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借洋思之石,攻自身之玉——关于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

如何借洋思之石,攻自身之玉——关于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从事语文教学七年来,心里也常常思考这样一些问题:什么样的教育才适合学生的全面发展?什么样的教学才能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让学生真正学有所获?从去年学校下发了《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我学习了一些章节,有些收获也颇有些疑虑。

01.

蔡林森校长的教学改革模式改变了过去以教师为主、以教为本的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为主、以学为本。它的着眼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求得创新和发展。它的精华所在可以概括为四个字“先学后教”。

“先学”是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如果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产生疑问就鼓励、指导学生再开展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后教”是指个人探究或小组合作后仍存在问题,教师再去教,这时的教,就是和学生一起去探讨问题, 交流对话,进行启发指导。 “后教”可以是教师教学生,也可以是学生教学生,郭沫若曾经说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这种说法和“先学后教”的理念刚好吻合。 “先学后教”带来的一个效益就是“以学定教”。这无疑是顺应学生的发展需要,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的。

“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突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尤其是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学生在课题小组交流过程中, 把自己不懂的问题或某一个问题的研究方法与其他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给予适当的方法引导,经过学习质疑和小组切磋,学生的思路开阔了,联想丰富了,思考缜密了,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慢慢学会了学习。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这样通过人人参与讨论,不仅轻松学会了相关的知识,而且增强了合作精神和民主意识,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生命力。

总之,洋思中学的课堂教学具备以下优点:一能发现真实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二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能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四能真正理解知识,不断提升质量;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品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六能最有效地“培尖补差”;七能确保学生减轻负担。

02.

近日,学校要模仿洋思中学的模式开启课堂教学改革,决议制定出符合本校实际的“本色课堂”教学模式。

目前学校课堂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教学的方式方法传统、学生学习被动等。这一系列问题引起我们的反思,同时,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着力打造高效的本色课堂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

校领导还提出我们循着理论学习——反复实践——整改完善的思路逐渐展开“本色课堂”模式的创建。实行“以点带面”的方式,即以语文、数学、英语三科为主先试行探索,再带动全部学科落实“以生为本”的本色课堂模式。

然而,设想总是美好的,行动落实起来却难上加难。会议结束之后,分管校长只是安排各科教学组长带领本组教师们研讨并制定出本学科的教学流程。教师们每天忙于自己的教学,总是难以坐下来集体教研。个人认为,我校想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大体需要做到这几点: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蔡校长在书中提到“课改成功不仅是个方法问题,而且是校长、教师思想、观念、品行各方面都必须提高的问题。校长、教师真正懂得科学发展观,思想素质高,品行端正,才能老老实实地坚持长期实践,不断探索、创新,才能上成朴实、高效的、能实施素质教育的好课。

我校是一所老校,老教师占绝大多数,虽在教学工作中积极能干、勤勤恳恳,却思想保守、观念落后。自我来校任教以来,从未走出去学习过,学校里也甚是缺乏读书学习的氛围。我渐渐发现,教师们为了学生的确也乐于奉献,但往往都忽略了自身的成长发展。我们只是拿着自身所拥有的一桶水给予学生所需的一瓢水而已!

所以,课改之前,首先引导教师有正确的教育思想,有大胆改革的勇气和信心。另外,我们所谓的理论学习难道就仅仅停留在一本书上吗?即使把蔡校长的这本书看烂了、学透了,我们也不过是一个站在一旁看热闹的门外汉罢了。“先学后教”的具体教学设计对我们来说也不过是一纸文字,而缺乏真实具体的感知学习。

二、长期实践,探索不停

课堂教学改革本是一项复杂的综合工程。它必然涉及管理、教育、后勤等方方面面,很多人对此都不习惯,难以推进,难以坚持。

然而搞课改,贵在实践。所以我校要决心彻底改革的话,必须拿出蔡校长的魄力,整体推进,长期实践,不停探索。洋思中学利用暑假40天的时间培训教师,制定出详尽的常年赛课计划,边实践边创新。

关于赛课,洋思中学严明赛课纪律、认真总结、奖优罚劣。我校是公办学校,除了职称差别外,没有任何绩效考核等等。没有奖罚,我们教师在课改中极其缺乏积极主动性,这也是我校推进课改的一大阻力。

03.

在前文中我也提到,自己只是读了一本书而已,只是一个门外汉罢了,对课堂教学模式不免存在着许多的疑虑。向来有“教无定法”一说,令我不解的是:为什么一定要为老师们的教学设定一个固定模式?每一个学科都自有其特点,每一位老师都自有其魅力。当把这些特色与魅力框在一个模子里之后,会不会就有点作茧自缚了呢?

更令我心痛的是,在我难得才遇见语文的诗意、教育的美好姿态之时,在我尚未开始探索自己语文教学中的美妙之时,在我还未曾阅读足够的书来让自己这只青蛙跳出井外时,我似乎又要被困进一个牢笼里……

什么是“本色课堂”?就语文来讲,保持了语文本色,富有语文味的课吧!而模式中的教学会有语文味吗?我细读了几篇“先学后教”模式的教学设计,总感觉少了点什么。少了我们教师的情感熏陶、少了我们师生的精神成长,少了……

我们向往的“本色课堂”应该是建立在关注学生学习发展的基础上的,希冀让课堂成为激发学生生命力的场所,变成学生自主有效学习的自由天地。

浮华易逝虚荣散,洗尽铅华方为真。愿我们扎扎实实的开展“本色课堂”研究,用我们全体教师的智慧和共同努力,打造出我们学校教学改革的金字品牌。

如何借洋思之石,攻自身之玉——关于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借洋思之石,攻自身之玉——关于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