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的“惯性”
记得高中物理书上有一个概念叫做“惯性”,是说,物体有保持自身原本运动状态的趋势。书面上的完整概念早就忘得差不多了,不过大体的意思应该是,如果物体在运动,那么就更趋向于保持这个运动,相对的,如果物体在静止,那么就更容易保持静止的状态。可以想见,运动状态也就这两种,静止和运动,那么如果将其中的“物体”替换成“人”的话,是不是也会成立呢?这就是我最近在想的事情,我管它叫做KEEP。
首先来看看第一种情况,人原本是静止的状态。我记得高中学习的惯性类的题目都有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前提,也就是如果改变,是需要外力的,虽然惯性是在改变运动状态为前提的,但我们依然可以从中提取出一点,那就是,如果没有外力,这个状态是不是就会一直持续下去呢?
当一个学生躺在沙发上看电视时,那么此刻他就是一个静止的状态,所以,在这样的一个状态下,想让他起身去学习的几率有多少呢?我在课堂上大体估算了一下,大部分学生认为,除非电视放完(结束或者是进广告),或是停电,或者被家里人强迫离开沙发,否则,他将会一直持续下去。因为我们要KEEP住自己躺在沙发上的这个状态,所以很多其他的事情都可以排在后面,而其中三个“除非”也就形成了对抗惯性趋势的外力施加。
那么现在,再重新回到物理上问:该如何让一个物体从静止状态动起来?答案就太多了,推它一下,拉它一下,提它一下等等,但不论是更改成什么状态,需要的都是相似的一样东西,那就是力,人,大体可以以此类比。
当然,外力施加只是其中一个因素,人因为独特的性质,比普通的物体多了一项可能,那就是内力施加(这当然不是在练功,实际上的内力基本上和动机里的内驱力有很大的相似)
设想一下,看了半天电视了,肚子突然饿了,那么你会选择继续KEEP沙发状态,还是起身去寻找食物以填饱自己的肚子呢?大概很多人都会选择忍一下,或者叫身边的人帮忙投喂,更有可能,在躺在沙发上的时候就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伸手可及的地方摆放着各种零食,其实这也恰巧证明了我们更倾向于保持自己原有的状态,甚至是想尽办法去保持。但如果上述方法都无效时怎么办?身边没有别人,或者家里的备用零食吃光了,怎么办?只能忍着,可是,饿肚子的感觉可不是好受的,咕噜咕噜的背景音更影响看电视的情绪,那么该怎么办?就只能自己亲自起身去觅食,至此,算是成功离开了沙发,而这个促使我们离开沙发的原因——肚子饿了,就是内力施加的一种。当然这种内力是躯体上的提醒,还有其他种类,比如,叫醒我们起床的“梦想”。
如何抵抗KEEP状态?经常有人跟我说,我很想学习,很想做XX事,可就是自控力太差,就是管不住自己,如果有人能够在身边管着我就好了,如果能有个伙伴一起做XX事就好了。当然,他们所提到的如果“有个能管住自己的人”,这是外力施加,这是一种对抗KEEP的外力施加的办法,可是,如果想要做这样的选择,需要先看一看身边有没有可以一起督促共进的人,有,则皆大欢喜,没有,也没必要沮丧,因为每个人的成长之路,或许会在沿路遇到很多人,他们或许会帮忙但也有时会讥讽,不过这都不重要,因为他们不可能陪你走完全程,能够一直陪伴你的,只有自己。
不过KEEP可不仅仅是保持静止状态的趋势,同样,也有保持运动状态的趋势。如果忽视阻力作用的话,钟摆是会一直摆动下去的,不是吗?所以KEEP状态也有另外一副样子,那就是KEEP住你所做的事情。
记得有段时间,无聊得发霉,随手就拿起钢笔,在本子上画起了排线,排着排着,竟排出了一个类似数字的形状,这让我非常惊喜,于是,我就开始从1到9依次将数字用排线画出来,画完之后,还满足,竟开始了26个字母的排法,之后的单词,再后来的单画,组合,和文字,像是打了鸡血似的,将整个本子画掉了一半,而这种状态持续了三天,如果不是其他事情的打断的话,我想,我会把整个本子都用完,再稍稍停下来。
所以,当开始了一件事情之后,KEEP状态会帮你将这个状态持续下去,不过此处是有一个前提的,那就是,没有其他诱惑你的外力施加。正如外力施加能够打破你的静止状态一样,同时外力也可以打破运动状态,若外力出现了,KEEP这个自然状态会渐渐地消减,直至消失,往往在这个时候,就是结束这件事情的时候了。
其实在讨论如何做一件事情之前,需要说明一个大前提,那就是这并不是能完整地解释执行力有关的所有问题,若是希望能够养成习惯,或者进行长期的计划,那需要考虑的可能就太多了,本文也是仅考虑“静止”和“运动”这两个状态与如何交替而已。
如果说,把“静止”解释成一个人不投入的,闲散消遣的状态,就比如躺在沙发上看电视,刷微博等等,而“运动”,则是有形消耗,需要更多投入,更多精力,并且有一定行为目标的状态,比如绘画,或者学习英语等。这样解释一番,本文的目的就非常明确了,教育者们,包括学生也都希望能在尽量多的时间里KEEP自己运动的状态,脱离静止的状态,于是就有了以下两种应对策略。
二、KEEP策略
(一)KEEP静止
需有外力和内力共同作用来脱离静止状态——外力施加
1同伴作用:[叛逆较严重者不适合,自我意识强盛,很难去听从别人的指挥,若是一般提醒还好,否则,会适得其反]
2工具辅助:我曾多次下载“专心”这个APP[解释一下啊,专心是依据番茄工作法来做的一款关注效率,同时旨在帮人们戒掉手机瘾和养成好习惯的一个APP]我下载过好几次,也卸载过很多次,并不是软件不好,我可以说,这款真的算是挺好的一款软件了,可是,每款软件的适用人群不同,对于我这类的人,习惯于大块时间作业,当然,我也有大块时间可以来用,所以,当我把时间用番茄钟把时间切块的时候,就会中断我所做的事情,而且,我更加关注的是,今天种了多少个番茄了?再种一个吧,碰个整数。这样一来,自己的精力被种番茄这事情所影响,混淆了内外驱力,从而让事情难以持续下去。
3虚拟社交:社交网站上的各种打卡,讨论和决心,咳,并不把它当真的时候,可能真的也只剩聊聊天撩撩妹了。
总的来说,外力对于帮助我们脱离静止状态的作用甚微。让我们来看看另一种可能——内力施加:
1将自己保持一个不稳定的状态,前运动状态,有助于脱离静止状态。
2梦想,羞耻感督促
如果将做某件事情上升到需要思维层面的话,那么不做这件事情的理由也将会悄然而至。
“你要是不马上去完成你计划的内容的话,就无法完成你的目标了!”
“完成不了目标?那又怎么样?”
“完成不了目标的话,你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
“Come on!现在除了汪峰谁还提梦想?”
“那你就浑浑噩噩地过下去?”
“没有浑浑噩噩啊,我只是选择这种简单的生活方式而已,”
“可是,你的那些愿望?你的邮轮?你的出版书?你的咨询室呢?”
“我觉得现在的自己也挺好的,比很多人都好呢!轻轻松松,何必给自己找那么多麻烦事?!”
我们时常会这样和自己的对话,在想要为一件事努力的时候,都在劝说自己,可从上文很容易就看得出来,通常那个运动的人都没法说服静止的人。
此番例子数不甚数,包括大学时期网上一度很流行的段子——
问:去不去教室上课?
答:去了也不一定学,
学了也不一定会,
会了也不一定考,
考了也不一定过,
过了也不一定能毕业,
毕了业也不一定能找到工作,
找到了工作也不一定能娶到媳妇,
娶到了媳妇也不一定能生孩子,
生了孩子也不一定是自己的,
那还去个毛啊!
我们不做某件事的原因永远都比做某事要多,人总有很多理由来让自己过得舒服,也更希望能够不付出任何努力就得到回报,这就是很多人觉得自己懂得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一生的原因。因为大脑永远会在“做”与“不做”之间争辩,因而无法开始行动。心头总是在幻想着,或许在哪个节点,“我”的时代来临,我不需要做一些事情,也不需要努力,我缺的就是一个伯乐,一个能识得我价值的人。但事实上不论什么时候,美好的未来,都不会因为某一个人的到来而实现。
所以,我选择,闭嘴!如果制定好一项计划的话,就不去追问原因和结果,只有做OR没做。
(二)KEEP运动
1准备
想要做一次持续时间长的KEEP,一定要做好准备,此处的准备包括三个方面,
其一,身体上,保持精神饱满,充满干劲,身体上摄入足够热量以保证能够完成这一次KEEP
其二,装备上,做这样的一次KEEP需要哪些装备?键盘?还是纸笔?还是仅仅一本书?事先准备好,就像是做菜一样,如果不切好葱,洗好菜,那么等到油下锅了之后,就有些迟了。不过我日常还真的就是仅仅切个葱,就开始热油,于是,葱总是糊透的,虽然会很香,但是,来不及加水,火又太大的时候,所有材料都变成扒在锅上的水蛭,任你如何铲,都无法弄下来,最后只得将还仅存的材料一股脑地翻炒一下,直接出锅,而剩下的,泡水,刷掉,所以妈妈总是不让我掌厨,说是太浪费。。。所以,事先准备是为了让自己遇到意料之外的情况不至于手忙脚乱。
其三,环境上,我是个比较随性的人,很多时候桌面上都是乱七八糟的,有几个月前买来的书还没拆封,也有昨天刚看完的摆在那里,有徐州之行买回来的色彩绚丽的小本子,也有打印出来的英语发音材料,所以导致了很多时候我的书桌并不是拿来就能用的,而是需要先收拾出一块地方来。。。当然,虽然东西很多,收拾起来也并不困难,摞在一起就好了,只是,如果仅这样的话,看完的书还好,要是遇到没看过的,或者是看了一半的,很有可能就直接被吸引过去,而遗忘了本来打算做的事了,所以在环境上的准备,是为了排除多种具有诱惑力的物品,尤其是未完成物品[指的是没看完的书,没吃完的零食,没看完的电视剧等,未完成物品对我实在是极具诱惑力的!]
2应对诱惑
需避免外力施加的诱惑,来保证运动状态
其一,拒绝
我时常需要面对的一件事就是,计划内的大块时间被冲散。一旦如此,那大块时间的计划就即刻化为泡影,没有
但凡被称之为诱惑的东西,我们都很难完全抵制,就像是,一顿美味的早餐,之于我,[不过这诱惑我十分享受]但不享受的早餐也是有的,那就是泡面!!说到泡面的香味,实在不是一个“诱人”就能够诠释的,它能飘香多远,我没计算过,只记得有一天早上,我闻到一股浓郁的红烧牛肉面的味道,然后循着这个味道去找,左右邻里竟没有早餐是吃这个的,可见,美味定是藏在更远的地方。可事实上,吃过泡面的人都知道,这样东西是闻着香,吃起来却是差强人意,而且作为早餐,营养低,防腐剂又多,当美味吃进肚子里变成了霉味,那这就成了我上文中所要着重对付的诱惑了。
其实诱惑远不只是泡面而已,但凡是我们容易沉溺,且影响到我们精神与身体状态,妨碍自己计划实施的,都可以叫做诱惑,因人而异,游戏对某些人可能就是属于诱惑,可对我,倒觉得一般而已,曾一段时间极其想投入进去,最后还是寥寥放弃。
我的主要诱惑,大概就两种,一种是吃,另一种,是选择。选择一事如何来说?就是,我喜欢有得选,不论是时间安排,还是购物消遣,我都喜欢给自己指定多种方案,这多种方案,给了我选择的机会,而有了这些选择,多选一,其余的项目,就成了名副其实的诱惑,就像是小时候老师总会批评的一种状态,写作业的时候想着玩,玩的时候还想着作业没写完。大概就是有一份多线程的工作,可惜处理器是单核的,无法同时运行。
这样两种看似差别很大的诱惑,我选择用同一种方法去解决,那就是将诱惑拒之门外。应对诱惑,需要很大的自制力,可是躲避诱惑,却只需要一些小策略就够了。比如泡面,不买!比如零食,不囤!比如淘宝,卸载!比如计划,删掉!包括上文提到的,书桌上摆放的那些未完成物品,都收纳进抽屉,[手机对我来说其实并不算是诱惑,因为里面除了自带的工具软件外,并没有其他,这也是我卸载多余诱惑的结果,但是有时会把解锁当成一项玩意儿,就是最喜欢听金立手机解锁时的流水声,很清澈,所以,在我做事情的时候,便将它放得远远的,触手不可及就好了,哎,我手机搁在哪儿了呢?不过这并不重要,写完再找!]
这些都是我一直在用的小策略,效果还算不错,我秉承的原则就是:“诱惑,我惹不起你,我还躲不起你吗?”
其二,接受
记得曾经看过一本书,不,并没有完整得看完它,也已经忘记了自己究竟看到了何种程度,只记得书的名字,叫《拖延一些也无妨》,应该是个外国作家写的,给拖延这个事情创造了一个独特的解决方式。接受那些突如其来的点子,在做事情之前做些细小的事情,比如,擦擦桌子,整理整理书橱,泡杯茶,这些事情并不会花太多时间,但能让人很快地平静下来。或许即将进行的这件事情十分重要,重要到,内心的紧张无法排解,所以,我们需要用其他的事情来缓解焦虑,或许这些并不能称之为诱惑,但也经常被我们误认为是令无法去开始做既定事情的干扰者,如若是这样的“诱惑”那接受就好,不必要太过强迫自己,毕竟高强度的焦虑,会让我们难以集中精神从事手中的事情。
但,若是真的如何避免地被蛊惑了,那该如何呢?
说实话,关于这个问题,我并没有很高超的办法,因为能避免的都避免了,能够过五关斩六将来到我面前的诱惑,那绝对不是简单的诱惑,怎么办呢?我选择缴械投降。
前段时间无意中逛B站,看到了《猫侍》这部萌得吐血的日剧,一口气追了12集,而其余的事,放在一边,这不,今天不就在补上了吗?买的一本口语训练书里说得好,就算你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记得第五天继续出海打鱼就好。这样一看,这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倒成了一个劳逸结合的实例了。
或许,真正阻碍我们前进的并不是诱惑本身,而是被诱惑之后那已经偏离路线的愧疚感,让我们很难再回到原来的路线上来,于是索性,就错上加错,在偏离的道路上一条路走到黑,或是同愧疚纠缠在一处,停滞不前。当然,有人在游戏上一条路走到黑的原因,是玩游戏就是他们要做的事情,而作业或是工作,就变成了阻碍开始做那件事情的诱惑了。
对于KEEP的所有应对策略如上所述,其中大多数都是在个人实践与调查中总结出来的,也有从书中学来的内容,不过生活中我们做不到的依然有很多,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一概而论,像是伤怀,像是遗憾过去,奢求未来,像是想得多,做得少,很多时候,不是我们不行,也不是我们懒惰,而是每一件事的开始都会给我们以压力与焦虑,这种情绪却并不会如同我们期待那样自然而然地消退,它会不断地攻打我们的防线,击溃我们的信心,所以,我们需要一定的策略去面对它,去战胜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