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预估|电子书截图
第5章 预估
测量和猜测
对未来成果的预估,基本上属于猜测。所以为什么不充分利用历史数据,假设它会重演呢?
预估和测量在番茄工作法中必不可少。如果没有它们,每天要做计划是很困难的。番茄工作法要求花时间做回顾,这样才能不断改进,继往开来。设法将你“认为自己能做的”与“实际做到的”相对应。跟踪和记录是番茄工作法中的测量方法。在本章中,我们谈谈如何做预估。
活动清单表格中的预估
承诺是番茄工作法的核心。“今日待办”表格是每天的承诺。所选出的活动应当具有可行性。工作的总量应当是你通常在一天之内能完成的。
如果事前预估与实际所花工夫之间经常不一致,有以下两种可能的原因:
※做预估的方法或能力有待改进;
※工作开始后,又出现新情况、新问题,使得环境发生改变。
你无法预言会出现什么新情况、新问题。但可以通过训练和监控,积累做预估的经验和技巧。每天早晨,在计划当天活动之前,检查“活动清单”表格中的每一项新活动,试着预估它们各自需要多少番茄钟来完成。你还可以快速浏览一下之前做出的预估,看看要不要修改。
例如,我将预估番茄钟数写在“活动清单”表格每个条目的右边。当然是用铅笔,这样如果我稍后遇到新情况,想要调整预估值的话,数字还可以修改。
群体的智慧
詹姆斯·索罗维基在他的《百万大决定》一书中写道:在一个郡县里,全体社区成员对一头公牛重量估测的平均数十分接近真实值,甚至是相当准确无误的。而这个平均数,要比大多数成员各自的估测值更接近牛的真实重量。为什么呢?如果人群里包括这方面的一些专家,那么每个人都会增加一些知识,他们的误差总和趋近于零。1
心理学家爱德华·福欧的一个实验表明,一个人做多次猜测的平均结果比单次猜测的结果更接近事实。他询问人们各种琐事。在没有告知答题者的情况下,某些问题稍后会重复提出。他注意到,一个人的多次回答的平均值,要比单次猜测的结果来得正确。为什么呢?认知来自于统计推断。试图回答一些琐碎的问题,让我头脑中充斥着多种可能的答案。每次我的回答都不自觉地从这些答案中选择一个。所有答案的平均值接近完美,但其个体差异则远大于零。2
这就是群体的智慧,比任何单人的单次猜测都强大,而通过反复对情况进行重新评估,你也可以做出你自己的“百万大决定”。你一次又一次地做出新的猜测,即使没有新的情况出现。
活动的规模
计算预估的“货币”单位是番茄钟。要完成某项活动,需要花多少个番茄钟?预估值4表示一项活动预计从开始到完成需要花费4个番茄钟。因为番茄钟的原子性,不能使用小数,如1/2或2.2个番茄钟是不行的。
假如一项活动预估超过7个番茄钟,说明它太复杂了。需要拆分这项活动。拆开的每项小活动在“活动清单”表格中单独占一行,各自有预估值。活动越大,预估越不准。
如果一项活动预估不够1个番茄钟,则可以在它旁边标个0。并不是说它要花0个番茄钟来完成,只是表示时间花费小于1个番茄钟。这样的活动在“活动清单”表格中仍然各自占一行。
稍后在选择活动填入“今日待办”表格时,可以将几项这样小于1个番茄钟的活动合并到一起,将它们写在同一行,当作一个活动来对待。
选择
以预估为基础来进行计划,使得当天的自我承诺更真实可行,这样的结果之一就是增强做事的积极性。通过记录每天完成的番茄钟数目,可以让你对自己的“番茄钟日流量”心中有数。
当早晨从“活动清单”表格中选择当天的活动时,这些活动的预估番茄钟总数不要超过你的番茄钟日流量。然后将这些活动写入“今日待办”表格,并按照每项活动的预估番茄数,在其右侧画上相应数量的小方格。
当番茄钟响铃时,你为刚刚完成的一个番茄钟在当前活动右侧的小方格里画一个×,表示你已经为这项活动花了25分钟工夫。
这时会发生三种可能:或者之前预留的小方格已经填满了,但是活动还没完成,这种情况是你“低估”了该活动;或者小方格还没全填满;或者刚好全填满,活动也完成了。如果是后两种情况,就在“今日待办”表格中划掉该活动。
定量预估误差
如果活动完成之前,小方格都填满了,即本来预估这项活动需要若干个番茄钟,但这些番茄钟用完了,活动还没完成。接下来怎么办?
这时要做二次预估。猜测要完成这项活动还需要多少个番茄钟。然后,在之前的小方框旁边,按照二次预估的数目画上相应个数的圆圈。现在,每个番茄钟结束响铃时,你可以继续在圆圈里画×。
如果圆圈也用光了,你可以做三次预估,也是最终预估,用三角形表示。按照预估的数目在圆圈右方补充相应数量的三角形。
如果三次预估的数目还不够完成活动,那真是有点失败了。你得分析一下,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反复地低估这件事?也许应当将活动拆开,降低复杂度。按照常理,活动越复杂,预估越不准。
昨日的天气
你现在已经知道,一个番茄钟是25分钟的周期;多个番茄钟组成更大的每日周期;每天早晨进行计划,傍晚进行回顾;在一个番茄钟内,专心致志于单个活动。但是一天内应该计划多少活动呢?
一家气象局花费巨额资金建立了一套新的天气预报系统,它包括了所有的新兴技术,并具有近70%的准确率。于是有个聪明人来挑战超级计算机,他用的算法简单得多,叫做“昨日的天气”,内容就是“明天的天气和今天差不多”。你猜怎么样?他的准确率和超级计算机一样高。
对未来成果的预估,基本上属于猜测。所以为什么不充分利用历史数据,假设它会重演呢?如果每天的成果可以进行量化,它就大致相当于未来的处理能力。通过测量每天的番茄钟数,你甚至可以不断对番茄钟数进行微调,来保持一个平均速度。3
记录表格中的预估
在一天结束时,确认你已将跟踪数据填入“记录”表格,然后,可以对预估进行记录,给表格增加两列。方法如下。
新增的第一列,用来记录今天所完成活动中,有多少小方格没填满。假设其中一项活动被高估了3个番茄钟(+3),有两项活动被高估了2个番茄钟(+2和+2),还有一项活动被低估了2个番茄钟(-2)。把这些数字相加,“今日待办”表格中预留的小方格比实际用量多了5个,即总体预估误差为+5。
新增的第二列,用来记录重新预估的次数。有多少行是画圆圈的,即二次预估?有多少行是画三角的,即三次预估?
我们的目标是让这两列都为0。不过,由于预估误差的来源之一是不断变化的世界,新问题、新情况不断涌现,因此在预估番茄钟和实际用量之间总会有所差异。无论如何,第一列的总和应该是零,即高估与低估的情况互相抵消。新问题和新情况既可能降低、也可能增加活动的难度。以长期的眼光来看,这些误差应该能相互抵消。
鼓-缓冲区-绳子
“鼓”的节奏是你每天所完成的番茄钟数。“缓冲区”是在“活动清单”表格中所有活动的预估番茄钟总数。“绳子”是约束信号,用来控制流程放慢或加快步伐。
绳子一头在你手中,另一头在缓冲区中。你可以拉绳子,将新的活动拽到台面上。当缓冲区越来越满时,绳子就松懈下来;当缓冲区变空,绳子就绷紧,这时你拽不出新的活动来了。
有两种极端的情况应当避免,一种是过剩,一种是萧条。出现过剩症状,是因为在“活动清单”表格里活动太多了。有些活动可能停留在那里很长时间,没有任何进展。这样一份陈年旧账只会扰乱军心,甚至引你误入歧途。萧条症状则相反,指“活动清单”表格里的活动清单很短,可能某天拿出来它甚至是空的。约束理论教你调节活动清单的大小,以避免过剩和萧条两种情况。
如果我每天完成9个番茄钟,想要有10天的缓冲区,那么在“活动清单”表格中的预估番茄钟总数应该在90左右。如果这个数字大大超过90,就需要有所取舍了;如果总数比90小得多,则还可以加入更多活动。如果我的“活动清单”表格里大部分活动需要与老板或某客户打交道,则可能需要请他们协助,来清理或者填充我的活动清单。4
问自己:预估
※你通常能按照每天的计划完成工作吗?
※你是否经常修改自己的预期?
※要将你承诺过的事情全部完成,你知道需要多久吗?
※你所预估的活动时间,最长要花多久?以天、小时还是分钟计?
※你所预估的活动时间,最短要花多久?以天、小时还是分钟计?
注释
1 《百万大决定:世界是如何运作的?》(The Wisdom of Crowds),[Sur05]。
2 《来吧,换换脑子》(Go ahead, change your mind),[Bra08]。
3 《解析极限编程:拥抱变化》(Extreme Programming Explained: Embrace Change),[Bec00]。
4 《目标:简单而有效的常识管理》(The Goal),[Gol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