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智慧——读《道德经》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这是《道德经》中的一篇,写出了老子对水几于道的崇尚。水是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却也蕴含着巨大的智慧。

        正如原文所说,水善于滋养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又处在众人都不愿意居住的地方,所以水的这种境界已经几于道了。对居住,修心,交往,从政,处事,行动都有借鉴意义。下面将就为人处世方面展开。

水的智慧——读《道德经》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水能方能圆。

        基于液体的特质,水能适应多种环境,形成不同形态。处于洼地则盈为湖,奔流于山顺势而下则为江,囿于狭地可成溪,聚流汇入则为海。无论什么地势,什么环境,水总能找到它存在的价值,效用人间。甚至为人所改造,观赏之喷泉,蓄水之水库,截流之堤坝,水的足迹,无所不在。

        为人处世,也当有水的智慧,能方能圆,能静能变。方,则立世;圆,则处世。首先,当有基本的原则,即使在逆境危机中也不妥协,不屈服。正如孟子所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次,为人也不可过于固执死板,需要适时地灵活变通。至于哪些是值得坚守的,哪些是可以改变的,就要把握好“度”,而这,需要我们一直学习,去把握,去权衡。

        水能热能冷。

        热时能沸腾变蒸汽,冷时可凝固变为冰。无论固液气何种形态,水都没有停止循环的脚步。凝华,升华,液化,汽化,凝固,融化,物态转化,随生物盛衰,衍然不息。

        就拿烧水来说,用最本初的办法,生上火炉,用木柴燃烧的热慢慢等一壶水开。水会慢慢地响,直至沸腾,发出“咕嘟”声音。这时的水,最炽热。所以待它沸腾后几分钟,再冲入暖壶,盖上壶塞。不要太紧,因为热气仍在不停地往上冒呀,要给它们喘息的机会,好安静地呆在暖壶这个相对密闭的空间里,等待为人所用。要喝水了,从壶中倒入杯中,要有度呀,太满了会溢出,倒到七八分满,待它稍微冷却,待它静置沉淀,变得清澈澄净,便可喝了。这时的水,不再炽热,而是随着时间变得温和。

      我想,人的一生是否也如这水一般。从出生起不断学习,成长,用知识和经历为自己加热,待到青春勃发,拥有梦想和勇气,热情的无畏的去闯天下。最纯粹也最易冲动。不过我们终将经历一腔热血遇上冷酷现实,被泼一头冷水后开始反省,磨砺自己,从尖锐到圆和,从狂热到冷静。而温和,也许是最好的状态。不失闯世界的热忱,不忘一路走来的初心,而是逐渐学会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找到平衡,在人群与自我之间找到和谐。与世界握手言和,对时光温柔以待。

        水可高可低。

          水流于高处,可成瀑布;水落于低处,可成溪流。壮阔或是平淡,它都在那里,不张扬。《孟子》中曾用水来形容人性:“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与不善,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犹水之就下也。’”虽水的高低是势之使然,但应于势的从容却赋予水独特的魅力。无论在上或在下,它都在发挥它的效用,饮用,灌溉,涵养,不争于万物,却惠于万物。

        当然,水也有不受控制的时候。暴雨,山洪,决堤……也会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事物都有两面性,利弊也是相辅相成。只有我们善于扬长避短,善其利而弱其弊,才能让水更好的为我们所用。爱护树木,涵养植被,开源节流,也就能更好的防止人祸的发生,至于天力,顺其自然,因势导之。自然与人,和谐共存,如此,多好。

      水的智慧,无穷无尽,拙作于此,微言其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于其间。老子所言,水乎?余以为,水也。

水的智慧——读《道德经》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水的智慧——读《道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