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采铜的《精进》这本书。
越看越觉得这本书真的写得很好。
看完之后,我有一种让自己特别沮丧的认识:本科四年、研究生三年,我的心理学都白学了。
书里说,他曾经有一个老师,读到心理学博士,突然有一天对同学说:感觉自己的心理学都白学了,因为从来没有真正用过自己学到的知识。
深以为然。
而采铜老师,却能够把自己的心理学专业知识,用来真正指导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甚至变成简练的文字,把这些真正基于科学研究、有效的方法传达给更多的人。
而我呢?毕业6年,所做的工作和心理学没有半点联系,但是也从没想过过往学过的那些知识对我目前的工作、生活有什么帮助,能够帮我解决什么实际的问题。那些知识,在期末考之后、在写完一篇篇小论文之后、在毕业答辩之后,就被我默默的遗忘在记忆的深处。
但是看李叫兽的文章,他可以用行为心理学上的强化理论来指导新产品的营销,能够用决策心理学的理论来指导自己写出能够说服消费者的文案,这些知识,其实我都学过,可是我从没想过,居然可以这样用。
没有用过的知识,就不算是自己的知识。
看过一百本书,却没有用一本书里的一个观点来改变自己的生活,那这一百本书,也就白读了。
听过一百次微课、参加了十次培训,但是没有用课堂中的观点、方法、技能改进自己的工作,那这些课程、培训,也都白参加了。
很多人,包括我,都有一种“以为自己学习了”的心态:一看到课程就报名、一看到大牛推荐的书就马上买来看,收集各种各样的经典书单、学习资料,电脑的硬盘里分门别类的塞满了各种学习资源,kindle里放了三年也看不完的书。
然后,就觉得,自己好爱学习,好上进,好用功啊,放弃了睡懒觉、放弃了肥皂剧、放弃了小说,真是不容易啊。这种自我感觉特别良好,以至于我们从来没认真想过:我们的学习究竟是为了什么?
我们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为了更有效率的工作才学习的啊。
仅仅是为了学习而学习的人,估计很少很少吧。
既然如此,那为什么评估下自己的学习获得了什么效果呢?
是不会,还是不敢?至少对于我来说,我真的很难面对自己的学习大部分学习是无效的这个事实。
很残忍,但就是现实。
真正的学习,是能够用学到的理论、方法去指导自己的行动,去改变生活和工作,是能够从行动中收获反馈,然后再去完善自己学到的理论、方法的。
这也是王阳明所说的:知行合一。
还好,现在认识到这一点,还不算太晚,毕竟自己还能活好几十年呢,从现在开始,不贪多,不再追求读书的数量,不再追求上了多少课,而是认认真真的去思考:今天我看到的、听到的,有哪些观点,这些观点我认同吗?这些观点能帮我解决什么问题?还有哪些知识可以印证这些观点?我还能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到这些观点吗?如果我要对某个观点做深入了解的话,我还能做点什么,从哪里开始?
一点点的练习,把这种方式变成一种习惯,让自己的学习真正变得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