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会儿,在想B哥李志

这会儿,在想B哥李志_第1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一直有这样一个习惯,新建一个文件时,给这个文件命名时,总会写上日期,比如”还没想好标题_20160912”这样的格式。就连现在QQ加一个好友时,也会备注上加TA的日期,像,李彦宏_20160912这样,好让我知道,那天和TA成为好友的。刚刚给这个文档命名的时候,把时间写成了20160911,突然觉得不对,因为这会儿已经是12号了,早是后半夜了。

前半夜时,前同事小七突然在群里发了一张照片,一张14年圣诞节时拍的一张合影。近二十个人,戴着圣诞小鹿帽,紧紧的围在一起,每个人笑容灿烂,做着剪刀手,大家是发至内心的开心。看到照片,有的说好美,有的开始伤感,有的感叹时间过得太快。我这种爱矫情的人,当然毫无余地的爆发自己的感情。“人生半在别离中,曾经过,不会相忘(这句是盗用的)”,“小七别伤感,会再聚的”,“这会儿在马路边,吃着面筋,喝着啤酒,也伤感了”。往往,过去留下的,后来想想,都挺美好,不要太在意当下的小情绪,都会过去。

这两天又受耳朵听力的困扰。上周五晚上,听音乐时戴了小耳机,大概听了半个小时的时间,然后明显感觉到这两天听力不太好。别人给我说话时,我会听不清楚,需要对方提高分贝重复一遍,甚至对方说完,我要再确认一遍,才算完成了一句话的交流。这真的是我不想面对的情况,又没有太好的办法,只是想着,以后买个好点的音响,用外放听音乐。不然耳朵可能真的陪不到我离开这个世界,就要提前辞职了。听力不好,这是高中时年少轻狂、肆无忌惮听耳机留下的后遗症。

上周买了刘未鹏的《暗时间》,这本书没有白买,现在只看了序言和目录,已经做了一些笔记,零散记了心得。比如书里写到这些:批判性思维、判断和决策、人生不过是解决问题、认知偏见、大脑、金融市场、情绪与思考、认识谬误、投资时间、表层意识和深层意识、思考与写作、视觉错觉、临时记忆、弗洛伊德、抑郁症、读心术、经济学和心理学、受控随机实验、大脑记忆原理、社会心理学、有限理性…。

这段时间,喜欢看心理学、哲学、经管和修灵方面的东西,买了《初学者的冥想书》,但还没开始看,也不知道为什么当当把这本书下架了。不是没货,是下架,更是对这本书增加了好奇。暗时间、初学者的冥想书、控制力,这三本书是一起买的,有趣的是,暗时间这本书里,提到了控制力这本书,推荐了这本书,看来这段时间看的一些书,真的是“一类货”。暗时间里这几句话通俗有意思,大意是:“行业里面聪明人太多了,彼此之间的不同不在于技术、IQ,而是你身上有别人没有的独特个性、背景、知识和经验的组合”,“我们会在小摊和超市里为了几块钱的交易踌躇半天,却在生活中的重大决策面前混混沌沌人云也云,糟糕的判断让我们的生活变得糟糕,然而这不是关键的,最关键的是我们很难学会质疑自己的判断”,“一开始为了写博客而去使劲思考和总结,指望给出令人眼睛一亮的东西,到了后来,就变成因为你习惯了思考和总结,因为你意识到书写是为了更好的思考,你就必须使你的想法变成文字”,“每个人的生命就像沙漏,里面装的沙子总量大致相当,不同的是,有的沙漏颈部较细,有的沙漏颈部较粗。颈部较细的沙漏能够抓住每一粒时间之沙,即使沙子总量一样,也能拥有更长的生命”。其实写成文字也一样,是让短暂的生命长一点点,有一点点的延续,一个人经历的的长度,真的太微不足道和短暂。这本书,2011年第一版,2015年第18次印刷,我2016年后半年才看到,这是不是有些太无奈。

上面写的这些,都是关于时间的东西。

好多东西,是随着时间在改变的,在变化的,特别是:人。这两年,见到了好多人的变化。

前段时间,前同事来北京,两年多没见,喝茶聊天,她说:“minzi,你一点都没有变,和当时我们在一起时一样”。是的,我没变,这一点毫无疑问的承认,甚至觉得现在和十年前的自己没有什么两样,甚至有时候让人觉得我很傻憋,不过确实很“傻憋”。但也清楚地知道我遇到的每个人,对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善良的?开朗的?大方的?腼腆的?直率的?仗义的?谨慎的?寡言的?稳重的?体贴的?可爱的?热心的?诚实的?刚正的?不屈的?乐观的?风趣的?还是庸俗的?粗鲁的?虚荣的?懦弱的?圆滑的?贪小的?多变的?暴躁的?忘义的?欺软的?。有些东西,我会一直不变的。

这会儿,想B哥李志。

你可能感兴趣的:(这会儿,在想B哥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