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子手(2)|古汉服——我愿重回汉唐,再谱盛世华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大家好,我们今天来介绍一下汉服,汉服是古今少女的挚爱,因为她可以着我汉家衣裳,兴我礼仪之邦。而今天,让我们走进汉服的世界,了解汉服的历史。汉服,又称汉衣冠、华夏衣冠、汉装、华服,是汉族传统民族服饰。而据了解,汉服采用幅宽二尺二寸的布帛剪裁而成 ,且分为领、襟、衽、衿、裾、袖、袂、带、韨等十部分。取两幅相等长度的布,分别对折,作为前襟后裾,缝合后背中缝。前襟无衽即为直领对襟衣。若再取一幅布,裁为两幅衽,缝在左右两襟上,则为斜领右衽衣。前襟后裾的中缝称为裻,即督脉、任脉,衽在任脉右侧,故称右衽。裾的长度分为腰中,膝上,足上。根据裾的长短,汉服有三种长度∶襦、裋、深衣。袖子与襟裾的接缝称为袼,袖口称为祛。简单来说,汉服一共有十部分,每部分指的位置都不同,这和“龙生九子,子子不同”的意思是差不多的。

执子手(2)|古汉服——我愿重回汉唐,再谱盛世华章。_第1张图片
曲裾

汉服出生于黄帝时期,定型于大周,并通过汉朝依据四书五经形成完备的冠服体系,成为儒家神道设教的一部分。“汉服”一词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书》中的:“后数来朝贺,乐汉衣服制度。”这里的“汉” 是指汉朝的服装礼仪制度,即三礼中的冠服体系,因为汉朝的礼仪制度由汉高祖刘邦的太常叔孙通依据前三代礼仪制度所制定,也就是依据夏商周三个朝代的总结。因此后来各个朝代都以汉服继承汉衣冠为国家大事,汉人对汉衣冠的认同也成为了民族意识的一部分。

执子手(2)|古汉服——我愿重回汉唐,再谱盛世华章。_第2张图片
看我汉唐礼仪之邦

而汉服也经过几个朝代的发展,在周朝时期,首先诞生的是深衣和胡服。深衣是上衣和下裳相连,衣襟右掩,下摆不开衩,将衣襟接长,向后拥掩,垂及踝部,就是楼上的那副图。而胡服则是短衣、长裤和靴组成,衣身紧窄,便于游牧和射猎的衣服,差不多可以想象成现在的骑马服吧。在秦汉也差不多,不过秦始皇时期因为秦皇喜爱黑色,所以秦朝一般以红黑为主。而在秦汉时期,襦裙也开始冒了苗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因为多个文化的交融,服装多为对襟,下着长裙、腰束帛带。唐宋也继承了前朝的服饰,并未做太大改变。不过在唐朝,平民女子一般穿白衣,但贵族女子在头上可弄很多花样,例如额头和髻鬓都会下狠功夫去钓金龟。宋代女子汉服较唐代窄,而且有细褶;衫多为对襟,覆在裙外。

执子手(2)|古汉服——我愿重回汉唐,再谱盛世华章。_第3张图片
汉服服装多种多样,你喜欢哪种?

汉族服饰几千年来的总体风格是以清淡平易为主。汉族古代的袍服最能体现这一风格,这种袍服的主要特点是宽袍。大袖,褒衣博带,形制虽然简单,但一穿到人身上便各人各一样,神采殊异,可塑性很强。现在虽然不能见到这种服装的原型,但还是可以从汉代的帛画和魏晋隋唐遗留下的一些人物画中窥其神貌之一二——形制简单的汉装大衣附着在不同体态的人物身上顿时具有了一种鲜活的生命力,线条柔美流畅,令人浮想联翩。朴素平易的装束反而给他们增添了一种天然的风韵。袍服充分体现了汉民族柔静安逸和娴雅超脱、泰然自若的民族性格,以及平淡自然、含蓄委婉、典雅清新的审美情趣。

最后我想引入一首诗来表达汉服的庄重华贵: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广袖飘飘,今在何方?几经沧桑,几度彷徨。衣裾渺渺,终成绝响。

我愿重回汉唐,再奏角徵宫商。着我汉家衣裳,兴我礼仪之邦。

我愿重回汉唐,再谱盛世华章。何惧道阻且长看我华夏儿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川岳莽莽,黄沙荡荡,巍巍中华,几经沧桑。

我愿重回汉唐,再创盛世辉煌,泱泱大国风范,不负礼仪之邦。

我愿重回汉唐,不做一枕黄粱,以我卑微吟唱,融入历史交响。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冈。壮美河山,层峦叠障,华夏文明,源远流长。

我愿重回汉唐,仰望浩月明朗,多少成败兴亡,洒落黄河长江。

千年汉家衣裳,凝聚自力自强,塑我崭新形象,正待当今儿郎。

我愿重回汉唐,仰望浩月明朗,多少成败兴亡,洒落黄河长江。

千年汉家衣裳,凝聚自力自强,塑我崭新形象,正待当今儿郎。

你可能感兴趣的:(执子手(2)|古汉服——我愿重回汉唐,再谱盛世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