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知道“敬酒不吃吃罚酒”的来历!

在中国历史上,中国人很早就掌握了酿酒技术。随之而来的是酒文化。它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劝酒文化也同样源远流长。劝酒其实是一种礼仪,但是历史上,劝酒也常常变成一种胁迫,仿佛不喝就是不给对方面子,喝了不回敬也是人情世故匮乏的表现。这种劝酒文化是怎么来的呢?

有谁知道“敬酒不吃吃罚酒”的来历!_第1张图片

中国古代,吃饭是较为重要的社交功能,所以时间往往很长。唐代宴会一般从上午开始,一直到黄昏才歇脚,差不多七八个小时。清朝时,公家的宴会有的竟能持续三五天。在宴会的时候,除了穿插丝竹歌舞,就是饮酒了。因为要吃这么长时间的饭,为了打发无聊,人们发明了各种劝酒的技巧。

有谁知道“敬酒不吃吃罚酒”的来历!_第2张图片

劝酒严格说来是源自敬酒。敬酒在古代宗法社会是有等级区别的,一般是下级敬上级,晚辈敬长辈,没有强制性。但是上级回敬或者主动敬,就有了极大的强制性。历史上有很多有名的劝酒的例子,有的很有趣,有的却很残忍。 “敬酒不吃吃罚酒”,这句话在现在来说是比喻不识抬举、不知好歹。那么这句话是出自哪里?它的本意又是什么意思呢?这句话在古代到底是出自哪里,本来又是什么意思?

有谁知道“敬酒不吃吃罚酒”的来历!_第3张图片

京剧《红灯记.赴宴斗鸠山》:"鸠山(威胁他)老朋友,要是敬酒不吃吃罚酒的话,可别怪我不懂得交情!"这便是敬酒不吃吃罚酒的出处来源。在日常生活中一般宴席开始,宾主分头就坐后,主人会首先致辞说明今日宴席的事由,然后从主宾开始敬酒。此时酒桌上凉菜已经上齐,但一般情况下大家都没时间动筷子吃菜。因为每个客人都要先接受主人的敬酒。

有谁知道“敬酒不吃吃罚酒”的来历!_第4张图片

敬酒用的是小酒盅(这个小酒盅差别也很大,酒家常戏称比较大的瓷酒杯为"花盆子",以说明该酒杯确实比较大一些。小酒盅一般由店家提供,客人很少去选择和调换)。通常情况下最少是三杯,多者可达六杯。主人敬酒时一般自己不喝,如果有不饮酒的女士或者医生嘱咐不能饮酒的男士,可以端起酒杯象征性地抿一下,表示接受了主人的盛情。其他情况所有客人都必须喝完主人的敬酒。所谓"敬酒不吃吃罚酒"也就是这么个来历。

有谁知道“敬酒不吃吃罚酒”的来历!_第5张图片

  如果宴席开始以后,有客人迟到,那么迟到者就要被执行罚酒的程序。通常罚酒的杯数和大家已经喝的平均杯数相等。此外如果在饮酒过程中,发现有人没有喝干净杯中酒,也要执行罚酒。其惩罚规则一般是所谓 "滴一点,罚三杯"。当然这个敬酒过程只是个开头。酒家常会说,先润润嗓子,因为后边游戏的胜负输赢要通过手指和 嗓门猜拳合作才能完成。

你可能感兴趣的:(有谁知道“敬酒不吃吃罚酒”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