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圈变成了疯狂动物城,狼、兔子、绵羊...好不热闹,史玉柱先生重回巨人,一场内部员工演讲又把「狼性」这个词拉回到大家职场焦点中。
由此引发的口水仗有两派,以老板、管理者身份居多的「保皇党」,非常认同史老板、马老板的思想;以(想法多的)员工为代表的「革新派」非常不屑,嗤之以鼻,认为认同狼性管理的老板都是土鳖、傻x。
这事本身是老生常谈,各有理由,各有立场,用一些前辈的话说,都是概念、名词的争论。
不过,这场冲突戏里让我看到一个长久存在的现象,那就是在中国管理者里普遍存在的偷懒与惶恐。
他们在西方管理学流行时,书架上摆满了各种管理学大师的畅销书,把从中读到的管理方法或多或少用到自己企业中。等欧美经济不好,巨头纷纷掘金中国这个超级市场时,他们又把目光落到本土成功企业家身上,王石、马云、宗庆后...尤其马老师对企业运作的相关言论,更是被国内管理者们奉为圭臬,争先学习,全中国的机场书店最显眼的位置,无不摆放着他的书籍。
我以前还挺佩服,感叹马老师做企业成功,英语好,写书也这么厉害。后来才发现,有些书根本不是他本人手笔,不知道哪个畅销书作家去采访整理、或者自己搜集编撰后就成书发表出来。
一家企业愿意把自己的「成功秘籍」公开分享出来,这是多么无私的精神,当然能分享出来的东西可能也不怕别人学会来跟自己竞争。真正「核心」的东西,那是商业机密,没有哪家公司会真正分享这个。
接着说,然后互联网经济成了中国市场的明星,老一辈巨头、门户创始人门的经验经历似乎吸引力不够了。一批新兴巨头的创始人,成为热门学习对象,雷军、刘强东、王兴、程维等等,管理者们又开始研究怎么创第二个京东、怎么种第二个小米。
支撑这些管理方法背后的运作模式、市场竞争情况、员工水平,他们是不怎么关心的,他们只想速成,谁做成功了,那它的方法就是好的,我就应该学以致用。至于自己公司员工是什么水平、什么样性格、业务模式什么结构,我不管,我也懒得研究,我自己的员工我还不了解么。
他们认为「方法论」应该是通用的,跨行业的,拿来就用的。员工要是对此要是有「异见」,那就说明他是兔子,是乌龟,是不够血性的肉食动物,正好可以筛选出来淘汰掉。
现在有比我聪明、比我成功的刘老师、苍老师,他们亲身体验操作的经验,无私教给我,我就不用那么费劲的研究适合我公司的管理方法了,师夷长技还自强,省心又高级,一举两得,多好。
还有,他们危机意识是强的,不会像传统老企业坐吃等死,生怕落后于人,因为落后就要挨打,不创新就要死。不等别人来分享,只要看到有热门的、扎眼的,主动去找这些学习,这些是代表先进的,未来的,早一步学习早一点摆脱被颠覆的命运。
你的公司管理者是这样吗?
© 题图来自蒙克 Edvard Munch /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