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第3天20171109
2、独山子第一口油井
独山子第一口油井也是新疆第一口油井,中国陆地上第二口油井,它仅比延长的延一井晚两年。遗址位于独山子南郊泥火山的北坡,是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1909年新疆地方政府从俄国购置挖油机,运至独山子开掘油井“井深七、八丈”,这是新疆用现代机器开凿的第一口油井,标志着新疆近代石油工业的开端。
它经历了清末、民国、新中国三个时期的岁月沧桑,是新疆石油工业从无到有、从举步维艰到展翅腾飞的历史见证。1951年5月,中苏石油股份公司在新疆第一口油井旧址重新开钻,老油井再沐春风!
钻采之前的土法采油
最初人们发现石油是因为看到油泉《乌苏县志》记载:考诸西域古籍,汉唐时代,就将今奎屯河标为“黑水”,皆因其上游独山子、巴音沟一带富蕴石油,未开采之前原油四溢,汇入奎屯河中,水呈黑色,故称“黑水”。
最初采集石油,是直接在油泉上撇取。之后,方法稍有改进,水流不旺或河水干涸时,在出油的地方挖坑掘井,引出含油水流进行撇取。或掘井采油,将井掘成馕坑状,井口小、中间鼓、底盘大,让小童蠕行入井,用葫芦装取原油。还有一种“拱洞子”采油法,向山中挖个洞,再挖个存油坑,将油流引入坑中。
以上种种,都是土法采油。土法采油原始落后,丰富的石油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
老油井诞生于清末
1909年,新疆地方政府筹银30万两,从俄国购进挖油机(顿钻钻机)1部,运至独山子开凿了第一口油井。独山子的采油方法终于从漫长的“撇取”“挖井”“拱洞”时代过渡到“钻井”时代。
1911年,王树楠在《新疆图志》中兴奋地记下了独山子第一口油井出油时的一幕:“挖油机一座,运置独山子,开掘油井,深至七八丈(20多米),井内声如波涛,油气蒸腾,直涌而出,以火燃之,焰高数尺。”
独山子第一口油井,仅比中国陆地上第一口油井延一井晚两年,却比老君庙油田的老一井早了30年!
有油气喷出后,就没有继续钻。新井开始出油时是自喷;压力逐渐减小,后来停喷;停喷后,因当时没有抽油机,工人就用一段管径比井口小的钢管,将下端焊上底,当作桶子,下到井里,像辘轳打水一样从井里吊油。
亲历旧时代的波谲云诡
清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时任新疆巡抚的袁大化以“缺乏经费”为由,下令停办石油采炼业务。新疆近代石油工业刚刚萌芽就逢禁令,像刚露头的新苗遭遇了一场倒春寒!
虽说民国二年(1913年),杨增新下令恢复新疆石油生产,招商开采,但仍属于土法采油炼油,仅在固有的石油泉上捞取,未钻新井,没有进步。
苏联十月革命后,形势渐趋稳定,经济发展,输入新疆的石油产品激增,新疆石油产品无力与苏联石油产品相抗衡,无论是官办还是私办炼油厂,被迫先后停办。
辛亥革命后,新疆石油工业基本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独山子也未开凿新井。此时此刻,老油井静默于泥火山的北坡,目睹着时代的波谲云诡,新疆石油工业也似乎随之“山重水复疑无路”,他的心绪必是复杂的吧!
见证独山子炼油厂的成立
1936年10月17日独山子炼油厂成立。该厂草建时期,几近白手起家,在山坳里有两间采油人住的小屋,其它就是一片荒山野地。从苏联运来一些石油生产器材,中苏技师们没日没夜地钻探,改换了许多地方。
1号油井开钻,见到油沙;2号油井出油;从20号井采出了具有工业价值的高产稳定油流;1942年下半年,还在不能自喷的油井上安装抽油机,用30匹或50匹马力电动机带动抽油机抽油,钻井技术得到长足发展。到解放时,共钻井33口。
独山子油矿由独山子炼油厂经营后,又先后由乌苏油矿筹备处(国民政府负责)、独山子油矿管理处经营过,历尽沧桑。
独山子石油工业的生命力是顽强的,在历史的狭缝中生存,在时间的长河里成长!
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
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时,独山子油矿仅有职工150人,日产原油3~5吨。
1950年,中苏石油股份公司成立,1951年5月,该公司在独山子第一口油井旧址处重新开钻。对于独山子第一口油井来讲,可谓“柳暗花明又一村”,独山子油田进入第二次大规模勘探开发。中苏合营4年,共钻油井52口。
转眼间,独山子炼油厂已建厂近80周年了,老油井依旧屹立在泥火山,钻井管筒还是旧日模样。
旁边立有纪念碑,双色花岗石贴面底座,底座上是高1.5米、宽约2米的长方形黑色花岗岩,上刻纪念性文字。
站在遗址放眼北望,罐塔林立,街路整齐,一座现代化的石化小城静卧在泥火山的臂弯里,那里是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的奇迹!旧貌已换新颜,料想经历过三朝沧桑的老油井,见到此情此景,一定和我一样开心快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