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如何被感知?——经济常识的一些粗浅思考

文/一鸣

声明在前:本人不是经济学相关专业的毕业生,这只是本人根据高中政治课上学到的一点经济学皮毛知识加以思考总结出的文章,并非严谨的科普文,仅供自娱自乐。

我对经济学向来迟钝,不感兴趣也不甚明了,在我最有机会成为文青的那段日子里我也没有正儿八经地研究过经济学。因此,我被一个可能很简单的问题困扰多年:通货膨胀是怎样被人们感知的?

政府发行过量货币可能只有它自己知道,商家和百姓又不知道它发行了多少,怎么会很有默契地对商品进行涨价?这个“默契”的过程具体是怎样来的?

今天傍晚偶然间又想了一下这个问题,好像突然想明白了,以本文总结一下。

首先要说一个概念,什么是社会财富?

可以这样理解,人类通过劳动所创造出来的东西都是社会财富,包括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一砖一瓦,一部机器一个零件,一粒米一块肉,一本书一首诗……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劳动成果都是财富。站在城市中央,触目所见都是社会财富。

社会财富多种多样,当我们要进行财富分配的时候总不能出现这样的情况吧:发工资的时候建筑工人获得一百斤砖头,屠宰工人分得二十斤猪肉,建筑工人要吃饭了,先拿砖头去换猪肉,再拿猪肉去换米,太麻烦了!所以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就出现了。在理想的情况下,社会财富有多少,流通的货币就应该发行多少。财富总量增加了,货币总量也要随之增加。它们应该是一对一的关系。

通货膨胀如何被感知?——经济常识的一些粗浅思考_第1张图片

通货膨胀如何发生?

当货币发行量大于财富总量,它们就不再是一对一的关系。货币的含金量被“稀释”了,原来一分糖(财富)一分水(货币)味道刚刚好,现在一分糖两分水味道自然就变淡了。

通货膨胀如何被感知?——经济常识的一些粗浅思考_第2张图片

而这个“稀释”的过程我认为是这样发生的:货币发行量增多,某些人手中的钱多了,出手就阔绰了,购买力大增,商品出现供不应求,价格很自然就提高。当价格提高到跟购买力平衡的时候就不会再高了。所以货币太多,物价就会跟着涨,每单位货币的含金量下降,所谓的“不值钱”。我之前不太理解的“默契”过程其实就是供求关系的自动调整。

通货紧缩的过程正好相反:人们手头上的钱少了,不敢乱买东西,购买力下降。这样会出现供过于求,商家被迫降价来出售商品,从而让价格跟购买力平衡。

有一种说法是,通货膨胀对富人影响较小,对穷人影响较大,我是这样理解的:

富人一般会有自己的生财工具或生财手段,能够为自己持续地带来收益。当市场上涌入大量的资金时,这些钱通过银行以各种方式流向社会,比如以借贷的方式被企业掌握,而企业又通过卖出商品偿还了债务,所以它们获得了这些财富。而由于市场具有“滞后性”,穷人的工资是不会同步提高的!(总不会所有的企业老板都这么有良心吧,自己一旦赚了钱就给员工提工资)所以,总体货币量增加,而穷人的收入不变,实际上穷人在财富的比例上输了。在出现通胀之前,钱已经落到富人的口袋里了,物价提升的同时他们的收入也增加的,总体上他们受到的冲击并不大,甚至他们还是获利者。而穷人,却是“滞后性”的受害者。

为什么政府不能让楼市崩盘?

当前房地产所占中国经济比重太大,牵扯的经济链太广,简单地说,太多的人靠它吃饭。楼市一旦崩盘,将有大量的人失业,这是一个很严重的社会问题。除非在楼市崩盘的同时,政府能为这些失业人员提供就职机会,社会稳定了,房价问题也可以解决。甚至还能借此引导中国经济向一个新的方向发展。在这个问题上,百姓的生计是最主要的要害之处。美国罗斯福新政期间大力发展公共工程,以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的做法值得借鉴。

富人如何赚钱?

有些富人之所以赚钱多,并不是因为他们创造了大量社会财富,他们只是通过一些手段影响财富的分配方式,令大量资金向自己流入。如一些投机者的炒楼行为,没有创造价值,却把别人的金钱吸到自己口袋里;又如一些所谓的大师,尽显忽悠之能,同样没有创造财富,却把大量企业老板的钱骗到自己手中。

你可能感兴趣的:(通货膨胀如何被感知?——经济常识的一些粗浅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