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世界的红包

2015年春节晚会,虽然已经有越来越多80后,90后的年轻人开始对这个每年一次的节目由关注升级为吐槽,甚至是无视,但是不可否认,今年,很多人都在摇,这是一种现象,还是下一个时代到来的征兆?

正如下图所示

两个世界的红包_第1张图片
两个世界

我们就像处在两个世界一样,一个是代表了生活场景和消费场景的支付宝们的世界(支付宝,银联钱包,paypal),一个是代表了社交的微信平台。两个世界正在极其努力的想要进入对方的世界,然后征服他们的用户群,变成一个扁平的世界。所以我们能够看到如下情形:

微信增加了微信支付
微信增加了卡包功能
微信可以购物了
微信增加了电影票
微信和春晚合作了

支付宝发布了红包规则
支付宝增加了服务窗
支付宝改变了首页布局
支付宝改变了首页布局
支付宝改变了首页布局
支付宝改变了首页布局
来往其实失败了
阿里钉钉进军企业社交

大家看到了什么?是的,是一个相互学习和超越的竞争路线,支付宝很无奈自己是一个钱包工具,支付工具,无法带动人与人的互动(支付宝可能一直就没理解这点),无论是服务窗,还是红包,看来都没有办法与微信竞争,就好比我的钱包,突然要增加一个口,是我放进去的钱,可以随意的丢给朋友,这…无法想象的同样有你在钱包里塞一堆购物网站的卡片..

微信天生就是社交基因,这也决定了它的很多玩法是基于社交产生的。春晚摇红包只是集体性无意识行为的一种体现而已,但是无论从最初的模仿,到现在的公众号,其实都在社交基因的生长。从人和人的互动,到人和企业的互动,再到企业主动和人的互动,都无不在社交场景中。但是购物支付,这个独特的流程,恰恰是非社交的,可能微信接下来的6个月,最痛苦的无非是看着春晚摇的红包死死的躺在每个人的微信零钱包里,动也不动,就好像它只是经过这个世界一样。

微信购物的习惯培养,经历了整整一年,整个2014年,到处都在涌动着移动购物,无路是否我们的客户,都在发出:我要介入微信公众平台的呼声。有的成功了,有的失败了,我们在1月份分析案例的时候,看到一个很独特的现象:拥有上百在线客服岗,拥有完整的电商操作流程,拥有自己的运营团队,但是到了2014年底,可能运营总监自己都没想明白为什么他们的粉丝那么多,但是就是没有人愿意在他们的微商城里多下两个单,以至于要整体将微信运营外包给一家4A公司;而三四个人,结合有效的粉丝互动,7×24小时的在线服务,一个简单的微商城,竟然做到了整体收入的35%甚至还要更多,这差别到底在什么地方?经过分析粉丝数量的增长数据,互动数据,以及菜单设计,页面有效性设计等多维度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一个简单的道理:一定要利用社交思维来运营微商城,要和你的粉丝形成社交行为,把他们作为你的客户,作为你的朋友,作为你定时关注呵护的亲人,而不是一句简单的“亲”,然后就马上问:你要买点什么.. 并且由于移动场景的多样性,灵活性的页面,多维度的数据设计,显得至关重要。

再来看支付宝,我们真的是可以用以下观点来总结它的2014了:让我们觉得放心又踏实的一年,余额宝上的数字多了一些,又不够多,稳重而踏实的服务;但是东施效颦的服务窗,还有变来变去的首页,让我们在打开它的时候,总是有一种“惊喜”。可能就是现状:其实微信没有在购物消费支付上和淘宝支付宝系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抗争,所以放心了,但是面对庞大的用户,支付宝也着实没有办法在人与人互动,人与商家互动上想出更多办法了。

那么,问题是:两个世界的红包,够买一顿肯德基的早餐么?

你可能感兴趣的:(两个世界的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