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观花华盛顿(三)

华盛顿特区不大,但很美,这是给我最深刻的印象。

除此以外,还有一些事情也令我难以忘怀。

走马观花华盛顿(三)_第1张图片

白宫。

我们去参观白宫的时候,天气特别晴朗,太阳很大。

我们下车后按照在国内,尤其是在广东的生活习惯,跟韵韵,一人撑着一把太阳伞。

华盛顿的太阳挺烤人。

小李说,这里没有雾霾,所以太阳辐射很大。

哈哈,不知他所说,是真的有道理还是“伪科学”。

如果是真的,就又一次论证了,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不止一面,有坏的一面必定就有其好的一面,包括雾霾。

不论真假,有一点是真的,那就是,美国人民不怕晒,也根本不在乎皮肤是否白皙。

在美国二十多天,我就没见到有谁像我们母女俩这样,走在太阳底下,一定要撑着一把太阳伞。

我后来对韵韵开玩笑说“在华盛顿我就看见两个人撑太阳伞,一个是你,一个是我。”

我们隔着白宫外面的铁栅栏,亲自为白宫拍摄了照片。

实在没有想象中的高大肃穆。

走马观花华盛顿(三)_第2张图片
我拍的白宫。太阳太晃眼,我对着那个方向按下手机,也不知拍到没有。后来发现拍到了


白宫对面的草地上,有一棵很大的圣诞树,不是装饰品,是真正种在草地上的。

小李说“这棵圣诞树被称为国家圣诞树。每一年,总统会在这里举办盛大的圣诞节庆典。”

多么引人入胜的情景描绘。

可是,没容我有更多的遐想。

小李又说“据说,自从奥巴马担任总统之后,国家圣诞树已经死了两棵。”

谁知真假?

可是,我这个人,或许骨子深处真有某些说不清楚的潜意识,我冲口而出“哎呀,那是怎么回事啊?”

对于我潜意识里的某些东西,韵韵一直不以为然,她说“那又怎样?奥巴马说,怪我咯?”

哈哈哈,这就是90后。世界终究是他们的。

走马观花华盛顿(三)_第3张图片
就是这棵圣诞树呀!后面那个是华盛顿纪念碑,纪念美国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


走马观花华盛顿(三)_第4张图片
我想象中的白宫是这个样子的,你是不是也这么认为?其实不是,这是美国国会


与美国的小朋友玩在一起

在美国历史博物馆一层,有一个孩子们的活动室。

看了墙上的简介。

一个叫Doc Draper的人,他利用螺旋仪和加速针帮助飞行员定位和订正航线,在NASA的阿波罗月球项目中发展了导航系统和计算机系统。

这个活动室大概是为了纪念这个人,也为了从小培养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鼓励孩子们从小参与。

走马观花华盛顿(三)_第5张图片
走马观花华盛顿(三)_第6张图片
帮助净化海水
走马观花华盛顿(三)_第7张图片
紫色小牌子上面写着:“你能做出以风力或水力为动力的发明吗?”


走马观花华盛顿(三)_第8张图片
这个小朋友,是爷爷奶奶陪着来玩


走马观花华盛顿(三)_第9张图片

有一会儿,奶奶不知去哪里了,小男孩问爷爷:“汤姆,彭妮去哪儿了?”


走马观花华盛顿(三)_第10张图片
奶奶回来了,陪着小男孩玩了一会儿建房子,建议小男孩去玩另一个游戏。小男孩不想去,让奶奶彭妮自己去,奶奶彭妮说:“我需要助手啊!”小男孩头也不抬地说:“找汤姆。”

惊魂

奶奶回来了,陪着小男孩玩了一会儿建房子,建议小男孩去玩另一个游戏。小男孩不想去,让奶奶彭妮自己去,奶奶彭妮说:“我需要助手啊!”小男孩头也不抬地说:“找汤姆。”

惊魂

有一天下午,我们回“家”较晚,我们从“家”门前的一个小小的公共游乐场走回家。

那个游乐场平时没什么人,偶尔见到一两个妈妈带着孩子在那里玩秋千。

我们那天从那里走,想着穿过 游乐场就回到住的地方了。

那会儿大概是五六点钟,游乐场的草地上,一帮少年在踢球,旁边的空地上,几个四五岁的小朋友在骑着儿童车玩耍。

几乎所有人都是黑皮肤。

篮球场草地旁边是一个不是很宽敞的水泥小道,那几个黑人小孩儿骑着车朝我们的方向过来。

我牵着湉湉往草地这边让了让,想让那几个小朋友过去,那几个小朋友却很有礼貌地让我们。

正在谦让之间,一个黑影从草地那边飞过来。

在我还没反映过来前,我被极大的力道推倒在地,湉湉也摔在我身上。

一个人俯身扶我,旁边的韵韵也跑过来扶我,着急地问我:“妈妈你还好吧?”

一旁的几个黑人小朋友叽叽喳喳问道:“Are you ok?"

那个俯身扶我的,是个十几岁的少年。

夕阳从他身后照射过来,他的长发是扎成那种黑人的独具特色的曲曲弯弯的小辫。

如此近距离与一个异族人接触,我的心里突然升起一股恐惧。

我们感谢了那几个少年(当然,其实也是他们为了抢球将我撞到了),迅速穿过操场回到住的地方。

走马观花华盛顿(三)_第11张图片
门前的游乐场

华盛顿的黑人不少,但感觉都算有礼貌,餐厅、商场也都能见到黑人服务员。

大学里的黑人学生,也是非常绅士淑女。

但是,那天在门前的游乐园突然看见这么多黑人少年,又被撞倒在地,我突然感觉很害怕。

回到住的地方,我们赶紧锁好大门。

连外面的铁门也关上,可是,那扇铁门上并没装有锁。

就一扇木门,而且没有国内常见的猫眼。

其实,我一直觉得,美国的楼房,不像国内那样戒备森严。

如果心怀不轨的坏人,要破门而入,是很容易简单的事情。

我在客厅一边收拾东西,一边跟女儿闲聊。

表面镇定,内心还是有些惶惑的。

两个孩子一直在关心我是否摔痛了,因为我的一只胳膊擦破了一点皮。

突然,客厅的木门被敲响了。

客厅瞬间变得寂静。

会是谁呢?

我和韵韵对视一眼, 紧张地盯着那扇并不牢固的门。

敲门声又响起来,还伴随着英语。

是个女声。

我们稍微放下心来,我走到门前,想往外看看究竟是谁,可是,木门上并没有猫眼。

我想搭个凳子站上去,通过最上面的玻璃看看。

韵韵制止了我。

她说,应该没什么事,妈妈你别太紧张。

然后,韵韵拉开了木门。

门口是一位看上去很斯文的白人女士。

她背着一个大包,手里拿着一个东西。

后来我才知道那是一个吸湿器。

我以前说过,我们住的房子,是韵韵在国内在网上早就预定好的,很巧的是,房东还是韵韵的同校学长,美国人。

我们住进来后,没见到过任何陌生人,房东也从未露过面。

在二楼的阳台,偶尔见到一个金发女孩,看见我们总是微微一笑。应该也是租客。

那段时间雨水多,我有时感觉一楼的卫生间有些潮湿。

念叨了几次,韵韵就在网上同房东联系,问能不能换到楼上的楼层。(房子是一层一层出租的)。

房东说楼上都有人租了。

韵韵提到卫生间潮湿。

房东大感惊讶,说从未有人提出过这个问题。非常诚恳地说的。

我们后来想,应该是因为我老是爱打开窗户通风造成的。

他们似乎很少开窗,空调也不关。

房东虽然说从没听租客反映过卫生间潮湿,但下午还是让妻子送来了吸湿器。

房东不在华盛顿,在北卡罗那州。

韵韵后来开始上课后,因为一些事情跟学校的管理人员打过几次交道,有些感触的说,美国人,你只要跟他们反映问题,他们通常会解决,不会不管。

至于是否需要开窗通风的问题,我后来在韵韵的学校中国家长微信群里,也看见家长们讨论过。

有一位孩子的妈妈说,她的孩子读美高时,在寄宿家庭,因为开窗,遭到过寄宿家庭的妈妈的责怪,说他们的房子有换风装置,不让孩子频繁开窗户。

我觉得吧,入乡随俗,在生活条件上,不要太挑剔、不要太执着于自己的习惯,对孩子的成长是有益处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走马观花华盛顿(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