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你才能遇到自己的经典

1   一百个人同读一部作品,为什么得到的认识会不同

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书简》中谈到人们对一棵古树的态度,从一个侧面回答了面对同一事物,人们的认识为什么会有不同这个问题。

什么时候,你才能遇到自己的经典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假如你是一位木商,我是一位植物学家,另外一位朋友是画家,三人同时来看这棵古松。我们三人可以说同时都“知觉”到这一棵树,可是三人所“知觉”到的却是三种不同的东西。你脱离不了你的木商的心习,你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做某事用值几多钱的木料。我也脱离不了我的植物学家的心习,我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叶为针状、果为球状、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我们的朋友画家什么事都不管,只管审美,他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苍翠劲拔的古树。                

我们三人的反应态度也不一致。你心里盘算它是宜于架屋或是制器,思量怎样去买它,砍它,运它。我把它归到某类某科里去,注意它和其他松树的异点,思量它何以活得这样老。我们的朋友却不这样东想西想,他只在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的苍翠的颜色,它的盘屈如龙蛇的线纹以及它的昂然高举、不受屈挠的气概。                          —— 《谈美书简》(朱光潜)

因三人所持的立场不同,角度不同,面对同一棵古松,形成了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三种不同的态度和价值判断。由此可见,人与物(认识对象)之间建立什么样的关系,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认识主体的立场、观点、方法、人生经历、思维能力、认识水平等,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对事物的判断。二是认识对象本身也处在不断的变化中,就像天边的云海,变幻无穷。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对它的认识自然也会发生变化。

其实我们对事物的判断,主观色彩还是十分浓厚的。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吸引力法则”。简单说就是,你是什么,你就会看见什么。你是什么样的,世界在你眼中就是什么样的。你是温厚的,你眼中的世界就是温厚的;你心里充满戾气和抱怨,你眼中的世界也不可能美好。你手里拿着锤子,那么全世界在你眼中都是钉子。你的认知在哪个层次,你心里的世界就会停留在哪个层次。

一百个人同读一部作品,可能从中得到的养份和指导意义有很大不同。人与经典作品之间的关系,经典作品意义和价值的彰显,也是由两方面共同构建的。比如卡尔维诺的《为什么读经典》,其实只是系列书评。书中列举的那些古希腊作家及其作品,对我来说实在太遥远。那只是他的经典,不是我的经典。由于我自身内在储备和思想层次还远未达到,所以它对于我的价值和指导意义可能就不如其他的书籍。

2   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何以需要经典

我们创造的这个物质世界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多元,人自己却感到越来越渺小,乃至缺乏存在感。物质生活富足了,精神生活却无所皈依,心灵一直在流浪。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生活中种种不如意,不断销蚀着人们仅有的一点热情。受挫,浮躁,焦虑,茫然,挣扎,不知所措,无所适从。怎么办?

卡尔维诺说:“以心灵的秩序对抗世界的复杂性”。如何重建心灵的秩序?那就要阅读经典书籍,从中汲取精神养料,来面对需要解决的问题。经典是超越时代的,充满着力量和光芒,能使我们能更有力量地生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和不圆满,经典能沉淀我们的平静、耐心、隐忍和敬畏,使我们更从容地面对世界。

经典照亮心灵,丰富人生,带给我们不一样的精神格局和思想境界。哪怕处于困顿中,在精神上已经超拔出自己所处的环境,哪怕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心里也会有一片清凉世界。“经典是我们思想与智慧的源泉,也是艺术和创作的源泉,更是生活通透悦乐的源泉。它经过了时光的洗礼和岁月的沉淀,独具风华,常读常新,超越时代,具有普世价值。”

经典能给人精神生命与情怀关照。它曾温暖过无数的生命,它曾抚慰过无数的心灵。在喧嚣的物质社会,不至于迷失,不是以物转我,而是以我转物,靠的就是经典所沉淀的内在定力和精神格局。

人的精神底气和思想格局不是凭空建立起来的,需要有丰厚的文化基础和传统底蕴。趁早多读经典,吸收最好的精神资源,打下明亮的精神底色。在选择、消化、融会、创造中建立起自己的信念和理想,在阅读中不断拓展心灵的深度和广度。面对纷繁复杂的日常生活,面对波诡云谲的人生职场,这何尝不是一种核心竞争力呢?

在一个喧嚣浮躁的时代里,面对汹涌的信息浪潮,经典就是你在“信息海啸中得以存身的小岛”,而不至于被淹没。经典,为我们播下精神和信仰的种子,对个体心灵、对时代具有疗愈作用。经典能够为个人“立心”,为社会“立人”,为民族“立魂”。

3    什么时候,你能遇见自己的经典

我们的一生非常有限,我们可以到达的地方,可以见识的人和事,也非常有限。但是心能到的地方,都不是远方。阅读经典,可以让我们丰富自己的生命体验,看到世界的辽阔与壮美,领略生命无限丰富的可能性。读经典,是发现世界的入口。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总是渴望有良师益友能给我们引领与指导。经典,承载着千古道义,无疑是最好的良师益友。阅读经典,是对生命质量的锻铸。接近大师,聆听先贤,我们的精神开始走向成熟,生命内涵也获得提升。

然而人与经典的关系,恰如人与人的关系,要看缘分。读书就是一种寻找,寻找与自己尺码相同的人,寻找有相似心理结构的生命个体,也是寻找理想的自己。

你什么时候能遇到自己的经典书籍?多是在年轻的时候,在迷惘困顿的时候,在你最渴望成长的时候。时机到了,火候到了。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经典。你需要,恰好它具备。金风玉露一相逢,那一刻,如烟花般闪耀,在最美丽的夜空,绽放了最闪亮的花朵。恰如下面这则偈(jì)语所揭示的一样:

“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牢关锁。           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

它像先知和智者一样,给你指路,帮你成长。这是精神上的一场盛大的相遇与重逢,于是沉睡的心灵开始觉醒,萎靡的精神开始成长。在那一刻,你整个人都脱胎换骨了,焕发了新的生命。

期待每一个人都能和自己的经典,有一场隆重的相遇,盛大的重逢。期待每一个人都能在经典中,遇见最好的自己,看到自己生命中的璀璨光华。


上一篇:我们为什么要去读经典?经典对写作到底有什么用

【目录】最后的农业社会的生活,不能忘却的时代记忆

你可能感兴趣的:(什么时候,你才能遇到自己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