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网络
作者丨小左
如果不是一场疫情,你可能不会意识到身边平平无奇的那个人,其实很强大。
比如,快递小哥李杰,没想过自己这辈子能出现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
比如汪勇,他没想到会有那么多人称他为平民英雄。
2月19日,武汉的快递员汪勇接到了他的复工电话,电话那边除了通知他复工的时间,还宣布了一件事:你被升职为部门经理,管理4个营业点。
突如其来的升迁,甚至是命运的改变,让人不禁好奇:
疫情停工期间,他做了什么呢?
01
汪勇是土生土长的武汉人,职业是一名顺丰的快递员。
和很多80后一样,有自己的幸福,也有自己的压力。
他的职业是一名顺丰的快递员,背负着房贷、车贷,但也有温柔的妻子和可爱的女儿。
这个春节,他想着快递的单子会减少,他就去“跑滴滴”补充家用,闲暇的时间多陪陪家人,教女儿打打篮球。
就是平常且幸福的春节。
然而,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汪勇的计划。
大年三十的晚上,疫情让武汉除了医院都停了下来,包括汪勇供职的快递公司。
那天,他关掉了仓库的大门,回家和家人吃团圆饭。
晚上十点,他准备哄女儿睡觉,也终于有时间看一下手机,了解一下新闻。
抱着好奇的心态,他进入了一个志愿者群,汪勇想:里面都是一线的医护人员,他可以了解一下一线的情况。
一则求助让他停下了目光:
“求助,我们这里限行了,没有公交车和地铁,回不了家,走回去要四个小时。”
求助者是武汉金银潭医院的护士。
“她每隔一小时发一次求助信息,但是没有人理她。”
让我们回忆一下当时的情况,疫情突至,人们目睹着增长的确诊数字,和各种不要出门的信息,而当时武汉封城,全城公交地铁的停运,无疑让人们更加了解了疫情的严重性。
当时武汉人民的心中,多是恐惧和无措的。
无法上班的护士如此,不知如何伸出援手的普通人也是如此。
汪勇也不例外。当时他只有一台车,6个提前买好的口罩。
待到凌晨1点,看到依旧没有人回复那名医护工作者,思想斗争了一个小时的汪勇,
回复了:早上我去接你。
“这可能是我一辈子遇到最大的事情了,我当时头脑发热,觉得自己一定要去做。”
后来汪勇这样描述自己的想法,而我想,这就是所谓勇气。
02
一台车,一个口罩,汪勇出发去了最危险的地方,去接触真正一线的人员。
出门前,他讲了一个善意的谎言。
他对妻子和父母说,单位临时要求他去值班,外地人都回家了。
“我不得不去。”
当天凌晨6点,汪勇踏出了家门,来到金银潭医院,接上了那名护士。
汪勇只是个普通人,他说自己面对刚刚从医院出来的人,本能的紧张。
送下那名女护士,他的腿都在发抖。
但是拿起手机,看到不断增加的求助信息,汪勇抖着腿,又驱车前往下一个地点。
大年初一那一天,他接送了30名金银潭医院的医护人员。
报酬,是不存在的。
“我就需要他们提供一些酒精,我要给车消毒,这个外面没有。”
“我没有防护服,怎么好意思开口跟医护人员要,一线那么紧缺,我是想帮他们,不能成了负担。”
很多医护人员要给他钱,他拒绝了:
“你加我个微信,只要你要用车,我能来一定来接你。”
我们可以想象,在那样一个时期,这是多么让人安心的一句话。
03
为此,汪勇又跟家人说了谎,怕传染家人的汪勇,独自搬去了单位的仓库居住。
然而,汪勇很快意识到,只有一个人,一台车是不够的。
随着越来越多的医护人员加入战“疫”,用车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如果找不到车,他们就只能深夜步行上下班。”
汪勇当机立断,开始四处招募志愿者。
对于志愿者,汪勇有很严格的要求:比如必须一个人居住。
“就算不幸感染,减少传染给别人的概率。”
在他的坚持之下,拒绝了5、60人,最终一个多达30多人的志愿者车队成立。
不仅如此,汪勇还要求大家虽然都忙,但是细节一定要做到位,消毒不能马虎。
而一直到最后,跟着汪勇干的志愿者,无一人感染。
然而来到武汉的医护人员越来越多,只是志愿者似乎杯水车薪。
汪勇开始了另一项计划。
汪勇不是只有一腔热情,回顾他做的事,你会发现:有脑子的善良能帮助更多人。
汪勇通过一层层转发,先是联系到了共享单车的负责人,他们同意在医院附近充分投放共享单车,满足医护人员近距离的出行需求。
又联系到一家共享电动车的企业,在医院附近投放了共享电动车,这样稍远一些的距离也有了解决方法。
但汪勇没有停下,他找到了网约车公司。
然而对于大企业来说,这并不是一拍脑门就能做决定的。
汪勇只是一个人,凭什么信他,凭什么帮他?
为此他吃了不少闭门羹,但是用他自己的话说,“不管能不能办成,先办了再说。”
最终,信任他的人越来越多,而网约车公司的员工,更是想出了解决方案,让医院附近有网约车可用。
疫情之下,他没有想到自己也不过是个身背车贷房贷的普通人,他想有那么多需要帮助的人,他就不能停下来。
04
后来,接送医护人员的班车开通了,原本以为终于能松一口气的汪勇又发现:有些居住在酒店的医护人员,因为酒店不提供餐食,下班后就没饭吃。
当时的汪勇,拿着20000块钱募集的资金,买了方便面送到酒店,解了燃眉之急。
然而只吃方便面也不是办法,很久没有回家吃饭,靠方便面度日的汪勇最能感同身受,尤其是刷到朋友圈里一位医护人员说:真想吃口米饭啊。
“人家在救人,我们不能让一线的人员连口米饭都吃不上吧。”
当天,汪勇就联系上一家饭店,饭店答应他以16元的最低价,为他提供盒饭,
30份,总计480元,汪勇自己掏钱买下来,送到了医院。
汪勇知道,这不是长远之计。
后续他又联系了两家餐厅,但是都很快供不应求。
汪勇想了个主意:自己搞一个志愿者餐厅。
一位烤肉店的老板提供了厨房,于是志愿者餐厅就成了,每天700份盒饭,满足了医护人员和志愿者的需求。
但是志愿者后续因为疫情被迫关闭,汪勇又联系了一家便利店提供餐食。
这家便利店,后续为武汉医护人员每天提供15000份餐食。
然而好景不长,一天汪勇接到电话,电话那边便利店的负责人告诉他:
“对不起,疫情管控,我们这仓库被要求关门了,以后不能再提供餐食。”
这对汪勇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
“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7800多人吃不上饭!”
汪勇做志愿者以来,吃过无数次闭门羹,但是这一次,对他来说是从未有过的绝境。
05
“谁下的这个禁令?找谁协调?”
汪勇决定,自己要去跟政府相关的人员去协调一下。
他制定AB两个计划,B计划先行,筹集更多泡面已解决燃眉之急。同时执行A计划,他去找有关单位的人协调,让便利店恢复供给。
采访他的央视记者都震惊了:你要去找政府?你怎么跟政府交涉?
汪勇联系了所有他能联系到的人,最终找到了便利店所在的武湖街道的工作人员。
他解释了现实情况,工作人员当即帮助上报。
很快,政府的回复来了:明天可以开始生产,同时补足手续。
最终,15000份餐食,一天都没耽误。
后来,汪勇几乎成了后勤大总管。
帮医护人员修眼镜,买拖鞋,买秋衣秋裤。甚至买光了整个武汉市的羽绒服。
一切进入正轨,汪勇笑着回忆说:
我们都是生死之交了。
06
你相信吗,这一个普通人,在疫情严重的武汉做到的事情。
汪勇不认为这是什么“传奇”,他只是想着,自己不能像医护人员在一线救死扶伤,就做些后勤工作吧。
现在,全国各地开始陆续复工复产,武汉方舱医院陆续关闭,汪勇的使命告一段落。
有人说,汪勇用一个月的时间,改变了命运。
没错,他上了电视,被称为楷模,英雄。升了职,加了薪。
我只想说,这样的好人,这样把善良化作行动的人,值得!
但对于汪勇来说,生活和以前没什么不同:
“我不是什么平民英雄,我更喜欢大家和平常一样,年纪大的喊一句‘小汪’,年轻的叫我一声‘勇哥’,我们继续往前走。扛得住这个阶段命运给予你的艰难困苦,以后我可以扛得住自己所做的任何选择。”
如果有什么愧疚,就是对家人了。
妻子听到他其实在做志愿者时,哭了。
自己家里他没怎么帮上忙,后来忙起来,和孩子视频的时间都没有,算起来,他有很久没有回过家了。
这个年,他没能和家人团圆。这一次疫情,身为家里的主心骨,他没能和家人在一起。
有人说,他的经历可以拍一部电影了。
我想,如果真的有那样一部电影,结局应该很美好,一个普普通通生活的,没有太被看中的好人,完成了自己的伟大。在故事的结尾,他回到球场上,酣畅淋漓打了一场篮球,那一天阳光正好,现世安稳。
参考内容:
央视新闻:《面对面》专访志愿者汪勇
长江日报:《他说只是做了该做的事,网红快递小哥汪勇“连升三级”》
请长按下方图片扫码关注
视 觉 志
好人有好报
谢谢每一个善良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