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听过最害人的方法论,就是“天道酬勤”

“天道酬勤”最初出自《周易》的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在《易》里也提到过“劳谦君子,有终吉”,至《尚书》就有"天道酬勤"的说法,韩愈曾题词“天道酬勤”勉励后来者。

“天道酬勤”一般指,勤奋的人会得到更多的回报,上天会实现勤劳的人的志愿。有耕耘就会有收获,我们只要不懈努力,最大限度的完善充实自己,千方百计的提高自己的竞争实力,就会有一个美好光明的明天。

现实是,勤奋的人一定有更多回报吗,有耕耘就一定有收获吗,还是我们在用战术的勤奋代替战略的懒惰呢?磨刀不误砍柴工,天道酬勤是否能够实现我们的目标,是时候停下来想想了。

我在上学的时候,学习成绩属于中等偏上那一个层次的,我所在的学校是我市最好的, 按道理来说,抛开一些客观因素和极端情况(太优秀啦,一直就是前三位的那种),进入学校时每个学生的差距并不是很大,那是什么因素造成后来原来越大的差距呢?当时我身边有两类人,他们学习态度都很端正,老师也很喜欢他们,但是每次模拟考的成绩乃至高考的成绩却是云泥之别。一类按时吃按时睡、该学时学该玩时玩;另一类却是“勤奋”到让人动容,他们可以说是时时刻刻在“学习”,也达到了“题不离身”“手不释卷”的境界,过程虽然可歌可泣,但结果却不甚满意。前类正常发挥进入了自己的理想学校,后类不能说不好,只能说和他们的付出或期望不那么匹配。我当时就在怀疑“天道酬勤”的合理性,或者说“天道酬勤”是否也有它的的适用条件呢?


我听过最害人的方法论,就是“天道酬勤”_第1张图片

一、             “天道酬勤”是什么时候进入你的潜意识的?

也许是老一辈人的时常念叨,也许是老师在课堂上的谆谆教诲,再或者从网络中或书本里……它就这样悄无声息的进入了我们的潜意识,然后润物细无声,我们就在这样的意识指导下,选择了做事的方法乃至做事的态度,我们把它奉为圭臬,从未质疑它的合理性。它就像很多迷茫或者懒惰的人的“铁锹”,只要紧握它不停的挖掘,想象着总能挖出属于自己“金矿”,过于理想化和简单化的假设总是需要事实来验证的,否则就应了那句“too young, 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

最近在看《孙子兵法》,其中的一个小故事印象深刻,说是东汉大将马援,奉光武帝之命率部攻打五溪。由于路途不熟,又逢酷暑,瘴气蔓延,所以士兵一路疲惫不堪,有些人还中暑死去。但是马援并未就此取消攻打五溪的计划,他认为再坚持一下就可以完成“破釜沉舟”的神话,所以坚守阵地,结果大败而归。

在明知已有条件不利于目标完成的情况下,不去打算和思考下一步如何才能更好地完成规定计划,而是盲目的夸大主观能动性,认为再坚持一下、再扛一下,就可以胜利到达前方,并且自我催眠说:我这是勤奋刻苦,你看我多么的勤奋刻苦,老天一定不会辜负我的付出的。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曾经怀抱这样的想法并坚持着,但是战术的勤奋代替不了战略的懒惰,就像10斤的高级饼干也代替不了一杯水在口渴的人的心里位置一样。没有所谓的一招鲜,见招拆招才是常态。


我听过最害人的方法论,就是“天道酬勤”_第2张图片

二、为什么说“天道酬勤”是最害人的方法论?

如果说“天道酬勤”不正确的打开方式仅仅只是让努力的人多付出一些时间精力金钱或是走一些短暂的弯路,我是不会对它产生如此大的“恶意”的,关键的是它对一个人思维的塑造或者说思考模式的影响。

虽然说“地上本没有路人走的多了也就成了路”,但这并不表明一句话说的人多了它就成了真理,也许你只是人云亦云不愿意独立思考;也许你只是逃避真正需要花费精力的事情;也许你就是懒而已,毕竟日复一日的重复式勤奋对达成目的有无作用按下不表,但它至少可以感动你自己,然后心安理得安于现状,谁要敢质疑你,回一句“我很勤奋的,天道酬勤”是如此方便简洁铿锵有力而又无法反驳?但无论如何,不恰当的“天道酬勤”确实弊端丛生。

1.       你不会感到快乐

好像是显而易见的,勤劳的人一般付出的更多,无论是时间精力还是金钱,人们对属于自己的东西总是感觉更宝贵,付出或给与并不是那么情愿。别人在玩耍休息,你还要有强大的自制力和多余的精力去完成作业课题或项目,除非你真的爱的深沉,否则这个过程真的不那么快乐。当然这还只是最浅显的不快乐程度而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意思是当你对一件事有兴趣或者说你认为它可以给你带来快乐时,你会自发的主动的接触它学习它。那么问题来了,如何保持长久的兴趣呢?要么在这个过程中你身心愉悦,要么奖励机制深得人心,大白话就是结果好。然而不正确的天道酬勤方式和这两个方面一个都不沾。

2.       你会变得更懒

Excuse me?是的,别以为穿了羊皮的狼会变成羊,你就算24小时都勤奋的奋斗在前线,也无法改变问题的本质。无论你的身份是学生还是职场人士或是技能学习者等,如果不分析自身的情况,如果不时时刻刻盯着自己的目标,然后从宏观到微观思考自己的每一步是否有利于最初的目标实现,那么你很有可能和那句“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无缘。

那些抱着习题册可以坐在那里一下午的学生们,但他们练习的不是自己的薄弱项,而是从第一页开始重复;那些买了资料学习技能的人还没规划就开始练习,可能是因为时间太久或是难度太大而花费时间太长,他们觉得这个“减肥”一样,太考验人的意志了……谁知道呢,就是因为这些坑亲自“品尝”过,所以总能感同身受。

3.       带来思维模式的局限

当一种说法长久的环绕在人的脑海中时,就会影响一个人的认知和思维模式,接下来就会影响人们做事的方式和最后的结果。天道酬勤,一方面说明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另一方面说明,如果足够努力和付出的够多就会有奖励,甚至还暗含这样一个逻辑:一件事要完成,总要付出足够多的努力,时间要久,过程不那么愉快。可是以上方面就不可以从另外的角度思考吗和选择吗?

我们最终的目的是完成目标,那么从起点到终点才是我们需要考虑的,至于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完全可以灵活选择并进行反馈分析,没有一套固定的方法论,天道酬勤?即使是勤劳的蚂蚁,它们也是有方法有步骤的灵活规划的,并不是无效率无效果的“表面式勤奋”。


我听过最害人的方法论,就是“天道酬勤”_第3张图片

三、天道酬勤的正确打开方式

错误的天道酬勤方式确实害人害己,那么它就一无是处吗?曾经在看一部纪录片时,看到一位日本厨师一辈子就在做一件事——寿司,他手下出品的寿司已经不仅仅是食品的范畴了,已经达到了艺术品的地步,当时真的有被感动到,这种匠人精神在我国的各行各业也有体现。他们能够走到这一步,或者说任何行业和工种里的出类拔萃,背后一定是积累和踏实勤干在做背书。

还记得我刚开始说的学校里的故事吗?我当时就很好奇,为什么学霸们学的这么“快乐”和有“效果”。他们一开始就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然后如何最大效率的去完成规定的步骤,再然后通过反馈机制查漏补缺并适当寻求帮助,身体健康情绪稳定一般也没有太大的发挥失常。进入社会后,我发现其实也是万变不离其中,做到了清楚分析,时刻紧盯目标,在适当的关卡下足功夫,利用反馈机制再改进下一步。


天道酬勤是一个非常好用的方法论,也是想做出成绩的必要步骤,但如果不考虑适用条件和使用的方法,它可能会适得其反,沦为自我感动的利器而已。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听过最害人的方法论,就是“天道酬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