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至死》读书笔记

关键词:媒介、公众话语、文化精神、认识论

尼尔·波兹曼的这本书出版于美国电视文化非常发达的1985年。书中以奥威尔在《1984》中提出的“文化监狱”和赫胥黎在《美丽新世界》中提出的“文化滑稽戏”两个预言开篇,奥威尔担心我们憎恨的东西会毁掉我们,而赫胥黎担心我们将毁灭于我们热爱的东西。

这本书最后要指出的是赫胥黎的预言将成为现实,在娱乐时代,欢笑声将使人们丧失理性与思索,文化精神终将枯萎,文化将成为笑话,以杂耍的形态收尾。

书中波兹曼首先围绕一个概念即“媒介”展开论证。这里的“媒介”是指人类传递、表达信息的方式。媒介包括多种形式,如手势、表情、语言、书信、电话、电子社交工具、电视等等,其中语言被认为是最原始而不可或缺的一种媒介,它使我们成为人,赋予人之为人的特点,事实上还定义了人的含义。

波兹曼认为不同的媒介偏好不同的内容,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起不同的作用,每一种媒介都为思考、表达思想和抒发情感的方式提供一种独特的定位。例如书面文字就有清晰、严肃、理性、逻辑的特点,而手机等电子传媒则存在碎片化、随机性等特点。不同的媒介也将形成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公众话语、不同的文化精神。

总之“表达思想的方式将影响所要表达思想的内容”。

波兹曼接着论证了印刷机作为一种媒介,是怎样使公众文化变得严肃而理性的,而今日的美国又是怎样远离这一切的。他认为书面文字推崇客观和理性的思维,同时鼓励严肃、有序和逻辑性。而电视为我们倾注了海量的过剩信息,是一种没有连续性,没有意义,无聊琐碎的旨在创造娱乐,迎合人们对视觉快感的需求的杂耍。

这里波兹曼提出了了一个“假信息”概念,假信息并不意味着错误的信息,而是意味着使人产生误解的信息——没有依据、毫无关联、支离破碎或流于表面,这些信息让人产生错觉,以为自己知道了很多事实,其实却离事实的真相越来越远。而这正是电视向我们提供的。

最终电视使信息变得没有内容、没有历史、没有语境,也就是说,信息被包装成娱乐!

我们对文化的专制十分警惕,时刻准备着反抗,但是我们往往忽略了文化的娱乐。如果我们没有听到痛苦的哭声,谁会拿起武器反抗呢?对于一个因为大笑过度而体力衰竭的文化,我们能有什么救命良方?

对于高速步入信息时代的国人,这个问题十分值得我们思考,荧屏中的欢声笑语,肩膀上的弯曲颈椎都在提醒着我们,我们已经飘起来的了,我们以为自己知道的很多,我们已经不能稳当的活在地上了。

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它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美丽新世界》

你可能感兴趣的:(《娱乐至死》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