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之前的推送中介绍过一些著名的心理学流派与分支,今天就介绍一些心理治疗的方法。
精神分析疗法
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疗,或称精神动力取向心理治疗,指的是建立在精神分析理论上的心理治疗方法,聚焦于对来访者的无意识心理过程进行分析,探讨这些无意识因素是如何影响来访者目前的关系、行为模式和心理状态的。通过对来访者生活历史的探索,探讨来访者是如何经历既往的人生而发展变化,帮助来访者更好地应对当下的成人生活。
操作方式:
1、共情:对于所有心理治疗方法而言,共情是建立良好治疗关系的基础,患者感到被治疗师理解往往是他们留在治疗室的最基本诉求。
2、自由联想:让病人很舒适地躺着或坐好,把自己想到的(进入头脑中的)一切都讲出来,在弗洛伊德看来,浮现在脑海中的任何东西都不是无缘无故的,都是有一定因果关系的,借此可发掘出无意识之中的症结所在。 自由联想是病人和分析师的沟通的主要模式。自由现象需要患者放松自己对思考流程习惯性的控制,说出脑中的想法,自由联想的前提是自我的相对成熟的自我,足以维持观察性自我和体验性自我之间的分裂状态。对于有自我缺陷,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患者,自由联想可能反而更加导致退行。
3、诠释:就是将患者的感受、想法和行为,与它的无意识意义或者根源连结起来。诠释的重点往往在移情、患者过往以及当下的处境,或者是患者的阻抗或者幻想。一般而言,只有在无意识题材将浮现在意识层面,且因此得以被患者察觉时,治疗师才会给予诠释。
4、面质:说出患者不愿接受的事,或者点出患者一味逃避或者避重就轻的表现。
5、移情与反移情:由于做精神分析治疗所用的时间很长,病人会把对自己的重要关系中的人物,如父母、亲人等的感情转移到治疗者身上,即把早期对别人的感情转移到了治疗者身上,把他当成自己的父母、亲人等。这种移情有的是正性的、友爱的,有的是负性的、敌对的。治疗者通过移情可以了解到病人对其亲人或他人的情绪反应,引导他讲出痛苦的经历,揭示移情的意义,使移情成为治疗的推动力。反移情则是治疗师将自己重要关系中人物的感情转移到患者身上,觉察反移情往往也是治疗师理解治疗关系互动特点的重要途径,而建立在安全治疗关系前提下,治疗师对自己情感的适度自我暴露也可能成为建立与患者连接的重要手段。
6、释梦:梦是有意义的心理现象,梦是人愿望的迂回的满足。对梦的解释和分析就是要把显梦的重重化装层层揭开,由显相寻求其隐义。为了得到梦的潜隐内容,治疗者仍需采用自由联想技术,要求病人对其梦中内容进行自由联想。通过联想,治疗者就可获得梦的真实意义。在分析过程中,由于阻抗的作用,病人可能会歪曲梦的内容。因此,治疗者还需突破病人清醒时的防御,才能达到理解梦的象征性的目的。
7、修通:在治疗中,患者在治疗师反复的诠释下,将自己的外在关系的模式和移情模式以及与家人的关系联系起来,使得无意识中发生的连接浮现到意识层面,洞察这种关系,继而能够掌控它,而不为它所困。从客体关系理论角度出发,则是患者自体-客体-情感三者的结合体,不断浮现在移情、移情外的人际关系以及过去关系的记忆中。治疗的良好疗效,是患者通过移情来重新体验这些核心的关系模式,并在当下的治疗关系中获得新的关系体验。
来访者中心疗法
来访者中心疗法(Client—Centered therapy):也称为求助者中心疗法,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由罗杰斯所倡导,这种咨询方法认为任何人在正常情况下都有着积极的、奋发向上的、自我肯定的无限的成长潜力,在很大程度上能够理解自己并解决自己的问题,无需咨询师进行直接干预,人能够通过自我引导而成长。
操作方式:
1、促进设身处地的理解技术
(1)关注
咨询师要达到设身处地理解,必须在一开始就能让求助者感觉到这种关注,即无条件的积极尊重,这种尊重建立在一种“一对一”的基础上。不论来访者的阶层、感情和行为是什么样的,都要发自内心的感到对方是一个有价值的人,这种尊重是真诚的情感。
(2)用言语交流设身处地的理解
设身处地理解意味着理解求助者的情感和认知信息,并且让求助者知道他们的情感是被准确理解的。促进性的言语交流必须把重点放在求助者当前的情感和认知内容上,与来访者的体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咨询师要深入了解求助者面对当前问题和处理时的内心世界,而不是就现实问题分析和探讨求助者的处境。
(3)非言语交流设身处地的理解
非言语信息可以通过几种方式传达出来,包括姿势,身体活动和位置,面部表情,微笑,咂嘴,皱眉、动作的频率,声音特点,手、脚的活动,目光接触等。甚至距离远近也能反映出求助者的内心在信息。
(4)沉默
在很多心理咨询的情况下,“沉默是金”。咨询中会出现某一个时刻,咨询师和求助者都要考虑所说的话,而不需要任何言语,任何语言可能都会产生干扰作用,一个善于观察的咨询师能够感觉到求助者在什么时候对情感或信息进行意义的加工处理,因此,沉默也是咨询师设身处地的理解的一种有效方式。
2、坦诚交流的技术
来自罗杰斯理论基础的艾根帮助技巧系统(Egan,1975)理论观点认为坦诚交流包括
(1)不固定的角色:咨询师不固定自己的角色,就意味着在咨询中的表现如同在现实生活的表现一样坦率,但是并不把自己隐藏在内职业咨询师的角色之内,而是继续保持与当时的情感和体验的和谐,并交流自己的感情。
(2)自发性:一个自发的人会很自由地表达和交流,而不是总在掂量该说什么。
(3)无防御反应:坦诚的人也是没有防御反应的。一个没有防御反应的咨询师很了解他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并且很了解该如何感受它们。
(4)一致性:对坦诚的人来说,他的所思、所感及所信的东西与他的实际表现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
(5)自我的交流:坦诚的人在合适的时候能够袒露自己,咨询师能够了解求助者的真实情感。
3、表达无条件的积极关注的技术
艾根将无条件的积极关注称为尊重,并且指出它是一个高水平的咨询师的最高价值观。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技术表现在:
(1)对求助者的问题和情感表示关注。
(2)把求助者作为一个值得坦诚相对的人来对待,并且持有一种非评价性的态度。
(3)对求助者的反应要伴有准确的共情,并因此表示出对求助者的参考结构的理解。
(4)培养求助者的潜力,并以此向求助者表明他们本身的潜力以及行为的能力.
合理情绪疗法
该疗法的理论基础是ABC理论,A、是指诱发性事件;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结果。通常人们认为,人的情绪的行为反应是直接由诱发性事件A引起的,即A引起了C。ABC理论指出,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理解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原因。
操作方式:
1、产婆术辩论
让你说出你的观点,然后依照你的观点进一步推理,最后引出谬误,从而使你认识到自己先前思想中不合理的地方,并主动加以矫正。例如,针对求助者持有的绝对化要求的一类不合理信念,咨询师可以直接提出以下问题:“有什么证据表明你必须获得成功(或别人的赞赏)?”“别人有什么理由必须友好地对待你?”“事情为什么必须按照你的意志来发展?如果不是这样,那又会怎样?”等等
2、合理情绪想象
首先,使求助者在想象中进入产生过不适当的情绪反应或自感最受不了的情境之中,让他体验在这种情境下的强烈情绪反应。其次,帮助求助者改变这种不适当的情绪体验,并使他能体验到适度昀情绪反应。这常常是通过改变求助者对自己情绪体验的不正确认识来进行的。最后,停止想象。让求助者讲述他是怎样想的,自己的情绪有哪些变化,是如何变化的,改变了哪些观念,学到了哪些观念。
行为主义疗法
行为主义疗法的技术疗法分为放松疗法、系统脱敏技术、模仿学习疗法/示范疗法、代币法。放松技术是作为焦虑状态的颉颃反应来应用于治疗的。系统脱敏疗法又称交互抑制法,利用这种方法主要是诱导求治者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神经症焦虑的情境,并通过心理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神经症焦虑惯的目的。 代币法根据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原理,用奖励的方法强化所期望的行为,常应用于智残儿童、行为障碍儿童、呈现严重行为衰退的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来塑造新的行为。
放松疗法(Relaxation therapy)又称松弛疗法、放松训练,它是一种通过训练有意识地控制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降低唤醒水平、改善机体紊乱功能的心理治疗方法。实践表明,心理生理的放松,均有利于身心健康、起到治病的作用。
肌肉放松可分为全部放松和渐进放松两种程序,又可分为放松全身肌肉群的逐个放松身上的肌肉群两种形式。同时,按诱导方式又可分为直接放松和间接放松。放松训练发展了五大类型:(1)渐进性肌肉放松;(2)自生训练;(3)自我催眠;(4)静默;
(5)生物反馈辅助下的放松。
系统脱敏疗法是由美国学者沃尔帕创立和发展的。沃尔帕认为,人和动物的肌肉放松状态与焦虑情绪状态,是一种对抗过程,一种状态的出现必然会对另一种状态起抑制作用。采用系统脱敏疗法进行治疗应包括三个步骤:
(1)建立恐怖或焦虑的等级层次,这是进行系统脱敏疗法的依据和主攻方向;
(2)进行放松训练;
(3)要求求治者在放松的情况下,按某一恐怖或焦虑的等级层次进行脱敏治疗。
模仿学习疗法(Modelling therapy)又称示范性疗法,它是利用人类,通过模仿学习获得新的行为反应倾向,来帮助某些具有不良行为的人,以适当的反应取代其不适当的反应,或帮助某些缺乏某种行为的人学习哪种行为。
该疗法认为,如果给那些有行为问题的人提供机会,让他们观看别人的切合时宜的行动,他们就能够放弃自己的不适应行为,建立良好的适应行为,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代币法,此疗法根据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原理,用奖励的方法强化所期望的行为,常应用于智残儿童、行为障碍儿童、呈现严重行为衰退的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来塑造新的行为。代币”可为一种内部流通的、印有一定价值的“货币”、代用券或筹码,也可为用红旗或红星式样的印章符号。例如在一所收容各种智残儿童的医院里,根据智残程度分为若干班级,每一班的儿童对其日常生活和学习活动有一定的规章要求。如对一中等智残儿童的班级,在老师或教养员的带引指导下,要求每个儿童早晨按时起床,起床后要叠被,要自己穿好衣服、裤子、袜子和鞋子,自己刷牙、洗脸,将洗漱用具放在规定的地方,在院内做早操,早餐时要坐在指定的位置上,所发的食物必须吃完,不能将食物遗留在桌上……等等。
森田疗法
“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是森田疗法的基本治疗原则。消除思想矛盾,并对疑病素质的情感施加陶冶锻炼,使其摆脱疾病观念,针对精神交互作用这一症状发展的机制,顺应注意、情感等心理状况来应用些措施,并按照患者的症状和体会,经常使之体验顺从自然。
操作方式:
1、住院式森田疗法
第一阶段:绝对卧床期
把患者隔离起来,禁止患者与他人会面、谈话、读书、吸烟及其他消遣的活动。除进食大小便外几乎绝对卧床。大约1周左右。
第二阶段:轻作业期
禁止交际、谈话、外出,卧床时间限制在7、8小时,白天一定到户外接触新鲜空气和阳光,晚上写日记,晨起及入睡前朗读古事记等读物。3~7天。
第三阶段:一般作业期
患者可随意选择田间劳动、打扫卫生、手工操作等。但禁止交际、游戏、共同作业、无目的散步、体操等,只是自己做事或读书。1~2周。
第四阶段:生活训练准备期
进行适应外界变化的训练,为各自回到实际的日常生活中做准备。患者要书写以行动为准则的日记,并交给医生批阅。
2、门诊森田疗法
根据“如果有健康人的举止,心理自然健康起来”的治疗原则,可通过阅读森田的科普书籍或日记指导进行。
3、生活发现会
(可认为是一种集体森田疗法)这是患者间在以互相帮助、相互启发为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开展活动的一种组织。又分为地区性集体座谈会和学习会。
空椅子技术
“空椅子技术”, 是格式塔流派常用的一种技术,是使来访者的内射外显的方式之一。
操作方式:
1、倾述宣泄式
这种形式一般只需要一张椅子,把这张椅子放在来访者的面前,假定某人坐在这张椅子上。来访者把自己对内想要对他说却没来得及说的话,表达出来,从而使内心趋于平和。这种形式主要应用于三个方面:(1)恋人、亲人或者朋友由于某种原因离开自己或者去世,来访者因为他们的离去感到特别悲伤、痛苦,甚至悲痛欲绝,却无法找到合适的途径进行排遣;(2)空椅子所代表的人曾经伤害、误解或者责怪过来访者,来访者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又不能直接将负面情绪发泄出来,郁结于心的情感,此时可以通过对空椅子的指责,甚至漫骂,从而使来访者获得内心的平衡;(3)椅子代表的人是来访者非常亲密或者值得来访者信赖的人,来访者由于种种原因,无法或者不便直接向其倾述。
2、自我对话式
就是自我存在冲突的两个部分展开对话,假如来访者内心有很大的冲突,又不知道如何解决时,放两张空椅子在来访者面前,坐在一张椅子上,就扮演自己的某一部分,坐在另外一张椅子上,就扮演自己的另一部分,依次进行对话,从而达到内心的整合。这种形式主要应用于两个方面:(1)由于种种原因,来访者认为自己本应该做的事情,却没有做,引起了不好或者严重的后果时,产生了强烈的内疚感、负罪感和自责心理。此时,利用空椅子技术,让来访者自己与自己展开对话,从而降低内疚感;(2)面对各种各样的选择,很难下定决心或者处于人生的十字路口不知道何去何从时,来访者会因此逃避现实,甚至通过烟酒或者其它方式来麻醉自己。此时,运用空椅子技术,让来访者自己与自己展开对话,澄清自己的价值观,分析各种选择的利弊,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3、他人对话式
它用于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对话,操作时可放两张椅子在来访者面前,坐到一张椅子上面时,就扮演自己;坐在另一张椅子上时,就扮演别人,两者展开对话,从而可以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然后去理解别人。它主要应用于两个方面:(1)来访者以自我为中心,不能或者无法去体谅、理解或者宽容别人,因此存在人际交往方面的困难,自己却找不到原因。此时,运用空椅子技术,让自己和他人之间展开对话,让来访者设身处地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领悟,找到人际交往困难的原因;(2)来访者存在社交恐惧,不敢或者害怕和他人交往。此时运用空椅子技术,模拟人际交往的场景,让来访者在这种类似真实的情境当中减轻恐惧和焦虑,学会或者掌握与人交往的技巧。
更多心理学知识,关注微信订阅号小麦心理X(xiaomaixinli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