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你的学习效率坐上火箭?

今天陈小仙想和大家推荐一个学习的方法,来自古典老师的新书《跃迁》里的功利学习法。在我看来,这是可以很好地解决“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一生”的问题。

焦虑,是我们年轻一代的标签。在知识付费的年代,每一个害怕被落下的年轻人都在听各种各样的live,阅读公众号的文章,还有数不胜数的在线培训,但是过了一周、一个月后却发现自己没有任何的改变,然后进一步加深焦虑,导致的结果是陷入不断的学习和焦虑之中。

如何让你的学习效率坐上火箭?_第1张图片
焦虑循环图

破局的关键在于提高认知效率

我们从小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是,“怎么你又在玩,没有读书啊?”而你只要一读书,不管有多慢、读什么书,大人就不打扰你了,久而久之,很容易形成一个概念:学习总没错

这个思路错了

当你把注意力放在“学就好了”(do)上面,其实是感动了自己,属于战术上的勤奋,战略上的懒惰。

我们应该把注意力放在“为什么学”(why)上面,不断地问自己为了达到什么目的而学习,然后合理地安排时间和精力。带有极强的目的性的读书方式就称作“功利读书法”。

1.如何挑选合适的学习资料?

现在我们找到了why,可以带着问题去学习了。那么如何寻找合适的学习资料呢,这里的关键是识别知识源头

知识源头,就像河流的源头一样,是知识发源的地方,是知识刚刚被创造出来的地方。源头的知识浓度和质量极高,有丰富的底层逻辑和基础概念。顺流而下,离源头越远,支流越多,混入的杂质也就越多。当一份知识掺入了太多杂质时,恐怕只能勾兑成鸡汤了。

我们现在看得很多公众号的学习文章,让你觉得大有收获的课程都是二三四手信息,想起之前看的《这样读书就够了》里面提到的让人们趋之若鹜的各种培训大师所谓的新观点和见解,其实都是来源于一些经典的书籍,知识很多人已经难以鉴别一手信息,导致我们的认知效率低下。

既然知识源头如此重要,那么应该如何找到这个一手信息呢?这里首先要区分学术类的源头实践类的源头

学术类的源头主要是看该行业入门的教科书,形成了一个大概的框架。然后通过书后面的参考文献进一步学习。有一个原则是“先锁定了行业的大牛,然后在学习他的一系列作品”。

实践性的源头主要看大牛的访谈录和他们写的文章,因为他们虽然在实践领域有足够的话语权和独到的见解,但不一定有系统化的著作。

2.如何把学到的知识真的用上?

知道了为什么而学,也知道了学什么,最后要解决的是怎么把学到的用上。古典老师在这里提到了“知识晶体”的概念。

知识量和知识点之间的架构非常重要。如果知识点之间能够形成稳定的架构,知识就形成了一种“知识晶体”。

星座就是个特别典型的知识晶体。满天星星谁都记不住,古人用自己的想象力把这些相距数千光年的星星连接起来,形成“晶体”(整合知识),然后再给晶体赋予美好的故事(形象化呈现)。

而知识晶体的结构有四种:关联,树状,序列,数据

我在这里说一下自己用得最多的结构——树状。它体现了事物层级,包含的关系,而思维导图也是其中的一种。最近我需要考证,涉及了大量跨领域的知识,如果是以前的我可能会写了厚厚的一沓笔记和运算草稿,最后考试的时候却总有一些知识点明明学过却用不出来。

这次我尝试用思维导图把知识之间的层级关系都梳理清楚,然后及时测试,坚持了一个多月后,突然惊喜地发现我可以在做题的时候在脑海里清晰地回想出这道题的知识点是属于那一个类别的知识层级,相关的解题思路直接就在大脑里蹦出来了。

在最后,附上我画的功利学习法的思维导图,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如何让你的学习效率坐上火箭?_第2张图片
思维导图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让你的学习效率坐上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