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2 读书笔记二 给心理治疗师的礼物之第52-55封信

晚上继续看欧文《给新一代治疗师及其病人的公开信》,这本书每一篇都不长,但书名好长。

看到第52-55封信引发出一些感触。


2016.11.2 读书笔记二 给心理治疗师的礼物之第52-55封信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2016.11.2 读书笔记二 给心理治疗师的礼物之第52-55封信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2016.11.2 读书笔记二 给心理治疗师的礼物之第52-55封信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这两篇里提到的两点很有共鸣:连续性治疗效果会更好;让来访者开始引发治疗。

我对连续性治疗会容易产生效果的感觉主要是根据自己的一些体验。一个体验是,如果能在一个时间段内让自己保留在一个稳定的频率中,那么那个时间段内体验到的感觉就容易被加固下来,比如,我有时候会进入一个特别渴望写东西的状态里,如果这个状态能持续保留上几天,每一天醒来就很容易调入到那个状态,但是如果因为忙或者其他问题脱离开这个状态了,再要续回来就需要多花费一些时间酝酿了。静心也是,如果天天静心,每次很快就能进入状态,如果有些日子中断了就比较要多费点时间了。心理治疗跟这两个例子的一个共同处是,都是要找到感觉,一个心理模式被扭转被刷新,一定是逐步用新模式的感觉把旧模式的感觉替换下来了,那么,如果连续性的对一个模式进行工作,时间间隔也比较短的话,那效果肯定会比中断了或者时间隔了好久又做要有效果的多。

让来访者开始引发治疗,很是认同,这样来访者的主动性参与性都会被大大激发,而且对培养自己觉察疗愈自己的能力很有帮助,这个能力我认为是做治疗的终极目标,能自己觉察自己自己疗愈自己了,完全就可以依靠自己来行走人生了。下面第54封信说的就是一个自我觉察,治疗师们都是非常鼓励自我觉察的。其实这是疗愈能发生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

2016.11.2 读书笔记二 给心理治疗师的礼物之第52-55封信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2016.11.2 读书笔记二 给心理治疗师的礼物之第52-55封信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2016.11.2 读书笔记二 给心理治疗师的礼物之第52-55封信_第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2016.11.2 读书笔记二 给心理治疗师的礼物之第52-55封信_第7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在第55封信中提到一个哭泣。看我自己的成长经历,哭泣发挥了大作用,我是一个从小就特别能哭爱哭的人,为此也没少挨打,大人们极少能受得了一个孩子总是哭哭泣泣的,但是,现在返回去看,就是哭泣救了我,让多年的痛苦没有憋出大问题来,至少精神还没有分裂身体也没有出现大问题,否则那些年的心理痛苦折磨真的不是能忍耐下来的。

我老公是个听不得别人哭泣的人,女儿小的时候他不允许孩子哭,女儿委屈的跟我说,我就是忍不住想哭哭嘛。因为这个我没少跟老公沟通,哭泣是一个人正常的情感反应,是疏导清理体内不舒服情绪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方式,受不了别人哭泣一定是有内在的一些原因的,慢慢的他就看到了这个原因,现在我们俩不爽了哭泣的时候,他就不会难受不再阻止我们了。

但是,有一些人很难哭的出来,难受的要命,堵的很厉害就是哭不出来,面对这样的来访者,治疗师就要想办法疏导出他们的泪腺点,或者要帮助他们找出别的疏导情绪的出口,让积压的情绪得排出来。

在这一篇中我还注意到一个小细节,“如果你的眼泪能够出声,它们正在说什么呢?”这个问话方式好熟悉,好像国内心理大师武志红就常用这样子的问话。感觉治疗师的问话也是非常需要技巧的,这个是我看心理类书的一个吸引点,特别喜欢琢磨这些对话,这一点上来说,觉得国外的书籍做的比较好,会把一些对话很详细的列出来,国内的是笼统概括出结果为多,不过武志红的文章会好些,经常说的也很详细。当然这个也是以我看的书为依据,也许我没有看到国内更多的心理大师作品。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6.11.2 读书笔记二 给心理治疗师的礼物之第52-55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