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的陌生人,你认识普通的你自己吗?

认识自己,我是谁?是一个老掉牙的话题。 每个人其实最熟悉的就是自己,但是最陌生的其实也是自己,俗话说,“当局者迷”,每个人其实自身就是一个局,而自己也就是在自己当下的局里,这话可能有点绕口,多读两遍就理清了,也许,没有一点“顿悟”,你就一直在当下的局里前进。

我在这里发起一个小实验,一个你可能会笑的小实验,就是录音。

录自己平时的说话,自己平时和朋友/同事普通的聊天拉家常,随意录上几段,你会发现,你自己和你平时认识的自己完全不一样。一定要录平时最自然状态的声音与交谈,朗读唱歌这些就算了,就算微信发的语音,多少都有些刻意,一定要最自然的。

先谈谈我自己吧,我一直以为我自己声音是那么磁性有感染力,普通话怎么也达到了一级水准,一次偶然的机会,不小心录了一段我自己和朋友的聊天的谈话,感觉是遇到鬼了,然后不相信的多录了几次,我的感想如下:

“这说的是什么鬼,怎么这么难听,原以来的磁性的声音去哪里了?这还是我的声音吗?”

“那是什么鬼,为什么说着说着,偶然还带一点“川普”,(作者籍贯四川),为什么经常还会带点口头禅,一句话尾还带点尾音,我以前感觉到的发音标准、断句明显的普通话去哪里了?这是我在说话吗?”,

于是我的世界观崩塌了。

最后查资料,科学解释是自己说话,是搀杂着来自口腔、鼻腔、脑腔各种共鸣的混响,然后通过头骨传播,声音的能量和音色的衰减与变迁相对较小,所以自己觉得磁性而好听,而录音和别人听到的是通过空气传播,能量会大量衰减,音色也有一定的变化,这一过程也会对声音产生影响,

看到这些,我幡然醒悟,我认识自己吗?或者是我认识的是我真实的自己吗?于是我问了我的一些同事、朋友,我有没有哪些和其他人不同的地方,比如说话方式、对刚发生的一些事情的处理方式,性格等等;最后发现,他们描述的我,和我想象中的完美性格的自己,天差地别。所以得出结论,我除了知道我自己的姓名、年龄、性别,其他的并不是我开始认识的我自己,只是一直在幻想自己而已。

最后我发现,不只是我,很多身边的人都是如此,在别人有处事不当,或者犯错找借口的时候,我们能一眼看出,觉得不能这么干,为别人指点江山,感觉睿智如我。

但是当自己也遇到同样问题或者错误的时候,也会遇事找借口,偷偷懒,我们能看到别人的一切不足,但是一直感觉完美如我。是我们不了解自己吗?不是,我们知道自己姓甚名谁。

为自己找借口是因为自己感觉完美如我的自己犯错是不科学的,我还是完美的,偶尔犯错,你们应该理解,别人已经指出,你只会觉得他在小题大做,不相信你的智慧,你真的了解自己吗?

司马迁在《李斯列传》中,写了秦朝著名宰相李斯的一个小故事。说李斯在上蔡做小吏的时候,是在一个粮仓里当一名悠闲的“会计”,一天他上茅厕,突然发现这里的老鼠以人畜粪便为生,又脏又瘦,整天还要提心吊胆,李斯就想,它们为何如此之笨,为什么不离开茅厕去粮仓呐,粮仓的老鼠都是个个吃得肥头大耳,见人也毫不躲避。

突然他联想到还在做粮仓“小会计”的自己,和“厕中鼠”又有什么区别呐,他触动很大,感觉它们好像就是满足现状的自己一样,突然顿悟到,"不行,我这一辈子要做仓中鼠,不能再做厕中鼠了”,想了几天,他决定去投奔当时燕国最有名气的老师,学成本事后,他又去投奔秦国的吕不韦,最后他帮助秦始皇一统六国,做了宰相。

正如身边很多人,不知道是否有你,你是否意识到时间的流动,当时间很慢的从我们身边划过,你虽然会接受外界的一切信息,也会反馈一些信息,但是很少有人会知道这一切的事情,我自己是处在什么位置的,我自己是什么状态。

因为我们自己对自己太熟悉,熟悉到忽略我们自己,熟悉到成为陌生人,然后把自己从事件中隐形掉,就如李斯,他当时还是个小公务员,生活悠闲,当他没有厕中鼠触动他之前,他知道自己是李斯,知道自己是个公务员,但是对自己与周围环境是没有更深的认知的,不知道自己身处的大环境,不知道前路,只感觉生活还不错,也许不是一次突然的“顿悟”,就不会有以后的秦朝宰相,而只有每天过着同样生活的小会计。

看到这里,请你停下几分钟,你是哪个时段的“李斯”呐?是否想过你所处的环境,你扮演的是什么角色?除了两点一线,大环境有什么变化?你呐?深刻认识一下自己吧。

还记得一年或者几年前的你吗?对比一下以前的你,除了更大的年龄与长的更成熟的脸,你还提升了什么?主动提升了什么?它对你帮助有多大?

就像去年我不会用微信,身边人都在用,今年我会了,这是社会强迫你提升的不算,

比如你去年不会一项技能,通过你自己主动学习,现在你会了;

或者是以前没有看书的习惯,现在有了;

以前看问题是由自身出发,现在有更多的见识,能多方位的观察一件事情了,当然,这个是一般人发现不了的,有写日记和写作习惯的人,翻翻以前的日记/文章,也许一眼就能看出自己的进步,普通人发现就不那么容易了,也许你对一年前的自己或者事情已经不记得了。

所以,建议你,去每天写点东西,乱写乱画也行,记录一下你的时间。

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见过这样第一种现象,去请教一些牛人、专家、前辈的时候,他对你的问题做了明细讲解,马上就会有人感慨:“不愧是xxx,和我们普通人想的就是不一样”。

但是你深入了解,或许那些和普通人不一样的牛人、专家十年/二十年前就是山沟沟的一个农民的孩子,父母是普通人,环境是普通环境,出生的时候没有什么“天降圣光”到他家的房顶。十年/二十年后,为什么他就不再是你口中的普通人了呐?

我一个很牛的老师说过他的一个故事,他在饭局讲过一句话,“普通人可以通过写书获得财富自由”,当时马上就有质疑的声音:“写书,这事一般普通人做不到吧”。那么什么是普通人?做到了就不是普通人了吗?还有清华的保安哥贾作胜,通过自学考研,一个学校保安是普通人吗?

所以所谓“普通人”并不是因为起步时普通,而是因为他们“永远普通地活着”才成了所谓的“普通人”。

也许你所感受的沮丧的并不是来自于“你是个普通人”,而是,你拥有着非凡的愿景,却像一个普通人一样的思考、行动。

最后解释:“不愧是xxx,和我们普通人想的就是不一样”。也许不是因为他们不是普通人了才和我们想的不一样。恰恰相反,他们一开始就是和所有人一样,是个“普通人”,就是因为一开始就想的不一样,做的不一样,所以才变成不普通的人。

也许开始只是小小的差异,每次一点的不一样,最终经过时间的"酝酿",效果会翻倍再翻倍,等你发现的时候,那他们就不再是所谓的普通人了。

最后有人总结过,对于真正的思考:

5%是在思考;

10%认为自己在思考;

85%的懒得思考

最后没有执行的想法只不过是幻想,

于是,最后那少数的5%中的绝大多数,也只是在幻觉而已。

普通人的你,看看自己,开始思考吧,你是谁?你要做谁?你还是普通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熟悉的陌生人,你认识普通的你自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