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书法教学与形象思维初探

【摘 要】形象思维是构成人的创造思维的一个重要因素,要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教育,首先必须注意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小学阶段思维方式正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这正是开发和发展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的最佳时机,而中小学生在书法学习中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师若能把枯燥、抽象的理论及技能知识形象化、具体化、生活化,循循善诱、不断启发,则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当学生的这种思维能力得到提升以后,势必会运用这种形象思维方法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对其他学科的学习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关键词】:书法临摹;起源;重要性;教学;培养;形象思维;能力

书法临摹的起源及重要性

临摹的起源

我国传统书法学习是与启蒙识字同时开始的,汉字在漫长的演变发展历史长河中,一方面起着思想交流、文化继承等重要的社会作用,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临摹就是按照原作,仿制书法作品的过程,很多书法家也将临摹作为衡量指标,其实人类任何一门技艺几乎皆始于临摹。早期人类社会没有语言文字或者语言文字贫乏,传播包括知识在内的一切信息的主要方式就是模仿,我们的先人善于模仿,也乐于模仿,模仿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一个交流工具和学习工具。比如学习音乐时首先要熟悉歌曲的旋律、节奏,这是对音乐的临摹;学习诵读范文而后自己提笔作文,是对写作的临摹。摹仿是人的一种本能。但模仿能力往往因人而异,故有高低之分;摹仿的效果往往也有优劣之别。这常常也会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一个学习掌握一门技术的效果。

临摹的重要性

清代书家周星莲在《临池管见》中提到:“初学书法,不外临摹”。明代大家董其昌强调:“学书不从临古人,必堕恶道”。临摹即是学习书法的必经之路,也是学习书法最有效的学习途径,在书法学习的各个阶段临摹是书法学习者的必经阶段,甚至也有书法家晚年还坚持这临摹的课程,可以说临摹是书家一辈子的工作。而从书法艺术的角度来理解,仅凭理性认识还不够,还得通过仔细观察、分析、揣摩,并经过临摹实践的体验,方能感受到古人在书写,或在创作某一件作品时的情感、韵致及其艺术内涵。尤其是初学时期,大多时间都要花在临摹上,当然初学者和书法艺术创作临摹的目是不同的,一个为了打好基础,另一个为了更进一步的深造和创新,但是临摹的重要性是无可厚非的,所以学习书法,最重要的还是临摹。选一家共性多于个性的字帖,首先应该对临,临的第一原则是临帖达到原汁原味,越精准越好。学习书法必须要通过临摹积极学习范本作品中的文字精华,方能长足进步。

书法教学有助于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小学教学对学生思维发展的定位,是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认为逻辑思维能力比形象思维能力好,是高级思维形式。其实形象思维作为思维的一种基本形式,和逻辑思维能力一样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语言和文字是最普遍的,也是必不可少的,而这些都离不开形象思维。没有语言,概念就不能产生,思维活动就不能进行。其次,对于抽象的内容,如果得不到形象的支持,如果没有形象的参与,都很难进行。而中小学生在书法学习中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师若能把枯燥、抽象的理论及技能知识形象化、具体化、生活化,循循善诱、不断启发,则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基于以上认识,我想结合中小学书法教学,就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谈一下个人粗浅理解。

一、临摹体验,丰富表象,夯实形象思维的基础

表象是指人们曾经感知过而保留在人脑中的事物的映像。表象是形象思维的“细胞”,正确的、丰富的表象积累是培养形象思维的基础。所以要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必须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

1、 引导观察,丰富表象

心理学家研究证明:视觉是人最可靠的感觉系统,人通过视觉获取的信息占获取信息总量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因此要丰富学生表象的积累,就要不失时机地为学生提供恰当的形象材料(碑刻、传拓、经典法帖、示范书写等),调动学生视觉的参与,同时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包括观察的重点,主要观察的内容,观察的顺序,怎样观察等。其中应特别重视电教手段的实用,它可以变静为动,化远为近;可以在视频展示台就字帖中的细节逐一说明,解决学生表象缺乏的问题;可以为学生提供反应思维过程的演示。这样就大大增强了表象的生动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例如:学习隶书中的“波画”,在学生观察笔画后,让学生说说“波画”有哪些特点,分别象什么,再通过课件展示蚕头、雁尾的形状,并与笔画特点进行比对,加深学生对笔画的形象认识,展示湖水水面波动的动态视频,让学生感知线条的动感,如此一来不仅吸引了学生上课的注意力,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2、实操临写,丰富表象

动手操作是学生积累知识经验、丰富事物表象的主要途径。通过动手操作,可以促使学生动手、动眼、动脑、动口,提高感知效果,因此,教学时应为学生提供更多动手操作的时间和空间,满足学生体验的需要,通过让学生看一看、写一写、比一比、说一说,让视觉、触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共同活动,相互配合,以生成全面、丰满的表象。

例如:九成宫“上”字的教学,教学中多创设操作体验的机会,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地学习,通过看一看、写一写、比一比、说一说充分感知字形和笔画特点,引导学生把“上”字的三个笔画拆分一下,每个笔画分别在什么位置,长短粗细有什么不同,从而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整体”和“局部”的鲜明表象。

3、反复实践,丰富表象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是人们要想深入了解和认知事物,就必须亲身参与尝试、体验、亲自去做。教师结合学生学习的内容,要求学生反复精准临写,加强体验,能丰富学生的表象积累,使学生的感性认识越来越丰富,便于学生理解书法中“形”、“神”的问题。

大凡造型艺术,都要求“形神兼备”。书法属平面造型艺术,当然也不例外。笔画之间,要合理搭配,完美构建,才能使人有美的感觉。记得启功先生说过一段话,大意是:王羲之的字很美,如果把他的字拆开笔画,随意拼凑,或不成字,或很难看。因此,这些看得见的笔法、墨法、间架、结体是很重要的,千万不可忽视。“以形传神”,只有形态端正,神彩才能生色。譬如一个人,如果躯体残缺,五官不正,哪来神采呢?所以说“传神者必以形”,形正而神生,才能真正“以形传神”,达到“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有人误解“功夫”二字。以为时间久、数量多即叫做“功夫”。事实上“功夫”是“准确”的积累。熟练了,下笔即能准确,便是功夫的成效。譬如用枪打靶,每天盲目地放百粒子弹,不如精心用手眼俱准地打一枪,如能每次射二中一,已经不错了。所以说,功夫不是盲目的时间加数量,而是准确的重复以达到熟练。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下笔便到乌丝栏”的境界。

4、默写背临,有意记忆,丰富表象

心理学告诉我们,记忆分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两种。要使记忆对象在大脑中形成深刻的映像,一般来说要通过有意记忆反复感知。在教学中让学生观察字帖后复述字形和笔画特点,鼓励学生默写一些较熟悉的字形,并说说书写的心得要领,这有利于学生将物体的感知转化成物体的表象,从而丰富形象思维的材料。

例如:在欣赏学习“曹全碑”和“九成宫”字帖中的“从(従)”字时,让学生闭上眼睛,按照脑子里出现的两种字体的构成形状,说一说两种字帖各自有什么特征。这样就能把两种风格的书体进行分类处理,形成清晰的形象思维记忆。我们经常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这是差别心产生的深刻印象,正是有了这种不同的形象对比,才让我们的记忆表象丰富起来,两种书体的风格特征显得更加清晰明朗了。当我们再按照以上分析的特点默写表现出来,这种形象记忆则很难忘记了。

二、临创结合,加工表象,插上形象思维的翅膀

形象思维过程的一般形式是运用表象进行联想和想象,因此要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和想象能力。

1、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

联想是由头脑中已知的某一事物想到与它相联系的另一事物的思维过程,是形象思维的一种形式,是促进学生记忆的一种手段,联想熟练与否,现实思维流畅的程度,知识掌握的程度,因此教学中应加强学生联想能力的培养,促使表象数量的增多,丰富表象间的练习。

前面所讲隶书“波画”的“蚕头”、“雁尾”,也属于联想思维。另外,学习魏碑时,引导学生联想一下所学,说说魏碑诸家中字体中有哪些结构和笔画特点比较类似,哪些存在较大的差异;生产力水平发生了哪些些变化,对社会文化和书法起到了什么作用;隶书向魏碑的演变过程中,哪些书家的风格对字体的转变起到重要的影响;历代书家对魏碑演绎和理解,都有什么相同和区别等,这都是增加表象的数量。如此一来,对于古今社会生产力水平、经济、文化等都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对于魏碑书法的风格也有了全面立体的形象了解。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想象是指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出形象的过程。如果说联想使表象的数量增多,那么想象就使表象新生、衍生出新的表象。在想象过程中,不仅可以创造出未知觉过的事物形象,而且可以创造出未曾存在的事物形象,所以说想象是形象思维的翅膀,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开端。在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例如:在书法创作中,各种书体之间,能否相互嫁接形成新的书写风格,字的结构是否可以改变,字的笔画特点能否相互拆借,如何改变更美观、大方,如何拆借更合理、统一;古人书写的材质相对比较固定,我们可否尝试不同材质进行书写制作。让学生运用自己所擅长进行创作,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创造欲望得到了满足。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达到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目的。

三、综合实践应用,培养形象思维能力。

1、联系实际,体验形象思维的应用价值

学生的日常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在实际生活中接触过很多事物,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经验,这些就成为学生记忆的表象。在教学中,若能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唤起学生的记忆表象,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积累的表象,加以提取、加工和利用,使学生体会到形象思维的应用价值,对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会大有裨益。

《笔阵图》是论述写字笔划的著作,传为卫夫人作。文中有七种基本笔画描述如下:一“横”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点” 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丿 “撇”如陆断犀象;乙 “折”如百钧弩发;∣ “竖”如万岁枯藤;㇏ “捺”如崩浪雷奔;勹 “横折钩”如劲弩筋节。按照这类形象的描述,笔画形象跃然纸上,想记不住都难啊。

2、形势结合,促进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协同应用

书法的表现形式,看起来是形式的问题,实际本质上又是一个内容的问题,表现的就是对时间和空间的认识,对世界和宇宙的认识。就是中国人观察世界、理解世界、表现世界的方式方法的问题,形式就是内容,内容包含在形式里面。书法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构成元素,所以需要解决的问题就变得比较抽象复杂,若采用形势结合的方法,便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表象,使隐蔽、复杂的关系变得明朗,那么就从整体上把握住了问题的实质,并且能创造性地思索问题的解决方法。书法的构成分点画、结体和章法三个层次。形势体现在点画上叫形与势,在结体上叫笔势和体势,在章法上叫空间造型和时间节奏。形属于空间造型,是静态的,体现了绘画性。势属于时间节奏,是动态的,体现了音乐性。

在教学中,可经常选取临摹一些有代表性经典法帖,体会上述“形”、“势”变化,也可经常进行一些块面构成及线的走势训练,根据构成完成单元字的组合与分解训练;或根据单元字的形衍生出一定走势的构成,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审美与创作,实现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互助互补,相辅相成。

例如:让学生在四尺整张的宣纸上用同一个格式不同的书体来创作,或同一种书体不同的格式来创作,且均可尝试在书写速度上寻求变化。这样一来,学生对“势”便有了大致的理解,原来:书法的三维艺术性是由二维空间的“形”和速度产生的“势”共同作用而成的。这个过程,形和势互为体用,相互促进,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协同运用。

3、强化习惯,在应用中提高学生运用形象思维的能力

目前中小学生普遍缺乏进行形象思维的习惯。他们经常只习惯于运用性质、法则,或者套用书本上的知识去解决问题,而不习惯于运用形象思维去思考现象或过程的本质。长此下去,学生头脑中已经建立起来的表象也会淡化。遇到实际问题,就不会运用形象思维,甚至想不到这样去做。

要改变这种状态,需要科学合理的开展书法教学,而不是简单的开写字课,这将有助于提高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只要有意识地组织专题训练,对学生提出运用形象进行思维的严格要求,教给学生把握抽象问题形象化的技能技巧,引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克服思维定式的影响,形成主动运用形象思维解决问题的习惯,对于任何学科的学习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所述,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与书法教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中小学书法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挖掘和发挥教材重点素材,创设条件激发学生运用形象思维的兴趣,强化学生运用形象思维的习惯,尝试运用多种方法去启发、去发展、去开拓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把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各个知识领域。

参考文献:

[1]孔维治.书法临摹的方法与技巧[J].教育科研论坛,2009,(05):27-28.

[2]李昊嵘.浅谈书法临摹的方法和技巧[J].大众文艺,2012,(12):55.

[3]王亭.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C]// 思维丛书(第二辑):让教学插上思维的翅膀. 0.

[4]沃兴华|书法是研究时间和空间的艺术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小学书法教学与形象思维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