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59】:比赚钱更重要的是“积德”

道德经【59】:比赚钱更重要的是“积德”_第1张图片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是除《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道德经》第五十九章

一、原文(通行本)

治人事天莫若啬。

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

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根深固柢(dǐ),长生久视之道。

二、译文

治国和养护身心,没有比爱惜精神更重要的了。

爱惜精神,是为了早做准备。早做准备,就是不断地积德;不断地积德,就能攻无不克;攻无不克,就无法估量他的力量;具备了这种无法估量的力量,就可以担负起治理国家的重任。

掌握了治国的原则和道理,国家就可以长治久安。这便是根深蒂固、长久存在的道理。

道德经【59】:比赚钱更重要的是“积德”_第2张图片

三、拓展思考

01、治人事天莫若啬。

“吝啬”现代汉语指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俗称小气。吝者,贪也;啬者,俭也。古人云:“万恶淫为首”,万般罪恶中,贪婪是最邪恶的。

贪婪足以让一个节俭的圣人变成小气鬼。老子认为,治国和修身要亲节俭远贪婪。

老子强调的“吝”不仅仅是生活上的节俭,还有更广阔的意义。如啬其欲,啬其为,啬其智,啬其勇、啬其巧、啬其言、啬其辩……。“啬”的本质实际上还是“清静无为、贵柔”的思想。

02、积德要趁早。

第五十四章讲:“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修身是“立身、为家、为乡、为国、为天下”的基础条件。

道德经【59】:比赚钱更重要的是“积德”_第3张图片

因此老子说:“早服谓之重积德”,一个人修身积德要趁早。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不舍昼夜积德的孔子,七十岁才达到“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境界。

积德多早都不早,因为积德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不断重复的过程。人们常说:“简单的事情做好了就不简单”。积德亦是如此,每一次德积累起来便是厚德。

德性浅薄的人是不配治理天下的。让一个贪婪无道的人治理天下,便会四处搜刮民财,给全天下的百姓带来灾难。

“莫知其极,可以有国。”只有那些德行深厚无法估量的人,才能肩负起治国的重任,使国家长治久安。厚德之人好比一棵根深蒂固的千年古树,人拔不动他,风摧不倒他,雷劈不死他,因为他的德行已根植于百姓心中。

03、德不配位,必受灾殃。

《易经》有云:“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厚德才能载物,厚德才能载名,千年古树是“名”,根深蒂固是“厚德”。一个人的地位和名声要与其德行相匹配,否则会带来源源不断的灾祸。

前段时间“无锡高架桥坍塌”的事故,多是由于货车超载所致。一个人的德行好比一座桥的桥墩。

道德经【59】:比赚钱更重要的是“积德”_第4张图片

人活于世,没钱是万万不行的,赚钱固然重要,但比赚钱更重要的是积德。做个好人 ,心正心安事业稳 ;积点阴德,天知地知万物欣 。

人生只有两件事最有意义:第一是让自己积阴德,第二是让更多的人去积阴德。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你可能感兴趣的:(道德经【59】:比赚钱更重要的是“积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