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晚上好,我是小多。在南京为您带来共享晚报第74期,本期我们的栏目是科技之光。接着科技之光上期的栏目,我们继续聊一聊半导体行业的翘楚,台积电的领袖张忠谋先生。
上期我们聊到张忠谋先生一路走来的经历。
他1931年生于浙江宁波。1949年赴美留学,本科读的是哈佛大学,硕士读的是麻省理工学院,博士读的是斯坦福大学。硕士毕业后,进入一家叫做“希凡尼亚”的半导体公司,从此闯进了半导体行业的大门。1958年,张忠谋人生的转折点,他离开“希凡尼亚”,去到了正在创造一个半导体时代的德州仪器公司,而且这一干就是20多年。
张先后升任德州仪器公司的副总裁、主管全球半导体业务的资深副总裁等职,逐渐成为了这家主导半导体行业半壁江山的德州仪器的第三号人物。1983年,张忠谋被任命为德州仪器消费电子集团总经理,由于这项任务与他一生所从事半导体的事业方向偏颇,加之张本人与一门心思要搞消费电子的集团新总裁菲伯格格不入。在闷闷不乐中,张忠谋离开了德仪。但是此时,谁都不曾预料,又一场风起云涌的颠覆正在悄然酝酿。
我们把视线回到台积电,这家全球最大的晶圆代工厂商,而本身晶圆代工这个行业也是台积电首创。小多稍微介绍一下晶圆代工,它又叫晶圆专工,是一种营运模式,专门从事半导体晶圆制造生产,接受其他IC设计公司委托制造,而不自己从事设计。现在的CPU GPU等等的芯片什么的都是从晶圆片上切出来的,一大片晶圆可以切成很多的芯片。理论上,越靠近圆中心质量越好。我们上集开篇就说到,张忠谋,作为台积电的创始人,已经把一个台湾企业,乃至半导体行业发展到了又一巅峰。而这一切他是怎么办到的呢?且听小多细细聊看。
台积电的出现改变了半导体行业的格局
在台积电以前,半导体工厂的模式一般来说从前端的设计,到后端的芯片生产,都是由厂商独立完成的,基本所有的半导体公司都有自己的晶圆厂。例如Intel和三星等厂商,无论在芯片设计或者后端的晶圆生产,在全球都有着重要的地位,这也是他们的产品能够傲视整个市场的保证。尤其是Intel,凭借着领先市场的工艺,其产品更是令其直接竞争者AMD苦不堪言。本来半导体产业按照这个模式发展,对于大部分的芯片新进者来说,会是一个大挑战,因为晶圆生产工厂的投资,不是个小数目。但张忠谋的一个决定,改变了整个半导体行业的走势。这也为中国半导体21世纪的崛起埋下了伏笔。
1985年,54岁的张忠谋以在美华人最高企业主管的身份,应邀出任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他一到任就从实效出发,大刀阔斧地整治陈旧而无实效的研究计划,希望与工业界紧密结合,将工研院发展成台湾整体工业的研究部门。但是,工研院的环境、文化、传统都和美国企业有很大的不同,在建立新体系的同时,他感受到来自旧思维的压力。“我的努力——至少在短期中——不见得很成功。”
既然这样,从来都澎湃着大时代情怀的张忠谋,自然要去关注一些一定成功的事情:半导体公司大多把晶圆制造作为副业,因为主业不是晶圆制造,而是设计和销售自己的产品,所以他们替别人代工的服务很不好,不够专业。而台湾正好拥有日益进步的制造优势,技术人员的素质也大有提高的空间和可能,只要有人引路,就会大成功。
张忠谋看准这个机会。1986年,担任工研院院长的同时,他成立了全世界第一家专业晶圆体制造公司:台湾集成电路制造公司(台积电),并担任董事长。而且一开始,就设立大目标:“当我办一个半导体公司,当然要它长期繁荣。那只有一条路——世界级。”
但是台积电一开始就充满艰辛。首先,是人才难觅。
张忠谋坚持,要做世界级就必须有世界级的总经理。台湾缺少这种人,他就到国际上去找。先是找到包括英特尔副总裁在内的几位前任部属,这些人看好张忠谋,却不看好台湾半导体“加上我这个做代工的馊主意。”(张忠谋语)。终于说动原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半导体部门总裁戴克加盟,不到一年,戴克又因家人不能适应台湾而离职。
其次,专业半导体代工是他自己创造出的新话题,台湾半导体业更是荒原一片,刚刚诞生的台积电即使拥有秘密武器,也一时敲不开市场的大门。设在美国的一位业务代表,虽然四处奔波拜访客户,但一年多,没有带进什么客户,每次到台湾,都只能向张忠谋说一句,“我的方向正确。”然后再接再厉。
最后是大环境,当时正是半导体业的萧条期.所以,开始一两年,台积电只能靠少量订单艰难维持,吃饱了上顿,不知道下顿在哪里。这当然动摇不了目标清晰的张忠谋,在“有挫折,有失望”的困难中,他坚信有挫折,才会有自我更新。“每个人都应设定目标,达到了,再设一个更高的目标,逼迫自我达到。”更是他坚持一生的追求。他告诉同事们:“产生新的勇气、新的信心,就能重新冲刺”。方向和方法都正确的情况下,坚持就是胜利。
1988年,台积电迎来大转机。改任台湾工研院董事长的张忠谋和刚刚上任的总经理戴克一起,通过私人交情将老朋友格鲁夫请到台湾,对台积电开展认证,并争取到为英特尔代工的机会。台积电要打世界大战,第一个难题就是得到世界的认可,当时还没有ISO9000,拿到英特尔的认证,就等于拿到世界的认证。但它背后的意义,远不局限于此。
厉害的格鲁夫丝毫没因私交而对老朋友网开一面,他让部属发狠挑出200多个问题,要台积电立即改进。半导体有200多道制程,英特尔一站一站地检查,检查通过后,才到下一站。
而且,不但看眼前,还要管未来,一旦认证通过,以后操作要换机器、换制程,都得先经过他们的准许。因为看过了太多商业大战的残酷,为了打赢,张忠谋素以强悍作风,落实策略的执行。他追求完美、坚持原则、而且直言不讳,不容下属不思进取,也从不以更温和的方式指出你的错误,很多人因此给他一个外号“张大帅”,那可说是名符其实。
他的部署曾经回忆:“跟他学到东西,不但斤两要足,而且能不怕他,这实在很难做到。”因此,台积电初创的时候,很多人都很难理解他坚持的高标准、严格要求和绝对世界观。很明显,刁钻的英特尔帮他一个大忙。一年多的认证下来,上上下下真正感受到了什么是世界标准。也体会到了“张大帅”的世界级苦心。
与此同时,张忠谋为台积电建章立制,让一切有章可循。打破台湾企业存有的弊病,坚持专业和制度管人,将人治色彩减至最低;争取董事会拨出利润的20%作为员工的红利,确立客观给薪方法,奖惩分明;虽然员工99%是中国人,但坚持要求将英语作为公司的绝对主语,逼着大家要有世界观。让台积电在世界级领导人,世界级愿景之外,拥有世界级的管理基础和运营环境。半导体业的发展开始回暖后,张忠谋抓住机会火线出击,年年打胜仗,年年大成长。1994年,他辞去工研院董事长职务,全力投入企业经营,不但将台积电在台湾证交所上市,还同时创办另一家集成电路公司——世界先进。以此为起点,台积电的规模不断扩张,而且获利惊人,连连成为台湾最赚钱的公司。
台积电的专业芯片代工模式(Dedicated Foundry)改写了半导体产业的游戏规则。之前主流模式以英特尔、德州仪器为代表,集成电路制造商(Integrated Design
Manufacturing,IDM)自己设计芯片,在自家芯片厂生产,自己完成测试与封装。台积电专注负责中段的芯片制造,成了全世界芯片设计公司的“中央厨房”。高通与台积电被誉为“无芯片厂的芯片设计公司+代工”的合作典范。
台积电的飞速发展
1995年,台积电年营收超越10亿美元。1997年,张忠谋亲任总经理,将台积电在美国纽交所上市,并于当年实现13亿美元营收,5.35亿美元盈利。1998年,张忠谋被美国《商业周刊》评为1997年度全球25位最佳管理者之一,被美国Bank of America-Robertson
Stephens评为半导体业50年历史最有贡献人之一,台积电也获得《亚洲商业周刊》最具成长潜力、最具长期获利潜力、最佳顾主以及台湾最佳公司等荣誉;
1999年,台积电获颁全球无晶圆体厂半导体协会第一座模范地位奖以及台湾经济主管部门产业科技奖最高荣誉“特殊贡献奖”,并在10天内,从9·21地震灾害中恢复了90%以上的产能;2000年,台积电在美国《商业周刊》“全球100大最佳科技公司”中排列第5名,并获得两项大奖:旨在表彰其对全球微电子产业卓越贡献的国际电机电子工程师学会首座Robert N.Noyce Medal.
2001年,因为国际互联网络泡沫破裂,全球半导体产业发展再度遭遇恶运,台积电的发展受到影响,但他依然是当年全世界最赚钱的半导体代工公司,张忠谋也因在逆境之中的强势表现,被美国《时代周刊》及CNN评选为全球最佳的25位CEO之一。这也是他开创的又一个先例,在企业业绩值此下滑之时,依然能赢得世界级的荣誉。
后来的事实证明《时代周刊》及CNN的眼光的确过人。2002年,半导体业刚刚走出低迷,台积电就以超过50亿美元的年营收,作为全球第一家,也是最大一家专业晶圆代工公司,进入半导体产业前10名。此后,台积电更一路狂飙,稳居世界第一。到2005年,公司年营收高达82.3亿美元,税后净利高达29.1亿美元。在竞争越来越激烈,整体利润越来越低的情况下,台积电依然能以43.6%的毛利率,继续雄居台湾最赚钱公司之位。
经历了电子业盛衰起伏,张忠谋的国字脸上透着沧桑与坚毅。这位常青树在台湾与业内享有盛名,到2012年,台积电取得有史以来最佳业绩,被《福布斯》评为亚洲年度商业人物。台积电营收达170亿美元,2012年10月份市值创造新纪录——突破2兆元新台币(约800亿美元),高居台湾上市公司之首。这些成就的动力,是张忠谋以耄耋之身,2009年重新担任CEO,将台积电从裁员与订单流失的泥潭里拉出来的。
54岁从头开始的张忠谋,再次在世界半导体业顶天立地。如果说德州仪器时代,他是改变游戏规则的人。台积电时代的张忠谋,则是创造产业的人。在这里,他改变的不仅仅是规则。
首先,他把晶圆代工厂变成一个依赖度很高的专业。其次,他让新进入半导体业的人,不再需要投资晶圆厂就能创办半导体公司。这两个转变推动的是两个产业的崛起。哈佛大学著名管理学教授迈克尔·波特,为张忠谋总结过他在德仪之外,对世界半导体业发展的新贡献:不但创造了自己的行业,也创造了客户的行业。称赞他一口气创造了两个工业:第一个是晶圆代工业,第二个是无晶圆厂设计业。而台湾人民最感谢张忠谋的是,他推动台湾的半导体产业登上了全球第四的宝座,并且赢回大把大把的钞票和无尽的荣誉。
握住iPhone的心脏
在芯片业拼搏半个世纪,张忠谋仍有一颗跳动的“芯”,芯片的芯。如果张忠谋举办一场高科技Party,哪些人会出席?这些名流巨擘,会让所有人眼睛一亮。半导体鼻祖、英特尔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Gordon Moore),张忠谋与他同时入行。全球最大芯片设计企业高通(Qualcomm)CEO保罗·雅各布(Paul Jacobs),比张忠谋小32岁,当张忠谋与芯片发明人杰克·基比(Jack Kilby)喝咖啡谈天时,雅各布还是个学龄儿童。英特尔前CEO保罗·欧德宁(Paul Otellini)在1974年加入英特尔时,张忠谋已是德州仪器半导体副总裁。
就连两岸最大民营企业、鸿海董事长郭台铭,也会尊敬地为张忠谋让位。他俩是台湾电子业先驱,深刻影响台湾经济格局。而他俩有一个共同的敌人:韩国三星。
郭台铭说:“张忠谋是我表姐夫(张忠谋的妻子张淑芬是郭台铭的远房表姐),他打三星的ASIC(专用集成电路),我打面板!我们总有民族意识,对不对?”张忠谋并不享受威望和恭维,他最希望得到的礼物,是从三星手上夺过苹果的A系列处理器芯片(相当于iPhone、iPad的心脏)订单。如果顺利,这将是台积电历史上最大一笔订单,将带来600多亿新台币的新增营收。而2012年智能手机销量之王、同时是苹果最大芯片供应商的三星,将遭重创。
逆袭三星,是张忠谋这些年最重要的事之一。他说,“我从没忽略苹果的市场。台积电自成立来,不断精进三大竞争优势:技术、生产、客户信任,三个维度上都胜过三星,客户优势更是很明显的超越。”
由于苹果与三星的竞争与诉讼不断升温,台积电2013年接单苹果A7处理器,几乎成为国际期待。为此,他们会跨越知识产权(IP)和产能两道关卡。苹果从2011年开始“去三星化”,但不可能马上转单给台积电,否则这会引发三星与台积电的专利诉讼。为降低风险,2012年初,台积电派50多位员工到苹果总部,先帮苹果解决A6处理器的设计问题(用于iPhone5),然后在2012年8月之前将旗下IP交由苹果验证。
在产能上,台积电还没跟苹果正式签约,就拼命建工厂、赶制程。2012年,台积电的资本支出达80亿—85亿美元,约占其一半营收。疯狂扩产,台积电不仅要满足现有客户:高通、英伟达(Nvidia)、联发科等,更是为了迎接苹果可能的订单需求。每一代iPhone上市前,总会传出各种“谍报”,有的来自代工厂,有的来自苹果自家员工,但台积电向来保护客户信息,不会犯这种错误。虽然客户间有竞争,但他们都信任张忠谋,能保护商业秘密和研发专利。三星与苹果的诉讼就充分凸显出这种矛盾,这也是台积电争取更多苹果订单的优势。
其实三星与台积电也有合作,三星抛出4G LTE芯片订单,希望台积电接单,一探其制程虚实。但台积电忌惮三星成为直接客户后,会有进厂区、机密外泄的可能,因此要求三星与台积电转投资的设计公司合作,再下单给台积电。
目前,三星和台积电均已经可以以14nm/16nm工艺制造芯片,而据报道,台积电正计划最早在2020上半年推出5nm工艺制造技术。此外,7nm工艺的芯片也有望在2018年早些时候量产。如果他们的进度靠谱,就意味着2年间的芯片尺寸缩减会达到50%。开发7nm以下芯片的制造过程是相当棘手的,但台积电将答案寄托在了极紫外光刻(UAV)技术上。该公司称,他们已经在这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并预计延伸至5nm技术的生产。
其实,很多人会问,中国大陆这些年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可谓风生水起,而在大家非常关注的半导体行业,大陆的公司和行业能否重演“Taiwan Story”,这又是一个令人遐想的新的故事?
对于这些问题,张忠谋就曾说过,其实大陆在芯片厂的投资蛮多的,“但是在专业芯片代工领域,投资的多少,不是主要的取胜条件”。他期待中国大陆的芯片设计公司可以发展得更快,能早日诞生一批世界级的芯片设计公司,但谈到芯片生产制造,就交给台积电来做就行了,他意味深长地说。
可是,中国大陆真的能做好设计吗?我们的晶圆代工未来发展会怎么样?一个大大的问号。不管怎么样,小多依然相信,中国人,在半导体,在科技界,一定能成就属于中国人的荣耀!我们,只需翘首以待!好了,感谢各位的捧场,今天的晚间分享就到这里,小多感谢各位的陪伴。小多在美丽的南京祝福您晚安,我们下期再见!
尊重知识产权,本编资料来源于华商韬略,搜狐网,百度,期刊杂志等,小多稍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