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过这样的网络评论思维么?

在谈一种常见的网络评论思维前,先讲个小故事。邹韬奋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记者和出版家。他在前往欧洲的客轮上碰到这么一件事。与他同行的李先生自带一个帆布靠椅,之前就在椅子上用墨写明了自己的中英文姓名。

一天,李先生在甲板上舒服地躺着。忽然来了一个外国老太太,硬要赶走他,说椅子是她的。李先生当然不让步,指着椅子上自己的名字让老太太看。老太太也不服输,说他偷了她的椅子,然后写上他的名字。

这事儿让同行的几个中国人看不下去了。这几个人里面,甲先生尤其激愤,磨拳擦掌,咬牙切齿,说“中国人都是做贼的吗?这样的欺侮中国人,我们都不必在国外做人了!这还了得!”还有一个乙先生认为不必计较,说“中国人出门就准备着吃亏的,自己不行,有何话说!”他们争持不下,找到邹韬奋。邹先生说,老太婆要是不讲理,就把这事儿告诉船上管事人,万一是她自己也带了同样的椅子,因为找不到误认的话,让管事人替她找出来就真相大白了。

后来,这老太太果然找到自己的椅子,然后给李先生道歉。听说这老太太患有一点神经病,甲先生仍然愤怒不已,认为不管有没有神经病,总是欺负中国人,于是他又狠狠的教训了老太太一番,并在背后大说乙先生闲话。再说一下当时的社会背景,邹先生出国时正是中国国内军阀混战,内乱之时。中国在外交上处弱势。有些外国“强硬派”会处处给中国人找麻烦。

面对这样的一件事儿,甲先生夸大了事情,以偏概全,觉得外国人就爱欺负中国人,严重地情绪化对待。乙先生属息事宁人型,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中国人自己不强就等吃亏。而邹先生就事论事,搬出第三方公正处理,查出真相

我们现在刷微博等一些社交软件的时候,总会发现会有一大批人像甲先生一样,对某个人或某个事件情绪化的评论,夸大事实。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有时会跟风,最终形成网络语言暴力。有的人评论的时候觉得自己的观点是对的,只跟自己相同观点的人站一队,只要有不同意见就开骂,也不把理由摆明。开骂的时候,一般会给对方乱贴标签。真相往往在这个时候已经被情绪湮没了。骂到最后,事情也解决不了。真相越辩越明,不是越骂越明。具体的这类网络评论就不举例了,现在刷刷微博就可以看到。

参考书目:邹韬奋《萍踪寄语》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有过这样的网络评论思维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