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十记

忠孝东路

如果早个十几年来,会被繁华的街景感动,但现在看来,跟国内随便一个像样点的城市的已无两样,好在还有歌词在,看到路牌时的感慨还是有的。

台北十记_第1张图片

西门町很热闹,吃了甜甜的卤大肠,在一家琴行看到了12弦的K系列Taylor和一把幽蓝到动人心魄的MusicMan,转头看到灯婶儿冷峻且有杀气的目光后,含恨离去。

台北十记_第2张图片

台北十记_第3张图片

故宫

他们管这叫做“国立故宫博物院”,规模大概跟大学的图书馆差不多,陈列着从30年代就跟着国军跑遍全国的那几千箱文物中的一小部分。

台北十记_第4张图片

倘若当年常凯申跑路之时丢下这堆箱子流落民间,想必大多逃不过后来红旗下的各种蛋的革命热情。

台北十记_第5张图片

你们要的白菜。

台北十记_第6张图片

夜市

台湾物价跟国内差不多,我人民群众感兴趣的各种电子产品、乐器、马桶盖之类的,价格不比大陆便宜,基本没有购物价值,所以来台的最核心目标之一就是夜市。

台北十记_第7张图片

小吃确实很多,都可以尝尝,烤肠赞,真材实料,跟国内的面肠截然不同。

牛肉面、包子、馄饨、大肠、肘子、猪肝,你能想到所有跟甜没有关系的小吃,在这里都是甜的。

台北十记_第8张图片

师大附中

到台湾主要的目的是到某一部印象最深的电影拍摄地打卡,我选择了青少年时代看过次数最多的一部电影《蓝色大门》,拍摄地在台湾师大附中。

台北十记_第9张图片

青春期看过的电影、听过的音乐,在心里的地位和感觉是很不同的,即使那些作品已现在的眼光看颇显幼稚和矫情。

走在电影场景的实地,想象着当年十七八岁的桂纶镁、陈柏霖在同样的地方走着,电影里那些光影、声响,就真实的在眼前,这感觉还是颇有些奇妙的。

台北十记_第10张图片

台北十记_第11张图片

大概这就是高晓松所说的远方吧。

纪念馆

台北有一堆纪念馆,挑了几个。总统府是日据时代修建的,在西门町附近,巴洛克风格,颇有味道,没赶上开放时间,只在外面看了下。

台北十记_第12张图片

总统府对面是二二八纪念公园,党国的认错态度还是好的。

中正纪念堂,建筑本身可圈可点,我们京城的豆腐块纪念堂是不能比的,但是加上这根旗杆,又唤起了我对二郎神大战美猴王的美好记忆。

台北十记_第13张图片

志大才疏 小事精明 大事糊涂的凯申,虽然丢了大好河山,但相对于普通人,已经算是有产业的成功人士了,还修了真么大只的祠堂。

台北十记_第14张图片

多年以后,老哥俩终于在Gift Shop握手言和了。

台北十记_第15张图片

国父纪念堂,明显不如凯申的宏伟,炮哥凭借顶级个人品牌营销功力和各种下三路手段,硬是把很有前途的初期民国生生拖入混战,其恶劣影响远远比我们想象的要糟糕的多,党国最终替他丢了江山还了债。

台北十记_第16张图片

顶瞧不上丫的 ( ̄┰ ̄*)

九份

千与千寻的灵感发源地,不少日本人慕名而来。

台北十记_第17张图片

除了几个位置的夜景和各式烤肠、芋圆汤之外,索然无味。

台北十记_第18张图片

去的那天蒙蒙细雨,上山的盘山路车水马龙,维护交通秩序的协管员一脸横肉,颇有张飞的神韵,一张嘴说话,我差点尿了,请自动脑补一下蔡康永的声音,说出一句风情万种的“大家靠边边哦~~~”。

一句话评论九份:不可不来,不可再来。

淡水

这次旅行最惊艳的是淡水,且交通方便,台北市中心地铁直达。

殖民地时期的建筑保存完整,小白宫、红毛城。

台北十记_第19张图片
私立淡水高中,你伦处女作拍摄地,我镁出演女一号的缘故,当年也仔细看过此片,你伦钢琴弹得确实有点意思,还是有绝对音感的小天才呢。

台北十记_第20张图片

台北十记_第21张图片

真理大学,前身是教会学校。

台北十记_第22张图片

据说傍晚的淡水最屌,时间所限,提前走了。

台北十记_第23张图片

台北十记_第24张图片

台妹

台妹之高水准,是出乎我意料的,主要是指身材,大陆完全不能比。

一个地方长期富裕很多年,人们才会活得更细致,更在意美,就像我们上一辈的妈妈,大多产后发福,而我们这一代女生通过各种手段恢复身材的辣妈比例就高出很多。

台湾先于我们致富多年,女孩明显要精致很多,而且不像日本那样大片罗圈腿,长腿控中年猥琐男可速来台北鉴赏。

照片方面,恕家眷在身,不便偷拍……

豪雨

这次行程本来包括宜兰或者花莲,但看到天气预报一直有雨,就放弃了。

到了台北之后,前五天根本就没看到一场正经的雨,当天晚上正在大骂国军天气预报也扯淡的时候,四十年一遇的大豪雨(翻译成普通话叫暴雨)马上给了我一记响亮的左勾拳,各路桥冲毁、泥石流、车子淹没、屋里游泳的新闻扑面而来,恍惚间像是回到了雨季的杭州。

台北十记_第25张图片

台北十记_第26张图片

台北十记_第27张图片

幸好第二天早晨大豪雨停了几个小时才得以赶上飞机生还大陆。

终极关怀

住在通化街的时候,遇到一个馄饨店老板,他父亲黄埔18期,49年随国军入台,娶了台北本地姑娘,他这种两岸结合的后代,叫做“地瓜芋头”(有特殊的闽南语发言,很响亮)。

老板对台湾现在的情况极度失望,两党台上打完架,台下勾肩搭背去喝酒的争斗闹剧已经看烦,普通人生活安逸,但经济发展已停滞多年。他颇带留恋的回忆两蒋独裁时代的台湾,不是那么自由,但蓬勃发展,人心向上。

这两天看到新闻,一个新北市的老师利用各种福利政策,请假11年,仍然在编。现在的台湾大概跟欧洲一样,富裕多年之后,最终没能逃脱畸形民主制度下的福利社会陷阱。

十年前,我还是一个无比羡慕欧洲国家无敌福利体系、认为民主制度天生光荣伟大正确的小傻愤青,如果那时来到台湾,我肯定会心旷神怡加泪流满面,然后逮住一个台胞,从57年反右开始痛陈国军离开后大陆人民的悲惨经历。

十年后,当我看到一个空气清新、生活便利、街道整洁、福利完善的台湾,一个发展停滞、阶层固化、普通人几无奔头的台湾,心中已无羡慕之情。

此时如果让我选择生活在海峡的哪一边,我想我还是会回到那个脏兮兮、乱糟糟、各种不公平不合理横行、政府强势、福利巨差,但大家都在想着发财、都在奋斗、认为自己能成为人上人、还拥有很多可能性的大陆。

先到这里,下回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台北十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