有者,已经在L县环保局的执法大队工作了4年。

因为L县政府办公室急需一个写材料的年轻人,政府办主任在各单位物色许久之后,将阿亮列为了考察对象之一。

阿亮在微信找到我,直奔主题:

“哎呀我真的好纠结,不知道到底该不该去,明天就要给最后答复了,拜托你一定要给我一个明确的建议。”

听阿亮描述,他的纠结主要来源于以下几点:

1.阿亮平时做的都是执法办案的工作,接触的材料都是一板一眼的执法文书;政府办可就不一样了,搞不好要给领导当秘书的,一想到要天天写那些咬文嚼字的讲话稿、工作汇报,阿亮就抓心挠肺的直哆嗦。

2.听说政府办、县委办、组织部并称体制内的“三大炼狱”,它们办公大楼到了晚上十一二点依旧灯火通明那是常有的事;而现在的工作虽然也不轻松,天天出入各式垃圾场,和闹事的群众、违规的企业打交道,但基本都是到点下班,可以享受完整的周末,要是真去了政府办,可能连找媳妇的时间都没有了。

3.虽然政府办的工作辛苦点,但是无可否认,这是全县最有权威的部门之一,也是“最有前途”的部门之一,有志向、有能力的年轻人扎堆了往这儿钻,要是工作出色,很容易就得到领导的赏识和提拔。而目前的工作阿亮已经做了4年,轻车熟路,也算是局里的执法中坚力量,却因为目前的队长“占着坑”,体制内又是以工作年限论资历,阿亮的晋升遇到了天花板,只能在副队长的位置上耗着。

4.因为政府办编制金贵,早就人满为患,目前调用过去的人员只能以“借调”为名,再慢慢排队等着上编,也就是说,阿亮的编制只能先留在原单位,落地生根还还得长远谋划。但由于县上有5年的服务期限规定,再过一年阿亮就能凭借执法工作经验参加遴选,运气好的话就可以考离县城去待遇更好的市队、省队。

我问:“那在你自己的规划中,是想走什么样的道路呢?是想一直打磨自己的执法技能,以后往市队、省队发展从事专业性的工作,还是转变方向,在文字方面下功夫,拔高视野做全局性的工作?”

阿亮急了:“要是知道怎么选,我也不会问你了呀!其实我觉得放弃这四年积累的经验挺不舍得的,但是我问了很多人,几乎所有人都建议我去,他们说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多少人想去都去不了呢!还有人说,万一明年市队不招人,我就得一直在这耗着,年轻人要拼一把。”

“那就去呗。”

“怎么你也让我去,要是去了可就没有退路了,我这四年白过的么?加上大学学法律可有八年抗战呢!”

我发了一个偷笑的表情:“逗你的,我的建议是留下,坚持你擅长的东西。

“再说你一个28岁的老光棍...”余下的理由还在编辑,阿亮发来一句:“谢谢你。”

我一直认为,体制内的年轻人比体制外的更焦虑。

体制外变动是常态,但在体制内,就像身上拴着无形的枷锁,多了许多瞻前顾后的顾虑,生怕走错了这一步,就失去了后面所有的机会。

作为一个选择困难症患者+重度纠结星人,曾经我也有过这样的困惑,在做每一个“是或否”的抉择的时候,顾虑良多,脑袋里面就像有两个小人在搞辩论。

几番下来,终于渐渐摸出一些经验,知道了怎么样做选择能够又快又不会后悔。

这些经验总结起来可以概括成4个“问”。

就拿阿亮来说,应该从这几个方面权衡:

一问自己想不想做

如果没有兴趣,以后很有可能陷入痛苦和懊悔的境地,过上敷衍的人生;

——就阿亮对加班的恐惧来说,其实是不想做这样的工作的。

二问自己适不适合做

如果是你的短板,实在不值得为了这条大众之路放弃自己的优势;

——阿亮很少写作,一想到写作也抓心挠肺地直哆嗦,既然本来就不擅长这个,何必放弃法律特长非要变成写手。

三问自己有没有精力做

任何一件事情都不是生活的全部,为了工作这一件事牺牲别的重要的事情不是聪明的做法;

——28岁不比初出茅庐,阿亮至今没有恋爱对象,再这样耽误下去怕是只能将就了。不值得。

四问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想要过怎样的生活

任何决定,唯一判断是否值得付出的标准就是这个。

——如果去了政府办工作,是在朝着阿亮想要的方向靠近吗?既然如此纠结,没有明确的想法做这件事是为什么,那就不要瞎做。

后来阿亮告诉我,他已经拒绝了这次调动,他相信,凭着自己司考A证的理论实力加上4年的实践实力,只要一直坚持下去,一定可以迎来更好的机会。

曾经我们以为,进不进体制就是最大的抉择了,实则不然,进了体制以后,类似阿亮这种闹心的抉择每一天都在上演。

要不要花时间在职读研?哪个专业好?

要不要参加司法/会计/工程师考试?考了有用吗?

要不要抓住这次调动机会?调了不如原来的好怎么办?

参加哪一个遴选?会错过好机会吗?

要入党吗?党员好多限制啊...

要不要辞职?创业失败了怎么办?

...

以上种种,每一条都让人纠结得抓狂。

可以说,一直以来,我们的老一辈都对体制内的规则有很大的发言权,他们凭着过去几十年的经验,对什么路最好走、什么路走起来最好有着固有的一套看法,这套看法甚至已经发展成社会的主流观念,深深植入大众对体制的认知里。

可社会一直在进步,体制再稳定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我希望你不要被老一辈的观念左右,因为他们从大量规律里面总结出来的那条路不一定也刚好适合你。

记住你是一个个体,你的路应该“私人订制”。

互联网知识大牛、《罗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曾说:

甭管听谁忽悠你的,责任你自己负,因为,别人不会把他选择的所有维度参数都告诉你。

所以每一次当有人问我,要不要考公务员、要不要在职读研研究生、要不要去大城市工作,我都只会说,如果是我,我会怎么选,我为什么这么选,却从来不会告诉别人你应该怎么选。

因为在不了解你的具体情况之前,我很难判断自己给出的是不是一个合理的建议。

你做的每一个决定,都要经过自己的思考,让它变得清晰、坚定,确保它是朝着你想要的方向发展。

这样,你做任何一个决定,都能活出自己精彩的人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天呐怎么选?一位基层公务员的职场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