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金融学-学习笔记17-卖出盈利的还是亏损的?卖出行为偏差。

这讲主要介绍卖出行为偏差

普遍存在的处置效应

行为金融学家泰伦斯·欧迪恩通过大样本的统计数据发现:

投资者更倾向于卖出盈利的股票,而不愿意卖出亏损的股票。

文中提到的新概念: “处置效应” 现象,是指投资者不愿意以低于购买价格出售资产,即不愿意面对亏损。

相信大部份人都有存在这个问题,导致已亏的股票越亏越多。

售盈而持亏不对吗?

欧迪恩同时发现,如果按“售盈持亏”的方式,即使过了一年后,之前卖出的盈利股票仍然在盈利,留在手中亏损的股票还是在亏损。即使从长期来看,被卖出的盈利股票赚钱更多。

关于这个现象,可以用之前学的前景理论来解释:

人在收益和损失区域的风险偏好不同。盈利时,投资者讨厌风险,所以希望落袋为安;亏损时,投资者偏好风险,希望放手一搏。

处置效应在投资实践中有何表现?

处置效应在基金市场的体现:

基金业绩好,盈利时,投资者赎回了,而业绩差时,却并没有赎回。

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基金业绩做得越好,投资者越赎回,基金管理者没有将心思全花在提高业绩,帮用户赚钱上,却对能有效提升基金规模的事情乐此不疲。比如通过简单的基金份额拆分就可以让投资者大量申购。

这里想到的是有锁定期的私募基金应该能提供更高的收益率,另一种方式是参考基金的资产配置,然后采用程序化定投的方式?

如何克服处置效应?

如果“售盈持亏”是不对的,那出售亏损的方式就对的吗?

其实两种方式都不对,出售行为应该与成本参考点及相应的盈利或亏损无关,而应该向未来看,选择那个未来预期收益最低的。正确的做法是向未来看,不要受买入成本等参考点的影响。

老师反复强调的忘记成本、参考点,向前看的思维值得我们仔细领会,道理大家都能听懂,但真能做到却很难,因为这样做是反人性的。 我的主张还是宏观决策靠人,具体执行靠系统,比如程序。

你可能感兴趣的:(行为金融学-学习笔记17-卖出盈利的还是亏损的?卖出行为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