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基因魔剪”专利之争引发对专利意识的思考

备受关注的“基因魔剪”专利之争,终于尘埃落定。在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激烈争辩中,华裔科学家张锋所在机构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博德研究所获得了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的专利权。

为什么双方肯花几千万美元的高价打这场持续一年的官司?为什么这场专利之争能够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因为它关系到总值数十亿美元的科研和商业利益的归属。

由“基因魔剪”专利之争引发对专利意识的思考_第1张图片

加州大学杜德娜与她的团队是“基因魔剪”Cas9的第一发现者,早在2012年就在《科学》杂志发表相关论文,并在同年5月提出专利申请。

就在7个月后,张锋团队也提交了一项专利,将该技术应用于真核细胞,尤其用于人的细胞中。而张锋团队除了技高一筹以外,他还具备强烈的专利保护意识。在提出专利申请后,还通过缴纳70美元的快速审核通道,率先获得专利授权。

由“基因魔剪”专利之争引发对专利意识的思考_第2张图片

现如今,基因编辑技术发展得如火如荼,CRISPR-Cas9作为最主流的一项技术,它的商业价值巨大,前景可期。

相信现在杜德娜团队悔得肠子都青了,这也给中国的科研人员提个醒,是时候提升高校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能力了,以免在未来的技术争夺中,“大意失荆州”,发明了技术却将市场拱手让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由“基因魔剪”专利之争引发对专利意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