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春节风俗和年味:我希望一直这样过春节

我的籍贯是山东诸城市。我出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那里的春节风俗特别熟悉。不过结婚后我很少在老家过春节,老公家里的风俗跟我老家有很大不同。比如在我老家,正月初一要走街串巷去本家长辈家拜年,而老公家正月初一呆家里,哪里都不去。

老家的春节风俗和年味:我希望一直这样过春节_第1张图片


在我老家,除夕之前的“忙年”全是准备活动:赶集买菜,买对联,买图画,杀鸡,炸丸子,蒸馒头,除尘等等。所谓的“忙年”其实都是家里的女人在忙碌。女人的勤劳贤惠在这个时候得到充分的体现。尤其是腊月二十三过完小年后,一项准备活动可以忙一天。比如蒸馒头这件事情,从发面,揉面,做馒头,到发馒头,蒸馒头,做六七十个馒头,一天能忙完就不错了。再比如炸丸子、炸鸡肉,这也是精细活,不能图快,必须小火,心细才能炸出卖相不错的半成品。就这样一天天忙活,转眼就是腊月三十了。

除夕这天,是所有“忙年”活动的成果展示。

吃完早饭,父亲会带着我们贴对联。从大门口到家里的橱柜、水缸都会被贴上红底黑字的对联或者福字。除了贴对联,房间墙上挂的图画也要换新颜。所有的玻璃也要重新擦一遍,洁净明亮。

老家的春节风俗和年味:我希望一直这样过春节_第2张图片


老家的春节风俗和年味:我希望一直这样过春节_第3张图片


老家的春节风俗和年味:我希望一直这样过春节_第4张图片


老家的春节风俗和年味:我希望一直这样过春节_第5张图片


老家的春节风俗和年味:我希望一直这样过春节_第6张图片


除夕晚上的团圆饭是重头戏,中午一般是凑合吃,有什么吃什么,不必刻意准备。

吃完午饭,家里的女人们要忙起来了。母亲会先和好面,然后把白菜、猪肉剁碎制成水饺馅。如果我在家,包水饺的任务就交给我和大姐了。一人负责擀皮,一人负责包水饺。正月初一三餐的主食都是水饺,所以水饺要包两三百个才够吃。包水饺至少要花费三个小时才完成。

包完水饺,差不多该准备年夜饭了。最近几年,家里的年夜饭都是大姐掌勺,二姐、弟弟负责择菜,洗菜。年夜饭会特别丰盛,荤菜、素菜轮番上场。除夕前母亲炸的半成品肉丸子、鸡肉丸子会和其他蔬菜搭配出现在饭桌上。母亲准备的腊肠只要切一下,摆一下就能直接端上桌。我比较钟情于半成品,这样准备起来省时省力,况且到了除夕,北方的晚上比较冷,即使刚出锅的热菜也分分钟钟成凉菜。除夕本来就是全家吃团圆饭,我特别希望我们吃饭的时候母亲能离开灶台跟我们一起吃饭喝酒,这样的画面才最温馨。

菜都炒好了,要先祭奠一下祖先才能开席。年夜饭要特别讲究仪式感。男人们喝点酒,女人们喝饮料,说点祝福的话语,年夜饭才够味。年夜饭的主食是馒头、菜包和豆包,想吃什么,随便拿。这些主食都是除夕前蒸好的,吃的时候放锅里馏一下就可以了。所以说除夕前充足的准备,可以让年夜饭事半功倍。

老家的春节风俗和年味:我希望一直这样过春节_第7张图片


正月初一早上,父母起床特别早,他们把水饺煮熟,院子里摆一张桌子,桌子上摆香炉、水饺,祭拜天地,祭拜神灵,放鞭炮。

吃完水饺就要出去拜年了。一般都是小辈到本家的长辈家串门拜年。像我父亲是“佃”字辈,他拜年的对象都是“烈”字辈,都是父亲的叔伯,我和弟弟这一代得称呼“爷爷”。这个时候出门,你会看到三五成群的男人、女人从这家出来,又走进那家,给本家的长辈送去新春的祝福。

走街串巷拜年全靠两条腿这可是体力活,一上午的时间根本不够,吃完中饭休息一下再接着走动。很多大人拜年会带上自家的孩子,男孩会跟着父亲,女孩会跟着母亲。我们家的孩子都是单打独斗,去了自己爷爷、奶奶家,再去一下二爷爷、二奶奶家(爷爷的弟弟家)就回家看电视了。

自从爷爷、奶奶去世后,我初一再也没有出去拜过年。

初二女人要回娘家,男人去丈人家拜年。初二之后可以到其他亲戚家走动。一般初六以后,年味就慢慢淡了。

这一年一次的大团圆是忙碌一年的犒赏。我们重视这一天是因为我们终于可以全家相聚了。这是我们新年伊始再次出发的动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老家的春节风俗和年味:我希望一直这样过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