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穿住用行”TOP5,你的生活里如何排序

1

如果让我选择一种生活方式,我希望物质上越简单越好。

首先,我肯定不会买一套高大上的房子。

我对房子的概念是,房子不过是一个供一家人生活休息娱乐和简单会客的地方。房子的大小、格局、地段优劣、内部装修程度等因素与生活质量的高低不是呈现同等比例增长的。

我知道有很多人,为了住上一所阔绰的房子,日夜辛劳的打拼挣钱,省吃俭用,攒钱交了首付,然后开始还月供,还完了月供,人生已经接近退休之年,把最应该享受生活的几十年全部奉献给了一百多平米的居所。

当然,每个人都希望有个家,希望有个心灵栖息的居所,这本没有错,但过分的追求奢华和档次,反而会浪费了人生中很多用钱可以换来的幸福时光。在股神巴菲特看来,住宅的第一功能性是居住,过分追求投资,甚至舒适度,都会牵扯自己的精力。

对于一个居住的地方,它的大小、地段、格局都不是我最关心的问题,我只需要它满足干净、明亮、整洁、舒适等基本条件就可以了。紫禁城的宫苑很气派,但皇帝睡觉的地方却很小。

其次,我也肯定不会买一辆好车。

车的外饰再美观新颖、内部装置再完善、安全性能再有保障也不过和普通车一样是一种代步的工具。

不是说你买了好车,违章了就不会扣分;不是说你买了好车,就一定不会发生交通事故;不是说你买了好车,车就不会出毛病。

有人可能会说,虽然有那么多的限制,但好车启动和加速动力更快,你要知道,城市道路不是为F1赛车比赛准备的,你开的飞起来照样有人罚你。并且,针对车辆行驶违章的扣分项目很繁杂,在道路上开快车的机会并不多,这样好车的高性能和高安全系数也许只是一种摆设。

拿我的车来说,我买的是一辆十几万块的大众车,开了几年,动力一般,家用足够,舒适性不错,油耗也比较低。并且我开车很稳当,不会超速行驶也不会危险驾驶。对于代步工具,它省油、轻盈、舒适耐用已经足够。

另外,我也不会买过多的装点外在美的奢侈品。

如今的奢侈品大多成为了外在彰显的标签,很多人买奢侈品看重的是那个闪光的logo,是那个能被别人认可和承认的行头。

讲真,奢侈品的确能够带给你虚幻的荣誉感,尤其在这个很看重第一印象的年代,一身漂亮的装束能够成为别人眼中对你的加分项。

我之前教过的一个学生,她是那种很会打扮自己的人,从头到脚从用的到穿的都是名牌加身,毕业后,她开始四处找工作,她良好的气质和优雅的穿着很容易的就让她获得了认可,但几年下来,她没有在一家单位常驻过,本来我以为是她眼光很高,后来一位同事谈起她,说她在他的好朋友的公司工作,但没过几个月就被辞了职,理由是她除了有一身华丽的行头,内在空空如也。

她才真的是,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希望你能明白,衣服穿的再艳丽再名牌也不过是包裹肉体驱寒保暖的,涂抹的再精致再无痕迹也不过是取悦他人的,电子产品用的再新潮也不过是运行速度快一些或者功能更完善一些而已。

2

冯唐在《如何成为一个怪物》中说:“一个人应该用一生去明白欲望就是虚幻呢,还是用一生来追求一个又一个欲望的满足。”

物质就像你人生中的一个个欲望,你用一生来追求欲望,最后才发现,一切都是虚幻和泡影。我对物质的态度是能用、好用、耐用,衣服得体干净就好,产品方便快捷就好,房子安放灵魂就好。

与这些物质的需求相反,如果让我选择一种生活方式,我希望内心世界越充盈越好。

比方说我会投资在饮食搭配上。

民以食为天。2015年的米兰世博会主题是Feeding the Planet,Energy for Life滋养地球,生命的能源),关注农业粮食和食品安全。各个国家除了展示别有匠心的展馆建筑,其关注的焦点已经渗透到了老百姓餐桌上的粮食和蔬菜,可谓是一场美食遇上建筑的盛宴。

比如美国馆带来了美式餐车,售卖安格斯牛扒汉堡和龙虾卷三明治;荷兰馆在门口摆上了各类小吃,从迷你薄饼到香肠卷;中国馆经营经典面食的谷香九号餐厅;比利时馆的薯条以及著名的啤酒;日本馆的美食广场和怀石料理;德国馆的香肠猪肘啤酒;韩国馆的韩食泡菜大酱汤;法国馆门口飘香四溢的面包房。

世博会摇身一变成了一届美食嘉年华,在游客参观时不仅来了一场建筑巡礼做了一回幸福吃货,也把食物的卫生安全和营养搭配提到了当下的热点。

当下,脱水蔬果和即食餐点,食物保鲜和无菌处理,人类吃的越来越精致讲究,在食物的选择上,有人食不果腹、有人营养失衡、有人因摄食过多而生病,而米兰世博会给当下的我们敲醒了警钟。作为一名每日需要进食的人类,如何挑选食材,如何打造食材,让饭桌上的饭菜有营养、有花样且安全绿色无污染,是一门大学问。

所以,在饮食搭配上的投资必不可少,它既是满足肌体正常运作的必需品,也是造福环境和后代子孙的必修课。

另外我会投资在旅行体验上。

旅游不是简单的走马观花,不是“上车就睡觉,下车就尿尿,到了景点就拍照”的例行公事的流程,而是调动你的眼耳鼻舌身意的全方位多触角的观察和顿悟。

曾看过一个电视节目,说到旅行中的两类人,一种是用眼睛看,一种是用心看,还举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吃货和美食家。肤浅的旅行就像吃货一样,只求填饱肚子、满足味蕾的快感即可,而美食家则会告诉你美食的地理环境,食材从哪里来,它的历史故事在哪里,吃的不仅是食材,还有历史和文化。

我想,深度的旅行就和美食家一样,在旅行中放松心情的同时,也在不断的顿悟和咂摸,有很多人就是因为旅行中的一些感悟而重新选择了自己的人生航向。

另外,旅行之所以被追捧,还在于旅途中的经历、发现、感受和拥有一件商品的体验是不同的。物质生活远没有体验生活能获得更多的乐趣。商品消费也远没有体验经济花的超值。商品再新潮也有过时的一天,但是体验是不会过时的,而旅行就是完全不同的精神需求体验。

十年后你还会对十年前的一段旅行体验记忆犹新。那些瑰丽的色彩,那些唯美的画面,那些动听的弦歌,那些感人的笑脸。泛舟海上看夕阳,万山之巅看云海。繁华都市体验璀璨至极的视觉盛宴,千年古城追忆颓废至极的破落美感。异域圣地感受别样风情,寻常巷陌找寻艺术足迹。这种在体验过程层面的投资是可以让人感到持久的幸福的。

所以,如果我有时间有精力,我会用在寻找旅途体验的乐趣上。

在学习和锻炼身体上的投资也必不可少。

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

知识是一种生产力。学习不仅在于你读过多少本书,参加过多少培训班,在多少名校上过学。也不仅仅在于你懂得了多少知识,拿到了多少证书,获取了多少项奖励。通过学习可以为你的视野打开精彩纷呈的广角,让你的思维插上可以翱翔的翅膀。久而久之,思想会得到提升,境界会得以升华。

另外,为了保证学习的高效能,一个强健的身体也是相辅相成的。

身体每日都必须要操练起来。锻炼的途径不应仅限于健身房,广阔天地都是你的运动场。在天地之中,你可以做一系列的有氧运动,徒步、慢跑、骑自行车,或者到运动场上打打球,到游泳池里游游泳。在居家,你可以做做瑜伽、俯卧撑、仰卧起坐等。锻炼身体一方面是为了维持健美的体型而不至于臃肿,另一方面则是有助于提高肌体的免疫力,这样会减少感染疾病的风险,让你不为疾病所拖累。

看过一期VOA的英语节目“健康的秘诀是什么”,谈到一个80岁的bodybuilder,从56岁起开始锻炼身体,她说:““几年的锻炼让我受益匪浅,之前我有高血压、恐慌、胃酸反流等疾病。你能想到的那些病,我一样儿不落。开始锻炼后,一切逐渐发生变化。我不用再吃治疗高血压的药,恐慌症也治好了,胃酸反流也痊愈了。健身不是一项工作,它非常有趣,这是一种乐趣。”

另外她还分享了一个抗衰老的秘诀:"If ever there was an anti-aging pill you will have to call it exercise。"翻译过来就是:如果非要说有什么抗衰老药物的话,那就是锻炼。

3

生活中,我们都是为金钱劳役的平凡人,钱对于大部分人都是不够用的,每个人对待金钱的态度不一样,有的人喜欢外在的物质装点,有的人喜欢内在的精神富有,有的人喜欢鱼和熊掌兼得。

但更多的时候,我们的积蓄让我们在物质上得到了满足感,就会在内在需求上有所缺失。专注于内在的富有,又会在物质上显得匮乏。

在我看来,如果你的积蓄不足以让你获得物质和精神的双丰收,我更建议你倾向于填满精神生活,因为物质是稍纵即逝的,是会审美疲劳的,但内在的投资却不会,你会在不断的探索中始终保持好奇心和冲动,你会感到你的身体越来越强壮,你会在旅途中发现未知的美好,你会从书本和学习中发现共鸣,这些都是短暂的物质刺激所不能带给你的。

所以,如果手头小有盈余又不至于大富大贵,我更建议你把钱花在精神生活上,做一个有故事的人,一个始终抱有对生活有热情和专注的人,一个不畏世俗的眼光只求内心充盈快乐的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吃穿住用行”TOP5,你的生活里如何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