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细节往往就决定了同一个班级中尖子生与后进生的差距,家长一定要提醒孩子注意。
一样的学校上学,一样的老师上课,为什么有的同学功课遥遥领先,成了令人羡慕的尖子生?有的同学却落后于人,成了班级里的差生?
难道是他们智商各有高低?
其实,智商绝不是形成差生、尖子生差距的主要原因!据研究,每个班孩子的智商水平大致是相同的,在一个40人的班级里很难找出1个智商过低或过高的学生。
那么尖子生们都是如何炼成的?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尖子生,这其中的秘诀就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是一件很强大的事情,日积月累的坚持,就能把习惯转化成一种力量。以下8个学习习惯,请分享给孩子。
1常设小目标
目标包括两类,一类是长期稳定的目标,短期内不会变化,这个不用多讲;一类是短期小目标,包括一分钟目标。这一类可变性很强,但对学习成绩起着决定性作用,却恰好是多数同学忽略的,值得一提。
有人曾经专门对大学生的三十多项品质进行统计,发现其中绝大多数对学习成绩几乎没有影响,而真正能左右成绩的只有一个品质——自控力。而“常设小目标”就是训练自控力的开始。
比如,要求自己每次课前一分钟不讲废话,而是回顾一道昨天的错题知识点;
如果习惯用右手,偶尔可以有意识地用左手;
可以强迫自己说的每一句话都必须思维清晰,逻辑通畅……这种小目标不会让你获得多少知识量,却能在不知不觉中让你的自控意识越来越强。
能管住自己,也就挡住了各种学习上的负面干扰,如此,那个“大目标”也才会更接地气,这就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随处学习
尖子生善用零碎时间,每天在晨跑中,吃饭时,课间、课前、休息前等零碎时间里记忆词语,背诵公式,破解疑难,调整情绪。
无论怎样各具特色,有一点他们是一致的:保证学习时间,学会见缝插针利用好空余时间。
碎片化的学习真的很重要,不要小瞧了这些零碎时间,利用好了,一天完成的学习任务能翻倍。
3讲究条理
将重要的学习用品和资料用书立装好,分类存放,避免用时东翻西找。
每天有天计划,每周有周计划,按计划有条不紊地做事,不一曝十寒。
没有条理的学习、复习,是很容易造成时间浪费的。条理清晰,能保证我们把时间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4追根溯源
学习最忌死记硬背,特别是理科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弄清楚道理,所以不论学习什么内容,都要习惯性地追根溯源,这样学到的知识才似有源之水,常新;有本之木,常青。
像数学、物理等学科,我们熟知的练题模式是将题分为A、B、C类,总结出相应的解题套路,做题时就用这些套路去套。如果你的套路足够多,的确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但是还不能举一反三。
但如果在学习各种公式、定理时,能够养成追根溯源的思维习惯,更注重公式来源而非公式本身、解题套路,最开始可能不适应,久而久之就能举一反三,学习效率反而倍增。
5深度阅读
还有一项一定要锻炼的技能就是“阅读能力”。
这个“阅读能力”不再是能阅读多少字的文章,能获得多少知识,阅读速度有多快,而是能通过阅读能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过去的阅读重在获得新知,而中学阶段重在训练思考能力。
此时,不仅需要独立去阅读一些中外名著或伟人传记,与高层次的思想对话,还要改变过去被动接受信息式的阅读方式,改成“带着问题去经典中找答案”的阅读习惯。只有这样,才能让阅读能力和思考深度真正上一个台阶。
6勤于思考
这一条是重中之重,应贯穿于听课、做作业、复习等各个阶段。
比如:做完一道题后,要对答案,这里应有一个反思的过程,要弄清这道题考的是什么,用了哪些方法,为什么用这样的方法,怎样才能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7学习互助
与同学开心地相处,遇事不斤斤计较,宽容豁达;珍视同学间的友谊,在学习中互相支持和帮助,经常一起讨论学习中的问题,使用不同的解题方法并相互交流心得。
有了这种和谐的同学关系,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从而保持较高的学习效率。
8自我调整
不回避问题,遇到问题能通过找老师、同学或者自我反思进行调节,摒弃外界和自身的压力,自觉地放下思想包袱,化压力为动力,不管是课业繁重时还是轻松顺利时,都保持一颗平常心。
不断地对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在这样不断的积极心理暗示下,信心值就不断上升,从一点信心都没有逐渐到有了不可动摇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