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去图书馆,看到《桑子诗选》,能和诗人共事与同一所学校,是我的幸运。当年上师范时,每当老师说起桑子、阿信的诗,顿作高山仰止状,这估计和今天的追星族听到某个明星的八卦新闻后的感受差不多。而今天,生活被电子产品包围,抬头电脑低头手机,精神世界越来越荒漠化,这种反差,是因为社会发展人心不古?还是因为岁月流逝初心不再?

诗人的家书系列,写谈恋爱、结婚、吵架、生孩子等等等等,没有标题,将人生轨迹编码纪录,虽居甘南,心远地偏,诗意地栖居于精神丰裕的世界里:把情书写成诗歌,收到情书的人,一定满面阳光,幸福可人;孩子降生,感谢赐予的神圣生命,激动之情溢于言表,“我愿以我的健康~换取你的健康”,这种感受只有当了父母的人才能深刻体会。

现在有时看到不写诗的诗人夹着教学文档行色匆匆的身影,锃亮的光头闪烁在校园间。难道曾经的诗和远方,最后都要向生活妥协(或苟且)?

可能,诗是形而上的追求,需要精神的超拔,而人终究属于理性的现实,就像再伟大的爱情,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左手握右手的婚姻生活一样……

诗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