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色彩的社会属性运用初探

最近突然对日常生活的色彩变得很感兴趣,准确地说是对色彩运用的社会属性变得很感兴趣。如果单纯从科学的角度来讲,物理学对色彩的生成会有更加科学的分析,如三原色和三基色,哪几种颜色的搭配会产生新的色彩,而计算机更上将颜色进行了0到255的色彩编码,生成的颜色更是变得更加丰富。

而在日常生活中你可能对色彩的物理属性不够了解,但是它的社会属性却日益变得那么丰富多彩。例如黑色,单纯的色彩并不能产生任何社会意义,但是将黑色和白色运用在死人的葬礼上,颜色变得不是单纯的物理属性,具有了一些社会的符号。再比如,黑色从色调上来说属于冷色调,但是单纯的在白纸上画出黑色,也并不会给人更多地视觉和感情冲击,但是在美术里面在表达空间的立体感觉时,往往会在光照射的物体的一侧,用黑色来表现一种空间感觉,这是不是意味着黑色中产生了一种空间,再换一种场景,在漆黑的夜晚,独自走在悠长的小巷子里,前方的黑色是否给你空间立体感的冲击,足够让你在内心长生阴影与害怕,而这不是色彩的物理属性所能表达的,这便是要探讨的颜色的社会属性。

在当今的社会色彩的社会属性变得更加丰富和多元。曾经新中国成立初期因为物资匮乏,绿色和深蓝色成为当时的代表色,不仅仅是物资匮乏,也有当时一句“不爱红装爱武装”的潮流引领,而其他颜色比如红色在婚礼中仍然是主要色彩,中国传统的习俗婚礼中仍然是以大红为主,曾经有一次本人见到了上个世纪自己母亲的嫁妆是深绿色,只不过在一般生活场景中的运用,大红大绿并不能很好地展现与社会主流相适应地配色,只能在很少地场景中运用,所以那一件大绿的嫁妆一直被压在了箱底。

当代社会色彩的作用变得更加多元,也许颜色本身就是一种表现个性的标志。在动物界颜色越亮在交配季节成功地概率变得就更高,人类社会也是如此。颜色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以电视节目为例,电视节目的选秀节目、广告的颜色比传统的表演项目的颜色运用的更多,颜色更加鲜艳。色彩的运用变得更加浅,比上一辈的大红大绿相比,颜色变得更加浅,让社会变得多元与包容。

颜色改变的价值观,同样颜色改变得还有人的价值判断,中国自古就有“小白脸”和“一白遮百丑”的说法,颜色同样具有社会地位的说法,古代农耕文明,一般男性都要进行耕作,所以长得细皮嫩肉的男性就是出生在王侯的贵族,颜色代表了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现在的社会仍然流行些奶油小生的角色,只不过你会发现他不仅是一般的“小白脸”,脸上的色彩还有黑黑的眼线,还有金色的发型,或许有一种脱离男性气质的特点。

流行色的改变或者说社会的颜色变得多元说明社会的开放程度,同时也代表了在互联网端控制和娱乐的媒体正在操控着色彩去吸引顾客,去营造一种超现实的世界,在这个充满风险的社会中,人们用颜色表达不同,同样通过颜色美化了风险社会,在超现实中颇具有自我陶醉之感。

你可能感兴趣的:(日常生活中色彩的社会属性运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