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藏散记(一)青藏线

进藏散记(一)青藏线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参加工作二十六年第一次休假。我决定去一趟西藏。

进藏散记(一)青藏线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01. 青藏线

        凌晨两点,终于在徐州站登上由上海开往拉萨的绿皮火车,开始了一路向西的旅行。一觉醒来,车已过古都洛阳。为了打发漫长的旅程,特意带了一本《只为与你相见~仓央嘉措传》,躺在上铺静静阅读。下铺半坐半卧三位旅客有一句没一句地闲谈,不时飘进我的耳朵,知道同包厢的是一对刚刚退休的上海夫妇和一位开工厂的浙江台州中年人。上海夫妇在儿子儿媳的支持下专程去拉萨旅游,台州男子则是一位背包客,与天南海北的一帮年轻驴友相约,在拉萨近郊的民宿聚会。他们以为只身独行的我也是一个背包客,我笑笑不置可否,把包里的炒花生和苹果拿出来给他们吃,大家气氛友好、轻松愉快。上海夫妇在私企工作近四十年,如今儿子成家立业,没有什么负担,去年一家四口去甘肃、青海旅游,明年计划到内蒙古大草原,趁还能跑得动要把祖国的大好山河看遍;台州中年姓张,父辈艰难创业,经过近四十年的经营,终于靠质量和信誉打出品牌,建立了稳定的销售网络,如今子承父业,不愿重复父亲的单调人生,每年拿出专门时间休假,与年轻人结伴而行,去体验各地的民风民俗,让自己保持一份青春热情。我把冯唐的一本《活着活着就老了》借给张先生读,平常很少读书的他竟如遇知音,对冯唐的文字如痴如醉,爱不释手。

      夜里十点半,列车行至西宁站。匆匆换乘进藏的高原专列,由陇海线转上青藏线,改向西南方向行驶。青藏线就是韩红歌唱的“天路”,2006年7月1日通车,全长1956公里,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路段960公里,多年冻土地段550公里,唐古拉山山口是最高点,海拔5072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在冻土上路程最长的高原铁路,当选为世界铁路五大奇迹之一。

进藏散记(一)青藏线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高原专列开始往车厢里打氧,让旅客能安稳地睡觉。次日天还没亮,车至格尔木站,格尔木是青海的第二大城市,格尔木是蒙古语,意思是河流密集的地方。自格尔木继续南上,海拔高度直线攀升,穿过“中国第一神山”昆仑山脉,才算真正进入了藏区。车窗外,晨光里,光秃秃的山梁连着山梁,被风化的黄褐色岩石裸露着,几乎寸草不生的戈壁滩一望无际,可能是刚刚下过雨,偶尔能看到一汪汪积水,遥望四周,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灰色的云布满天空,真是天苍苍,野茫茫,视野之内毫无生机,好一派荒凉景象。

进藏散记(一)青藏线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进藏散记(一)青藏线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十点钟左右,列车进入藏羚羊的家乡可可西里。“可可西里”意为“青色的山梁”,位于青海省南部的玉树藏族自治州,是目前世界上原始生态环境保存最完好的地区之一,也是目前我国建成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最为丰富的自然保护区。2017年7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可可西里方圆450万公顷,广阔无垠,荒无人烟,只有高寒牧草让这里充满生机。我瞪大眼睛,贴在车窗上,期望能看到藏羚羊、野牦牛、野骆驼。一路上,我看到一名身着土黄色户外服的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正在徒步巡视,在铁路桥下的一处水塘边,有五六头藏野驴正在低头饮水,终没有寻觅到藏羚羊的踪迹。同车厢的无锡旅客在车窗的另一侧拍到了藏羚羊,从他的相机视窗,我看到一只藏羚羊机警地向穿行的列车张望。从它的眼神里,似乎能读懂它对人类的戒备。

        可可西里平均海拔在5000米以上,气候干燥寒冷,严重缺氧,本是人类生存的禁区,然而因为利益的诱惑,偷猎者的贸然侵入和肆意杀戮,自然保护区工作者不得不克服恶劣环境的生存极限,用生命来守护这最后的净士。我不禁想起我的警察同行秋培扎西――可可西里卓乃湖保护站站长,他的舅舅索南达杰,是电影《可可西里》中那位为了保护藏羚羊而牺牲的主角日泰的原型,他的父亲扎巴多杰,主动请缨前往可可西里担任西部工委书记,1995年组建第一支武装反偷猎部队,1998年11月在家门口遭到偷猎者暗中枪击而牺牲。2009年,长大成人的秋培扎西毅然递交申请,承袭父辈的遗志,调到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安局。十二年过去了,盗猎的枪声再也没有在这片净土上响起。面对记者采访的镜头,他没有多少豪言壮语,其中很随意的一句“感受过无人区的孤独,才更懂得有人区的温暖”,却道出了守护者的艰苦与辛酸。

进藏散记(一)青藏线_第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中午时分,列车越过唐古拉山山口。“唐古拉”藏语意为“高原上的山”,是青海和西藏的分界线。唐古拉山的主峰格拉丹东海拔6621米,远远地能望见冰雪覆盖的山峰。在它东面的山脚下,有一个面积约八百平方公里的冰塔群,被人们称为“岗加巧巴”,意为“百雪圣灯”,长江的源头沱沱河就孕育在这里,相距不远的巴颜喀喇山有黄河的源头卡日曲。“不废江河万古流”,黄河九曲迤逦、天玄地黄,长江一泄千里、浩荡奔放,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一时一刻也不曾离开这冰山雪水的润泽。此时此刻,虔诚遥望远方的雪山,我多么渴望能长出一双雄鹰的翅膀,穿越那崇山峻岭、雪域高原,飞临沱沱河、卡日曲的上空,去朝拜我们中华文明的诞生之源,用那圣洁的冰山雪水洗涤我蒙尘的眼睛、凡俗的魂灵。

进藏散记(一)青藏线_第7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嘟~嘟,一声长笛打断我的万千思绪。行程已过可可西里。列车行驶的节奏恰似催眠曲,让人昏昏欲睡,藏族列车员姑娘来回走动,提示旅客不要睡觉,说是列车行驶在海拔4000至5000米的缺氧地区,如果睡觉,醒来容易高原反应头疼得厉害。我们索性把带来的特色食品摆满小桌,四个人围在一起聚餐,天南海北地聊着各自家乡的美食,时间过得轻松愉快,午睡的困劲被驱赶得无影无踪。

        下午两三点钟,列车驶入美丽的藏北羌塘大草原,开始了青藏铁路最美风景段。这里是牦牛的家乡,车窗外,远处是绿色的山坡,山顶上朵朵白云触手可及,山脚下是绿色的草原,清澈的溪水在草地上淙淙流淌,一群群的黑色的牦牛、白色的绵羊镶嵌在绿毯上。这里的草不高,不是“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是那种短小如“寸头”的蛋白质含量最高的草类,生活在这里的牛羊显得十分肥壮。

        高原上天气变化快,可谓“五里不同天”,车窗的右侧,一边是蓝天白云,一边是灰色的云块从天空掉到山坡、地面,能清晰地看见那是雨裹着云从半空落下来,西边晴天东边雨,云落地面连着天,真是高原上独有的奇观!

进藏散记(一)青藏线_第8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进藏散记(一)青藏线_第9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下午四点半,列车驶进那曲站。站台上藏民多了起来,他们穿着民族服装,扎西(藏族男子的常用名,意为“吉祥”)戴着帽子,脸色黑里透着红光;卓玛(藏族女子的常用名,意为“渡母”)头顶一个个小辫子,发辫上缀满蜜蜡、玛瑙、红珊瑚、绿松石等珠宝饰品,穿着长长的藏袍,衣袖、衣襟、衣底镶着丝绸滚边,胸前佩戴两三串长长的念珠。他们不论男女个个面带笑容,好像从来不知道什么是烦恼。

        临近傍晚,车过当雄县。沿途的风景更加绚丽多姿,远山更加雄伟壮丽,不时有雪山在夕阳下闪着银光,白云好像静止在山岗上,被晚霞涂上了金边,草原上湖泊多了起来,村寨房屋多了起来,牛羊和马匹多了起来,青藏公路上行驶的车辆也多了起来,不时有鸟儿飞过,美丽的大草原一派生机盎然。一车箱旅客毫无倦意,纷纷趴在车窗上,尽情欣赏这美丽的自然风光,生怕错过一座山峰、一汪湖泊、一片草原、一群牛羊,每经过一处美丽的风景,大家无不啧啧赞叹,轻声细语,生怕惊扰了这大自然的和谐美好。忽然在车窗的左侧,山峦、湖泊、草地的上方,一弯巨大的彩虹呈现眼前,大家一下子兴奋起来,纷纷举起手机和相机,记录下这可遇不可求的唯美景观。

进藏散记(一)青藏线_第10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八点半内地已是夜晚,拉萨的天却还很亮。铁路两侧开始有了树木,有了楼房,有了寺庙,夕阳下的拉萨渐渐呈现眼前。伴随着一声长长的汽笛,我不禁高声呼喊:拉萨,我来啦!     

进藏散记(一)青藏线_第1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走在拉萨的街头,我感慨万千。人生不就是一场旅行么?大部分时段,我们都在埋头做事,为学业,为工作,为家庭,为生计,为名利,常常劳心费神,焦虑彷徨,忽略了路途的风景,旅途变得平淡无奇、索然无味。只有抛下手中的俗务,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走出熟悉的地方,走进大自然,用审美的眼光去领略异域风情,用自己的眼睛去欣赏自然万物,才能重新找回自己,与自己的心灵对话,潜心享受这旅程,让心空澄澈透明。

进藏散记(一)青藏线_第1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进藏散记(一)青藏线_第1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 见林  2018.08.31

你可能感兴趣的:(进藏散记(一)青藏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