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17《管理鸡汤》笔记6

管理鸡汤

有的人喜欢服从,有的人喜欢虚荣,有的人崇尚理念,有的人看重利益,每一个领导者手下的员工都会存在各方面的差异。只有区别差异,了解特点,因人而用,才会实现团队的效率最大化。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欲望。故激励最根本的原则就是区分不同的人,不同的时期灵活运用各种不同的激励手段去满足人的种种需求。不加区别、长期运用一种激励手段的管理者很难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所以,在合适的时间里,对不同的人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激励,是管理者的一个高明的方法。

管理鸡汤

你肯定会笑着说:“这个渔夫遇上大麻烦了。”是的,渔夫奖励了错误的行为——渔夫对蛇捕捉青蛙的行为给予了蛇几滴酒的奖励,这使得蛇意识到这种行为是有利可图的,于是又“咬着青蛙”回来了。 你奖励了什么行为,就会见到更多这样的行为。这一哲理寓言告诉我们别去奖励那些错误的行为,否则你将难以收场。渔夫的本意是希望蛇不要再去捕捉青蛙,但由于怜悯蛇而给了它几滴酒——是奖励而不是惩罚,结果事与愿违。有些时候我们也会对一些错误的行为给予奖励,比如我们更希望得到员工的忠诚,可是那些威胁要辞职的员工却得到了更高的薪水;我们倡导团队精神,可奖励的却是个人业绩,接着还疑惑为什么员工彼此竞争;我们强调质量的重要性,但对那些生产次品的员工不采取措施,反而惩罚那些专心提高质量而未完成生产目标的员工……不仅在工作中,在生活中这类错误也不鲜见,比如我们更希望孩子乖一点,可只有那些爱哭闹的孩子才能得到糖果。要想减少错误的行为就必须修改不合理的奖励制度,那些错误的行为只应得到惩罚而不是奖励。

管理鸡汤

压力即动力,有了动力,每个人都会激发出惊人的工作潜力。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只有主动做事,自我加压的人,才能脱颖而出,有所建树。作为领导,只要抓住“主动”这根筋,至于用什么方式就是次要的了。

管理鸡汤

得到的太容易会让激励变成“滥赏”,员工对轻易得到的东西不会珍惜,同时这还会刺激员工不健康的贪欲,他会永不满足,永远想得到自己不应得到的东西。这种现象在一些“暴发”的企业和地位优裕的单位最常见到。作为员工,千万不要做那个不愿意以付出换取回报、不知道适可而止的老太婆;作为领导者,更不要做那个嘴巴一张乱施恩赏的金嘴巴鸟。

管理鸡汤

凶猛的鲨鱼变成一条最懦弱的鱼,这是鲨鱼的悲哀,是那个池子的悲哀,更是置鲨鱼于池中并以玻璃隔开池子者的悲哀。在一个团队当中,总会有少数能力与性格异于他人的人。善加利用,他会成为这个团队的排头兵和动力源,但如果也放一个强化玻璃墙让他三冲五撞而头破血流,最终他会像那条鲨鱼一样成为碌碌无为的庸才。

管理鸡汤

任何管理中的激励手段都是有条件的,对于那些拈轻怕重,干工作挑三拣四总怕自己吃亏的员工,对于那些经受不起批评,遇事推托不能担当的员工,最好的“激励”手段也许只能让他像那块废物利用的石头铺在马路上。

鲶鱼效应

沙丁鱼被渔民从海中捕捞上来以后,无论采取什么办法,都很难保障它存活较长的时间。所以通常人们在市场上很难买到活的沙丁鱼。但在欧洲北海有个渔村,这里的渔民从海里捕捞沙丁鱼后,却能让它活着被送到集市去卖,自然大获其利。这一现象引起了其他地方的渔民的注意。 经多方了解,他们终于揭开了这个秘密。原来,当地的渔民在捕捞沙丁鱼时,事先在鱼舱里放几条沙丁鱼的天敌——一种叫鲶鱼的鱼。渔民把捕捞上来的沙丁鱼放进鱼舱后,沙丁鱼始终被鲶鱼追赶,处于疲于逃命的紧张状态,正是这种紧张状态才使得沙丁鱼有了活力,保障其长时间存活。

管理鸡汤

进行激励式管理时不仅要运用顺向思维——物质奖励、精神奖励、晋升、温和的批评、严厉的训斥等,当这些手段效果不明显时,不妨采用逆向思维,找一条“鲶鱼”混迹其中,说不定,一个死气沉沉的团队真能被他激活了。领导智慧往往只需换一个思维视角便能收到奇效。 政治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生产力必须适应生产关系的发展,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在企业里,激励如果不能随着企业的业务发展而同步前进,企业的运行机能就不可能协调,企业的综合实力也就不可能得到增强。也就是说,管理的阶段性特征很明显。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不断地抛弃过去某些行之有效的东西,同时逐渐吸纳一些新的活力因素,这样才能够“与时俱进”。

管理鸡汤

口头对人造成的伤害与伤害别人的肉体没什么两样。谁也不愿意自己的心灵被“钉”得千疮百孔,作为上司,就更应该学会控制好自己的脾气与嘴巴,善待下属,你的团队才更有凝聚力。 管理者对员工的表现不满意,要让他知道。但在表达该信息时要注意不可伤害员工的感情,不要故意地、恶意地去批评他人。无论是从眼前利益还是从长远利益来看,这都是有害而无益的。

管理鸡汤

在一个团队、一个企业中为什么会经常看到奖懒罚勤、奖失罚忠的现象呢? 领导者首先要对他所管理的人和事有一个准确判断,要有一双能够透过表面看深层、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火眼金睛;还要善于通过看到的不是那么清楚的表象去做细致的调查、分析,从而使自己的判断尽可能地接近真相。

管理鸡汤

如果说真诚的赞美是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桥梁,那么过度的批评便是隔绝心灵的鸿沟。没有人愿意听别人的批评和指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作为领导,不要自以为是地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停止批评,学会倾听和鼓励,你会发现,工作原本可以做得更好。 常言道:十句好话能成事,一句坏话事不成。高帽子谁都喜欢戴,恭维话人人都爱听,这是人们的共同心理。恰如其分的真诚赞美肯定会让员工精神愉悦,赢得员工的信任和好感。身为领导者,若是你能恰到好处地给你的员工戴一戴高帽,定能对你改善与员工的人际关系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赢得员工的好感和信任。

管理鸡汤

刚坐上“工作”这条船的员工,对工作中的苦恼和不顺利常会反应过度,以这样的心态和表现既做不好事情,还会影响其他员工和整个团队的工作情绪和工作状态。这时候领导者的领导方式显得至为重要:怜悯、同情只能暂时让他安静一会儿;把他应该经历的痛苦一股脑抛给他,反倒可能让他成熟得更快一些。

管理鸡汤

遇上一个自以为聪明的领导绝不是员工的幸福。你每走一步他都要指点一番,你每做一事他都批评一番,在他的嘴巴下,员工成为永远长不大的孩子。 熟读《三国演义》的人们对料事如神的诸葛亮钦佩不已,长期以来国人更是将其“锦囊妙计”视为领导者成功谋略的典范。在《三国演义》诸多谋略中,最引人入胜的是诸葛亮送给保驾刘备去东吴招亲的大将赵云的三个锦囊妙计。事态的发展,完全如同锦囊妙计所料,充分显示了诸葛亮神机妙算的才能。诸葛亮的锦囊妙计真的完美无缺吗?绝对不是。事实上,诸葛亮犯了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事必躬亲,直接插手员工内部的事务,没有充分尊重员工作为执行者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独立性。

管理鸡汤

强调分享而不强调独吞,强调激励而不强调指责。侧重于正面的、积极的一面,而回避那被视为负面的、消极的一面。这种只赏不罚,只赞不弹,在别的工作的层面上可能具有正确的意义,但对企业管理而言,却不能这样。赏和罚需要并行,有功则赏,有过则罚。一纸的两面,构成了管理者对于下属功过的完整态度。 大家都喜欢获赏,因为赏对自己有好处,无论这好处是属于物质金钱方面的,还是其他方面的福利,或是纯粹精神性的,都一样具有激励作用。同时领导者必须清楚,奖或惩应因人、因事而异才能起到相应作用。工作如人生不是独角戏,快乐和痛苦都要有人分享,没人分享的成功是一种最残酷的惩罚。对症下药,奖惩的效果才会达到最佳。

管理鸡汤

很多领导愿意发表与下属不同的见解,习惯于批评他人,以示自己的高明。而人们的焦点也永远放在被批评的事情上,很少有人注意到那些批评的人是不是傻瓜,以至于傻瓜都有了追随者。不想成为傻瓜或傻瓜追随者,就要独立思维,不在表面的评论中打转;要对团队的成长,保持正向和喜悦的态度。 从另一方面看,要想成为一个真正高明的管理者,你必须先是个不盲从的人。你心灵的完整性是不可侵犯的,当你放弃自己的立场,而想用别人的观点去看一件事的时候,错误便造成了。 没有独立的思维方法、生活能力和自己的主见,那么,管理就无从谈起。只有把别人的话当参考,按着自己的主张走,一切才处之泰然。

管理鸡汤

当黑熊给一个蜜蜂奖励的时候,其他的蜜蜂并没有理解这种奖励的真正目的,于是,它们选择了一种对它们最低成本的方式——少采蜜多跑路。结果它们总是那么忙碌,只不过从来不问忙碌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这就给领导者的绩效评估思路提出了疑问:评估过程是否与绩效目标相一致? 黑熊失败的原因在于,评估系统没有直指目标,而是掺和了一些枝节,这就给蜜蜂们提供了一个错误的信息:不要管采多少蜜,跑够了路就行了。正是组织对评估系统设计的缺陷,导致绩效的不理想。所以说,奖惩标准和评价系统是一个组织引导员工高效工作的“永动机”。

管理鸡汤

可以想像得到,最终没有一只乌鸦可以安安静静、舒舒服服地吃掉这块肉。乌鸦因为得到了一块肉而遭到同伴的追赶,同样的,人也会因为得到奖励或提拔,而受到同事的冷遇——尽管这种反对不像乌鸦的那样直白。一个成功的人,应该懂得与他人分享荣誉,如果一个人独享,最终的结果是自己也享受不到。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0117《管理鸡汤》笔记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