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东林书院:并非所有才子都是佳人

地处无锡市区的东林书院,是一处幽静而雅致的所在。密林修竹、廊桥溪流掩映深处,书院静立一隅,如一位清雅文人于喧嚣繁华中修习研读。历经几百年的风雨,独立又警醒。

无锡东林书院:并非所有才子都是佳人_第1张图片

“东林八君子”群雕像镌刻在书院旁的东林广场浮雕墙上,向每日经由此处的行人,述说着那段激荡而又悲情的历史过往。

无锡东林书院:并非所有才子都是佳人_第2张图片

是什么样的一个所在,曾吸引了大批文人学士前来听讲思辨,而他们所倡导的“读书、讲学、爱国”的精神,在当时曾受到了全国知识分子的广泛响应。

“丽泽堂”,是东林学者读书讲学的场所。每一讲,都会推选一人作为老师,讲授“四书”章节,学者或屏息听课,或切磋交流。老师则穿插其间,有问有答,气氛活跃。除了传道授业,课余文人们还品评时势,主张除旧革新,反对脱离实际的虚垮之风,其务实的言论一时威震朝野,引起众多士大夫的竞相追随。

无锡东林书院:并非所有才子都是佳人_第3张图片

“依庸堂”,名称取自儒家经典《中庸》。这里是讲学之前举行仪式的地方。当时各地文人,从全国各地赶赴东林书院,首先齐聚依庸堂,举行热闹隆重的开讲仪式。“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则出自于顾宪成的对联悬挂于中堂,为学子们指明了为学的意义所在。

无锡东林书院:并非所有才子都是佳人_第4张图片

学以致用。然身处乱世,文章词藻终敌不过世相纷争。同为满腹诗文之人却因为政见和品性的不同有着相异的命运。

高攀龙,东林八君子之一。辞官讲学二十余年中,以正本清源、革新政治的立场评议朝廷,受到杨涟、李三才等在朝正直官员的支持。东林书院因为政治立场的原因成为了当时社会舆论的中心。后高攀龙重获朝廷起用,被任命为光禄寺丞、大理寺右少卿、刑部右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等职。但因东林党与阉党矛盾日益激化,魏忠贤假借贪污之名迫害东林党人,天启六年,高攀龙不堪屈辱,投水自尽。至崇祯初年,朝廷才为其平反昭雪。

无锡东林书院:并非所有才子都是佳人_第5张图片

“廉洁自奉、当官为民”是他的政治主张,“修身养心,德行为先”是他的个性品质。他认为“无用便是落空学问”,这种务实的理念和其不屈的意志品格为后人所世代缅怀。

位于无锡金城西路以南,蠡湖大桥东侧的高子水居是后人为高攀龙修建的记念馆,在这里可领会其治学理念和为官主张,具有深刻的教育和警示意义。

无锡东林书院:并非所有才子都是佳人_第6张图片

钱谦益,学界文坛宗主,东林党领袖之一。他广为人知的两则故事则可窥其人品。

无锡东林书院:并非所有才子都是佳人_第7张图片

一为“水太冷”。清兵入关明将亡时,钱谦益高调宣称要与大明共存亡。他率家人至常熟尚湖,欲效法屈原投湖自尽。但磨蹭半日却始终下不了决心,倒是身边的小妾柳如是大义凛然跳入湖中,后被人救起。钱谦益摸摸湖水,沉吟半日,说了句:“水太冷,不能下。”

二为“头太痒”。豫王多铎兵临南下,下令“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正当大家乱作一团时,钱谦益一句“头太痒”便出门了,回来时发已剔光。后来,他任清廷礼部侍郎。

乾隆令人编撰《贰臣传》,将钱谦益编入乙篇,且评价其“有才无形之人”,在明与清之间摇摆无定,实为“可鄙可耻”。

无锡东林书院:并非所有才子都是佳人_第8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无锡东林书院:并非所有才子都是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