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组织下辰河高腔的复兴之路

(文新院通讯员邓丝丝)

辰河高腔起源于泸溪县浦市镇,是我省乃至全国幸存的地方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它曲腔幽雅,表演朴实,富有乡土特色,曾被誉为“东方戏曲艺术的瑰宝”。2006年,泸溪县辰河高腔已被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近年来,当地文化部门采取了一系列辰河高腔的传承保护、宣传推广措施,虽然使辰河高腔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但由于地方财力有限投入不足、人才缺乏、受众区域狭小等问题,辰河高腔的发展与推广存在不小的困难,进一步加强辰河高腔的传承保护已刻不容缓。7月10日,为了解政府对辰河高腔的发展规划与保护措施,文学与新闻学院赴泸溪县社会实践团的记者来到了泸溪县文化旅游广电局,采访了该局副局长杨永保。

政府组织下辰河高腔的复兴之路_第1张图片
(图为记者采访图)

记:杨副局长您好。采访记者了解到2016年辰河高腔非遗文化曾出过一个数字化档案。除此之外,还有什么保存与记录措施呢?

杨:除了数字化视频保存辰河高腔以外,我们还组织专门力量收集整理它们的相关资料,编辑成了一套《辰河高腔》书籍。同时,我们还积极挖掘辰河高腔历史文化,征集民间遗存的一些历史资料比如一些年纪稍大的传承人的唱段、一些民间艺人保存的曲牌等进行保存,并随时作了数字化的记录。

记:听说我们的辰河高腔有下乡演出类的舞台表演,那我们会采取一些网络媒体或者其他形式传播的措施吗?比如将艺人平时训练的片段上传到网上之类的。

杨:到目前为止,我们主要偏向于舞台演出,在日常开展送戏下乡或者我们组织的各类文艺演出时,都会演出辰河高腔节目,逐步提高它的影响力。网络宣传方面目前还是偏弱。为了提高它的宣传力度,我们会正在尝试采用一些新的宣传手段,比如网络直播,传习所开办抖音。另外,我县也在积极推进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这里也包含了辰河高腔进校园,我县已在部门学校开办学习兴趣班、非遗传承人专题讲座等,从而增强青少年对地方传统民族文化的了解。

记:面对宣传方面的薄弱,有考虑运用融媒体的方式吗?

杨:近期,我们县里的融媒体已经成立,我们希望能借助融媒体平台探索新的宣传推介手段加大辰河高腔的宣传力度和影响力,让更多人了解辰河高腔。

记:据了解,辰河高腔除了下乡宣传,还开设了一些兴趣班。请问开设这些兴趣班对辰河高腔的发展有什么实质性的促进作用呢?

杨:一方面,我们每次下乡确实都要求表演一个以上的辰河高腔剧目。另一方面,为加大传承力度,我县在职中和一些中小学校开办了兴趣班,而且在职中专门开设了一个辰河高腔专业培训班,并且准备从这里挑选优秀戏曲人才进入传习所,这种方式对扩大辰河高腔影响、储备更多的传承人才是非常有效的。

记:这些学生对非遗的热情或者反馈比较积极吗?他们主要是把辰河高腔当作兴趣还是当作非遗来传承呢?

杨:县城及各乡镇学校的教学对象以小学生或初中生为主,所以主要是兴趣。职中学生则是自愿报名参加,每天我局都安排有专业的老师给他们上课,目前已经培养了两三年了。专业班的学生现在已经可以表演一个以上完整的剧目了。

记:那我们现在的储备人才都是从职中学校里面挑选吗?还有没有其他渠道引进人才呢?

杨:辰河高腔是一个地方剧种,它本身范围比较狭窄。而且我们湘西是偏远贫困地区,地方条件有限,很难招到戏曲学院的学生。以前我们也想招收相关的大中专院校优秀毕业生,但是招考条件报出去,报名人数不多,符合条件的人也不多,很难招收到符合要求的。所以目前我们主要是想自己培养本地人才。

记:现在传习所的人员是专业演员吗,他们的待遇是什么呢?

杨: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下,现在辰河高腔传习所已经进入政府的全额拔款事业编制,工资、绩效奖金、社保等待遇都有县财政保障,因为他们是在编人员,比较稳定。传习所总的编制有30个,大部分都是近年培养的传承人,目前人还不够,大概还有七八个编制空缺,计划根据传承需要从本县培养的人员中挑选一部分,尽最大努力再面向大中专院校招考一部分。

记:来之前我们采访过一些一中的学生,了解到戏曲进校园的活动,但根据我们的调查,他们之中有很多人并不了解辰河高腔,请问这种活动最近的进展是怎样的呢?

杨:县一中主要是高中学生,他们高考任务压力大,目前进校园活动高中年级并不是我们主推的方向。非遗文化进校园主要是在小学、初中学校进行,推广项目主要是跳香课间操等推广力度上要大一些。其他项目,主要是职中、思源实验学校等部分县城学校开展的多一些,乡镇的学校非遗进校园项目相对少一些。辰河高腔不是一两天就可以学会的,它需要慢慢地积累,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它讲求唱功,对人的要求比较高,很难一下子得到推广。

记:辰河高腔除了宣传力度方面存在问题,还有什么其他困难吗?

杨:主要还是后备人才比较缺乏,地方的财力比较有限,投入资金相对较小,难以吸引优秀高端的人才。虽然我们在职中培养了大概10多个学生,但其实在某些方面他们还是存在不足的。毕竟辰河高腔是戏曲的一种,如果能招收到戏曲学院的专业人才,再能够加以长期辰河高腔学习,他们会很快进入角色,能很快熟悉辰河高腔。但这些人才本来群体就小,各地都在争抢,我们这样的贫困地区能提供的条件肯定竞争不赢其他地区,这些年基本都没招到过。

记:咱们对辰河高腔的未来有什么规划吗?

杨:关于它的未来,一方面,我们积极争取更大的投入,逐步改善传习所的排练场所、办公条件和人员待遇等。另一个方面是把后继人才培养好,再一个方面是把相关资料收集整理好,日后加大融媒体的宣传力度,开发一些新的文化产品以加大发展文化产业,增加经济效益,吸引更多的人才,更好地实现辰河高腔的传承保护和发展。

政府组织下辰河高腔的复兴之路_第2张图片
(图为调研团与杨永保合照图)

记:您对于辰河高腔未来有什么期望呢?

杨:最理想的状态还是后继有人,它能够被推广出去,让人们了解它,喜欢它。

采访结束了,但杨局长的一番话却深深地印在了记者脑海里,挥之不去。辰河高腔想要获得进一步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与媒体宣传,离不开优秀人才的奉献。辰河高腔复兴的路,任重而道远。

你可能感兴趣的:(政府组织下辰河高腔的复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