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随笔02——《自私的基因》

写在最前面的:

在我的整个阅读过程中,《三体》,罗辑思维的情节还有一个叫《孢子》的游戏不断在我脑子里翻滚。而我写在这里就是与之相关的一星半点。

第一章 为什么会有人呢?

当宇宙高级文明来到地球,会问“是否发现了进化规律没有?”

当达尔文弄清了部分相关真相时,周遭的主流社会无法接受。如今依然。

前段时间阿尔法GO赢取围棋前后,有人提出了让人工智能快速发展智力。当一个智商超过255的对象产生后。人伦,社会,在他/它眼中会变形成怎样呢?是否不值一提?如果它试图站在自己的高度来帮助蝼蚁一般的平庸人类。人类是否能理解或者接受?智商高的人常被当做异类,EQ高一点的会大隐隐于市,不知妥协的会遇到很多麻烦。图灵。

为了不被撵着打,至少有意愿往前跑的人的迈步子吧。正如章北海的责任。或者直接像韦德一样“前进,不惜一切代价地前进。”明白事的人还有做得成事的人总是太少。

原书作者指出他的母体是研究“自私行为和利他行为在生物学上的意义”。然后他举出了芝加哥的例子。我试图理解为基因是如何与社会环境互动从而通过自然选择利己或者利他而达到遗传到下一代的目的。进化并无道德可言,自然选择就是一场永无休止的追杀,只有适应当下的基因可以继续逃。人不过是载体而已。

于是我模模糊糊看到现实中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技术也被某种东西追杀着,它一个劲地向前跑。落后的就被淘汰消亡。而企业,产品就是其载体”。同时我又回想起那部经典的心慌方(第一部)。这部电影也指出了技术的进步偏离了利于人类的方向。如此的相似。技术的进步本来就是自私的!利他只是一种延续的方式。

于是这本书里讨论的内容就产生意义和价值。至少对想做产品做技术的人来说。搞清楚自己的载体地位很重要,学习怎么当个好载体也很重要。

利他和自私都有行为上的表达,和主观意识上的表达。不过本书不讨论动机心理学方面,至聊行为所涉及的。这才能把难度和篇幅降到大众能接受的程度吧。

正如我一直坚信,一个坏人绝不应该让别人知道他是坏人。而不让人发觉他做的坏事能力直接和智商情商挂钩。参考了自己情商智商,于是我早早放弃了做坏人的想法。

一个明显的是利他性的行为,表面看去似乎(不管可能性如何小)使利他主义者有较大的可能死亡,而受益者有较大的可能生存下来。更仔细地观察一下,常常会发现明显的利他行为实际上是伪装起来的自私行为。

当然了,这里的自私本体是基因,或者是技术。我就说技术吧。一个新奇产品只有对人民产生了极大利益才会得到繁衍从而淘汰上一代。比如汽车淘汰马车。

动物的行为方式一般是为了有利其整个物种永存,因而才对同物种的其他成员产生利他行为。是瓦恩-爱德华兹(Wynne-Edwards)提出“群体选择”理论。

另一个正统的理论平常叫做“个体选择”理论,作者用“基因选择”取而代之。自私的行为便是来自“基因选择”。

只要一个群体中的个体具有远见卓识,就会懂得,克制自私贪婪到头来是它们的最大利益所在,从而避免整个群体的毁灭。在一个群体缓慢地、不可抗拒地衰亡时,该群体中的一些自私的个体,在损害利他主义者的情况下,仍可获得短期的繁荣。

一个群体范围内的利他行为常常同群体之间的自私行为并行不悖。从另一个意义来说,国家是我们利他性自我牺牲的主要受益者。青年人作为个人应为国家整体的更大荣誉而牺牲,令人费解的是,在和平时期号召人们作出一些微小的牺牲,放慢他们提高生活水平的速度,似乎比在战争时期要求他们献出生命的号召更难奏效。

上面这段话里,你是否可以看到在一个创业公司或者陷入绝境的公司里员工们可以没日没夜的干。而一个体态臃肿的大公司里,大家都是按时打卡?

第二章 复制基因

如果你在一亿年中每星期都购买一次彩票,说不定你会中上几次头奖呢。

一个能复制自己拷贝的分子从原始汤里通过极低概率的变异产生了。这种情况只要发生一次就够了。

这让我联想到了“病毒式传播”。你的产品只要能让一个人有足够的理由发送给自己认识的另一个人,就够了。就好比一些寻找亲人的公益,或者转发才能收到的红包。前提是你的用户所在环境有足够的资源。(或者你去给资源)正如原始汤里随处可得的复制所必须一些分子。没有海量多维数据,数据科学依然会像多年前一样没人用。

而复制过程中的差错,产生多样化,是那么的必须。第一个复制错误的一小步,是生命进化的一大步。这一瞬间也就是地球物种开始逃离追杀的第一步。虽然很慢,但是非常幸运(也只有幸运),追杀还远没来到。这时如果有个足以撞灭地球的酒驾彗星飞来,没错,这就是我所指的追杀,你也可以理解为三体里的“二向帛”。

所谓稳定的意思是,那些分子或是本身存在的时间较长,或是它们能迅速地复制,或是它们能精确无误地复制。朝着这三种稳定性发展的进化趋向是在下面这个意义上发生的:如果你在两个不同的时间分别从汤中取样,后一次的样品一定含有更大比例的寿命长或生育力强或复制精确性高的品种。进化的机制是一样的——自然选择。

遗传单位越短,它生存的时间(以世代计)可能就越长。产品也应该努力迭代吧。并且在每次迭代中尽量变异产生新特性。

“个体是不稳定的,它们在不停地消失。染色体也像打出去不久的一副牌一样,混合以致被湮没。但牌本身虽经洗牌而仍存在。在这里,牌就是基因。基因不会被交换所破坏,它们只是调换伙伴再继续前进。它们继续前进是理所当然的,这是它们的本性。它们是复制基因,而我们则是它们的生存机器。我们完成我们的职责后就被弃于一旁,但基因却是地质时代的居民——基因是永存的。”

之后的部分都不按章节

“关于现代复制基因,要了解的第一件事就是,它具有高度群居性。生存 机器是一种运载工具,它包含的不只是一个基因而是成千上万。制造人体是一种 相互配合的、错综复杂的冒险事业,为了共同的事业,某一个基因所作出的贡献 和另一个基因所作出的贡献几乎是分不开的。一个基因对人体的各个不同部分会 产生许多不同的影响。人体的某一部分会受到许多基因的影响,而任何一个基因 所起的作用都依赖于同许多其他基因间的相互作用。某些基因充当主基因,控制 一组其他基因的活动。”把基因换成技术科技,把人体换成社会。就能看出技术间的相互依存。

自然选择的最普通形式是指实体的差别性生存。某些实体存在下去,而 另一些则死亡。

最好不要把 自然选择的基本单位看作是物种,或者是种群,甚至是个体;最好把它看作是基因。假设:基因能够永存不朽,而个体以及其他更高级的单位 的寿命都是短暂的。这一假设以下面两个事实为依据:有性生殖和交换;个体的 消亡。追问一下:为什么它们是 事实。我们以及大多数的其他生存机器为什么要进行有性生殖?为什么我们的染 色体要进行交换?而我们又为什么不能永生?

衰老标志着一个个体一生中发生的有害的复制错误以及其他种类的基因损伤的 积累。传统的论点:“老的个体之死 亡属于对物种其他成员的一种利他主义行为。因为假如他们衰老得不能再生殖还 留恋尘世,他们就会充塞世界对大家都无好处。”

梅达沃的理论大意如下:我们已经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即哪些是“好的”基 因的最普遍的特性。我们认为“自私”是其中之一。但成功的基因所具有的另一 个普遍特性是,它们通常把它们的生存机器的死亡至少推迟至生殖之后。

促使其个体死亡的基因称为致死基因。半致死基因具有某种使个体衰弱 的作用,这种作用增加了由于其他因素而死亡的可能性。任何基因都在生命的某 一特定阶段对个体施加其最大的影响,致死和半致死基因也不例外。大部分基因 是在生命的胚胎期间发生作用的,有些是在童年,有些是在青年,有些是在中年, 而还有一些则是在老年。

例如,使老年 个体致癌的基因可以遗传给无数的后代,因为这些个体在生癌之前就已生殖。而 另一方面,使青年个体致癌的基因就不会遗传给很多的后代;使幼儿得致死癌症 的基因就不会遗传给任何后代。根据这一理论,年老体衰只是基因库中晚期活动 致死基因同半致死基因的一种积累的副产品。这些晚期活动的致死和半致死基因 之所以有机会穿过了自然选择的网,仅仅是因为它们是在晚期活动。

第四章 基因机器

生存机器最初是作为基因的贮藏器而存在的。它们的作用是消极的—— 仅仅是作为保护壁使基因得以抵御其敌手所发动的化学战以及意外的分子攻击。

很多公司在成长过程中也觉得自己的扩张都是生存的无奈之举。

神经元用以在彼此之间通讯的密码确实有点像计算机的脉冲码,但神经 元作为一个数据处理单位比晶体管复杂得多。一个神经元可以通过数以万计的接 线与其他单位联系,而不仅仅是三个。神经元工作起来比晶体管慢些,但就微型 化而言,晶体管却大为逊色。在我们的脑袋里大约有一百亿 个神经元,而在一个脑壳中最多也只能塞进几百个晶体管。

植物不需要神经元,因为它们不必移动就能生活下去。但大多数的动物 类群都有神经元。从根本上说,神经元不过是一种细胞。和其他的细胞一样,有细胞核和 染色体。但它的细胞壁却形成拉长了的、薄的线状突出部分。通常一个神经元有 一条特别长的“线”,我们称之为轴突。一个轴突的宽度狭小到只有在显微镜下 才能辨认,但其长度可能有好几英尺。有些轴突甚至和长颈鹿的颈部一样长。轴 突通常由多股集束在一起,构成我们称之为神经的多心导线。这些轴突从躯体的 一部分通向其他部分,像电话干线一样传递消息。其他种类的神经元具有短的轴 突,它们只见于我们称之为神经节的密集神经组织中。如果是很大的神经元,它们也存在于脑子里。就功能而言,我们可以认为脑子和计算机是相类似的,因为 这两种类型的机器在分析了复杂模式的输入信号并参考了存贮的数据之后,都能 发出复杂模式的输出信号。

主要方式在于控制和协调肌肉的收缩

程序编制员的任务是什么呢?第一,他肯定不像一个演木偶戏的牵线人那 样每时每刻操纵计算机。这是作弊行为。他编好程序,把它放入计算机内,接着 计算机便独立操作:没有人进行干预。

在一个复杂的世界里,对未来作出预测是有一定风险的。生存机器的每 一决定都是赌博行为,基因有责任事先为脑子编好程序,以便脑袋作出的决定多 半能取得积极成果。

近年来,计算机已肩负起大部分模拟的职能,不仅在军事战略方面,而 且在诸如经济学、生态学、社会学等必须对未来作出预测的一切领域。它使用的 是这样的技术:在计算机内树立世界上某种事物的一个模型。

你的脑子可以利用这个模型来预测可能 发生的事物。那些能够模拟未来事物的生存机器,比只会在明显的试验和误差的 基础上积累经验的生存机器要棋高一着。问题是明显的试验既费时又费精力,明 显的误差常常带来致命的后果。模拟则既安全又迅速。

模拟能力的演化似乎终于导致了主观意识的产生。

我们可以把意识视 为一个进化趋向的终点,也就是说,生存机器最终从主宰它们的主人即基因那里 解放出来,变成有执行能力的决策者。脑子不仅负责管理生存机器的日常事务, 它也取得了预测未来并作出相应安排的能力。它甚至有能力拒不服从基因的命令, 例如拒绝生育它们的生育能力所容许的全部后代。

即使我们对把 基因和行为连接起来的各种胚胎因素中的化学连接一无所知,我们照样可以恰如 其分地说“操纵某种行为的基因”。事实上,这一系列化学连接可以证明甚至包 括学习过程。

基因在对它们共有的生存机器 施加影响时是“合作的”。



第五章 进犯行为:稳定性和自私的机器

对生存机器来说,合乎逻辑的策略似乎是将其竞争对手杀死,然 后最好是把它们吃掉。

end

这种新汤就是人类文化的汤。

meme 通过从广义上说可以称为模仿的过程从一个脑子转到另一个脑子,从而在 meme 库中进行繁殖。一个科学家如果听到或看到一个精彩的观点,他把这一观点传达 给他的同事和学生。他写文章或讲学时也提及这个观点。如果这个观点得以传播, 我们就可以说这个观点正在进行繁殖,从一些人的脑子散布到另一些人的脑子。


读完前三章怎么都读不下去了。就像我读过的最烂的哲学书一样。充满着拖沓和作者不负责任的开阔想法。而在最后告诉你的不是答案。有稀松的闪光点。精读挺浪费生命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阅读随笔02——《自私的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