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采集与分析(上):《人人都是产品经理2.0》

对于近期的原型产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个人做了一个简单总结:

1.对于需求的来源流于表面,没有细究提出该需求的根本目的;

2.使用了“认真听,照着做”的执行心态;

3.竞品参考量较少,没有发散性的去研究间接竞品。

针对这次原型产出,个人认为主要是在需求分析方面出现问题,因而在端午节假日期间,再次重温一遍人人都是产品经理2.0中的有关需求分析部分内容,二次回看增加了一些新的需求分析认知,故记录下来个人对该部分内容的理解,希望能给读者带来些许帮助,少走一些弯路。

针对人人都是产品经理2.0版本对于需求相关总结如下:

1.需求收集

原型设计之前一定要收集尽可能多的信息,我就是犯了这个错误,导致产品原型产出效率慢,收集的信息越多,底气越足,同时,在其他人质疑你原型期间,你可以有更好的底气去解答。

2.需求采集方法的分类

1)按需求收集的来源分类,分为直接和间接,建议产品经理尽可能多的获取一手的需求,二手需求有可能不是目标/核心用户的真实需求。

需求采集与分析(上):《人人都是产品经理2.0》_第1张图片

2)第二种需求采集法的分类为说、做、定性、定量。“说”和“做”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尽量同时用于一次需求采集,定性研究是找出各类代表性用户来研究,为避免这些代表性的个体不能代表全体,而造成被部分样本的特殊情况带偏,故做定量研究,但定量研究会“以偏概全、以表代表”,智能知道表面现象,无法知道背后原因,所以会从观点到行为,行为到观点,定向到定量,定量到定性的螺旋式上升,使了解和证实在不断迭代中得到进化。

从下图的两根轴划分的四个象限分为用户访谈、调查问卷、可用性测试、数据分析,在需求采集的不同时期,可以有针对性的分别采集不同方法。

产品规划阶段:听用户定性的说(做什么),做用户访谈,写出需求列表

项目早期:听用户定量的数(先做什么);

项目实施过程:看用户定性的做,确定先实现的那几个需求应该怎么做,设计的同时完成可用性测试;

上线后的优化阶段:看用户定量的做,根据数据分析,不独胆改进产品。

Z字采集法有螺旋上升的循环,数据分析后,又会做用户访谈来证实数据分析的假设。

需求采集与分析(上):《人人都是产品经理2.0》_第2张图片
Z字采集法

3.如何应对不靠谱的需求

低成本验证是应对不靠谱需求的方法,例如:免费试吃、免费试用、对于用户下载体验APP版本的产品成本高,可以考虑试用H5版本的核心功能产品给予用户体验试用。

尽量让用户和产品做下交互,如果没有自己的产品,让用户和类似产品产品做下互动,也可以加深对需求的理解

3.需求采集方法的案例

需求采集与分析(上):《人人都是产品经理2.0》_第3张图片

4.用户、需求的再理解

需求的三种深度中,一定要得出用户提出该需求的目的、目标,最终得出用户提出该需求的做药满足自身精神层面的价值/意义。

对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理解,是从本我到自我到超我的层级,广而周知的是用西游记人物为代表去解释:八戒代表最基本的生理需求,沙僧是安全需求,白龙马是社交,唐僧是尊重,具有责任感,孙悟空是认知与审美、自我实现的超我形象。

需求采集与分析(上):《人人都是产品经理2.0》_第4张图片

5.对于战略需要产品的理解

产品最重要的用户是外部,满足任何战略需要的内部需求时,心里要时刻想着外部用户,防止本末倒置。

6.用户:抽象-具象-抽象

1)用户是抽象群体:在产品概念阶段,假想用户是某一类人(目标用户、核心用户);

2)用户是具象个体:需求采集时,接触一个个真实用户,发现用户故事;

3)用户是抽象群体:整理采集到的需求时,把真实用户合并为几类用户,定义“人物角色”,反向修正产品概念。

在用户角色分类时,按照角色主次去分,分为新手和专家,产品的核心用户是用户量很大的大众产品,即新手,随着时间变化,一个产品的很用户会发生变化。

需求采集与分析(上):《人人都是产品经理2.0》_第5张图片

以上是我对于“需求采集与用户研究”的整理。

你可能感兴趣的:(需求采集与分析(上):《人人都是产品经理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