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向左,内容向右——你要一个怎样的搜索引擎

搜索引擎,这个互联网时代每一个网民几乎都离不开的东西,也几乎成了互联网的代名词。每个网民在使用搜索引擎的时候,或多或少会遇到搜索结果不令人满意的情况,你到底需要一个怎样的搜索引擎?

智能化的搜索

当你在百度搜索“谢霆锋的儿子叫什么名字”的时候,你会发现百度很“机智”地告诉了你正确答案——“谢振轩、谢振南”。当你再搜索“谢霆锋的儿子的爷爷”的时候,你会发现百度还是“机智”地知道了答案——“谢贤”。这离不开搜索引擎对用户输入的语义理解,换言之,就是搜索引擎“理解”了你的问题,那他的答案哪里来呢?答案自然是数以亿计的网站页面,而其中百度自己的内容来源就有百度知道、百度百科、百度贴吧等产品,毫无疑问,这些百度自家的内容来源会在这个问题的答案生成中占很大的权重。如果在你搜索这个问题之前已经有人在百度知道提过这个问题,也有人解答了,那百度自然可以抓取这个答案。同样道理,如果有人在百度百科中编辑了“谢霆锋的儿子”这个内容,那百度也可以抓取这个内容。
微软必应搜索的“人立方”关系也是类似。必应直接从海量的的中文网页中抽取出人名、地名、机构名以及中文短语,并且通过算法自动的计算出它们之间存在关系的可能性。此外,它还能自动的找出人名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描述词、与人名最可能相关的称呼、作品等词条等并根据其相关度进行排序。也即说,人立方不仅可以呈现人名与人名之间的关系,还可以展示出其它任意关键词与人名之间的关系。以后不要再随便冒充“小明的二婶的姐姐的小学同学”了,搜索引擎全都知道了。

场景化的搜索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用户在移动场景中搜索需求也逐渐强烈。不过移动场景更加复杂,用户期待的搜索结果自然也和传统Web中的搜索结果有所不同。传统Web端搜索“四川火锅”,你可能是想要研究一下四川火锅的历史、文化等,而在移动端,你可能只是想知道附近哪儿有火锅店。移动端的搜索往往要结合用户地理位置信息、时间信息,搜索结果更加个性化。在移动端,传统搜索引擎还面临着原生应用(Native App)的挑战,浏览器中的搜索引擎不再是互联网的唯一入口了。相信很多人如果要找附近的火锅店,第一时间想到的是美团、大众点评,而不是去浏览器里打开“百度”,再搜索“火锅店”。
移动端的传统搜索业务如何拓展,带给用户更好的搜索体验,这一问题还有待解答。或许像Siri、Google Now这些结合了语音服务的私人助理更加符合用户的使用直觉。

技术 or 内容

不可否认,搜索引擎的好坏的一大关键是搜索技术。然而,搜索的内容来源也是至关重要。比如搜狗的微信搜索,微信将其公众号的资源“独家”贡献给搜狗,即使百度、谷歌技术再强,没有内容源,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最近,搜狗和知乎合作,向知乎提供站内搜索技术,而自己也在搜索主页里增加了“知乎”的搜索频道。我认为这不是双赢,而是知乎“赚了”。知乎借搜狗的搜索技术使得站内的搜索体验提升,避免大量重复的提问出现。而搜狗虽然有了知乎的内容源,但这对其本身搜索质量的提升是不大的。因为知乎的内容不像微信公众号,它本来就是开放的,百度能抓取,谷歌也能抓取。用户想要获得知乎上的特定内容,要么直接在知乎站内或App内搜索,要么就在其最常用的搜索引擎内搜索。搜狗有知乎这个内容来源但这并不能为其带来显著的流量。
好的搜索引擎应该是内容的筛选者,为用户提供能获取得到的、最有用的、最相关的结果,这就是许多人批评百度不如谷歌的一点。百度搜索结果中排名靠前的始终是百度知道、百度百科的内容,因为百度在某种程度上充当了内容提供者,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而谷歌几乎不产生内容,他只是将网页“排序”呈现给用户。
技术向左,内容向右。对于用户,无论搜索引擎“向左”还是“向右”,能在特点场景下,理解用户需求,并给出最合理的结果,这才是搜索引擎最终极的目标。

你可能感兴趣的:(技术向左,内容向右——你要一个怎样的搜索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