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已逝

本文参加#读经典好书写读书感悟#活动,本人承诺,文章内容为原创,且未在其他平台发表过。


作者严歌苓,著名旅美作家,年少从军,自12岁入伍在部队待了整整13年,其间,跳了8年舞蹈,后转业成为作家,那一段青葱岁月依旧可以在她的多部作品中清晰可见。人们大多知晓其著名的《金陵十三钗》,再多些了解的可能是《幸福来敲门》《梅兰芳》。却不知,其实《芳华》才是她最具浓厚自传色彩的作品。连她自己也承认,这是最诚实的一本书,充满对那个时代的自责与反思。

《芳华》已逝_第1张图片
《芳华》


听说此书被冯导翻拍成电影,我便忍耐不住提前跟随严歌苓的脚步翻看原著,通过萧穗子的视角,一窥上世纪七十年代省文工团一群正值青春年纪的文艺兵们的人生。细数着不仅仅是“芳华”这段青春,更展现出我们从不曾发觉的内心黑洞。


一直被称为“活雷锋”的刘峰,待人友善任劳任怨,大家有任何困难都会第一个想到他;拥有天籁般歌喉的林丁丁,受人追捧众星拱月,独唱演员总在台上大放异彩。如此相配的两人,本应成为令人艳羡的佳偶天成、相伴一生,令人万万没想到的是,只因刘峰表白时被拒,所有人对他态度一落千丈,甚至落井下石,致使他流放野战部队,开始凄惨的一生。


浓墨重彩塑造的人物就这么被对待,少男少女们懵懂的青涩情感竟变成伤人的利器,将朴实善良、卓尔不群的好人推向深渊。这不仅仅一个两个人的所作所为,也不仅仅是小团队生出的恶果,而是被环境所裹挟。那个年代,活雷锋不能有血有肉、不能有七情六欲、不能有所求,只能永无止境的付出、心甘情愿的奉献。或许我和作者想问同一个问题:这些人在多年后可会想到自己的过错?可会懊恼?可会悔恨?

《芳华》已逝_第2张图片
爱跳舞的严歌苓


如果说刘峰代表着社会积极的一面,那么真正的女主人公,因生活习气不良刚入伍就备受排挤的何小曼则是消极一面的代表,她出身不好,甚少登上舞台,无论多刻苦多有天赋也无法得到认可。她怕招人非议做事总小心翼翼,贫穷的人没有被善待的权利,最大的反抗也只是被剥光衣服时的尖叫和厌恶文工团其他人时装病拒绝上台。可是就是这样的何小曼,从未伤害过任何人,被下放到野战医护队后为救伤员几日不眠不休。“一个始终不被人善待的人,最能识的善良,也最能珍视善良。”所以,小曼理解刘峰,愿意守护这难得的善良。

《芳华》已逝_第3张图片
严歌苓接受采访时


严歌苓在书中写道:“我们是信奉平凡既是伟大的一代人。”她自述也是代表自己以及同代人对当年的愚昧、浅薄深深的忏悔,对英雄没有赞美,对身边人没有珍惜。其实我在书中并没有读出太多的谴责意味,更多的则是以他人的视角缓缓讲述这些人的一生,像是一张褪色的老照片,承载一段旅程。仔细想想,我们的青春中是否有过错误,每个错误会不会对别人的人生产生不可磨灭的伤害,推己及人,若是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怎可施加于他人。现在是快节奏的时代,从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到动车、高铁、新干线,从手机短信、微信微博,什么都是速成,什么都更便捷,却甚少有人停下脚步思虑。我不敢说自己没有过错误,所以不敢责备书中的谁,只愿不给余生留下悔恨。


撰稿:陈雅楠

图片来自网络

你可能感兴趣的:(《芳华》已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