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电影《大佛普拉斯》,在我眼里可以说是2017最优秀的华语电影了。这部片子,把性、同情、幽默、忧伤、暴力、关怀、孤独、优美这些元素全部都融合在一起,而且还能讲出一个小说式的好故事,实在精彩。
剧情不多介绍,影片中印象最深的是三个活在底层的人:拾荒者肚财,看门人菜脯,流浪儿释迦。
肚财捡破烂为生,生活窘迫,唯唯诺诺,只有晚上和菜脯在一起时能抬起头来,爱好是看色情杂志和抓娃娃。
菜脯上有80岁老母,白天在乐队吹哨,晚上在工厂看门,但当知道老板的杀人罪行之后,为了生存,无奈选择了忍气吞声。
释伽是个流浪儿,全片也只有一句台词,他是这个时代的失语者。没有人知道他从何处来,也没有人会在意他的死。
影片印象最深的一个细节是,电影末尾,肚财被灭口,工厂也倒闭,菜脯依旧在废弃的办公室里翻看着色情杂志。于他来说,似乎什么都没有改变。
看完电影,我非常的悲观,里面的底层人民,无助、彷徨,却又有几分可爱。鲁迅先生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他们穷困潦倒,社会地位低下,似乎早已失去了选择的自由,兀自堕落下去,走向黑暗深渊,令人唏嘘不已。
有人评论电影说:“有太多对人性失望的事情了,有时候甚至也对自己失望,但我却警惕不能失去希望,因为如果失去希望,失去折腾的勇气,就真的输了,很怕变成一个麻木不仁的人,所以再难受都要挺过去,然后千万不能忘记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深以为然。
前阵子,冯唐老师发现了一个新名词,中年油腻男,他列出了人在成长过程中的几个大忌,比如不要成为一个胖子,不要呆着不动,不要停止学习等等,发人深省。
在我看来,油腻和年龄没有关系,和性别没有关系,油腻的核心在于不愿改变。如果一个人把自己框死了,觉得生活也就这样,他的生命如油脂般渐渐凝固,那太可怕了,如电影中的菜脯,无力改变世界,更无心改变自己。
人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可能性,人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应该如水一般变幻多端,千形万状。就如人生意义这一命题,没有标准答案,所以才容得下大家各自去赋予意义。放弃了去追寻答案的勇气,这是最可悲的了。
这个时代的年轻人,包括我自己,常常容易沉浸在学习无望、努力无望、爱情无望、生活无望的困境之中,被丧文化逐渐侵蚀,这时候更要抵制自己陷入不愿改变的迷局,防止被温水煮青蛙。
今早读到一篇文章,说人开始变废大概有三个标识,读完有如当头棒喝,部分摘录如下,引以为戒。
- 不再走出自己的舒适区。
当你停止了学习、固步自封,将自己囚禁在得过且过的牢笼中,那么你已经朝平庸迈进了一大步。
- 沉溺于短期快感之中,不再做长期投入。
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获得短期的快感太容易了。当你不再制定计划,而是一次又一次放纵自己沉溺于即时快感和虚拟的成就感中,你离废掉就不远了。
- 沦为情绪的奴隶。
任何时候,一个人都不应该做自己情绪的奴隶,不应该使一切行动都受制于自己的情绪,而应该反过来控制情绪。无论境况多么糟糕,你应该去努力支配你的环境,把自己从黑暗中拯救出来。
每当失意时,我总以丧来自我安慰,甚至还觉很丧有点酷,但是,丧不应该是自我放弃的一次敷衍地掩护,在这个时代,拒绝丧才是最酷的。
关于拒丧,以下几个建议或许可以启发到你:
不要12:00以后顶着褪黑素不睡,大部分丧的原因只是因为你熬夜。
不要做什么要紧事之前先打游戏刷微博然后对着ddl感叹人生苦难,那是你自找的。
丧不意味着放弃生活,丧只是像身体疼痛一样提醒你该保持生活地健康了。
做真正让你开心的事情而不是只是打发时间缓解焦虑的事情。
学会接受一些不完美。
最近也在读木心先生的《素履之往》,碎片式的语录文字总会在不经意间让我怦然心动,其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
路上行人,个个脸色虔诚地朝自己的方向走,似乎要到幸福的所在去,如果那里并不是幸福,何必这样一步一步走,还举着伞哩。
但世界人事是可知的,可推理而明悉的,路上行人,多半往不幸的所在走——既然不幸,为何要去?是哪,就因为如此,才叫不幸。
每天下班后,我注视着深圳高新园的人来人往,也常常会陷入深思,每天漫无边际的工作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半年或一年之后我又会在哪儿做着什么,很可惜还没有答案。在心里我回答自己说,虽然明天不一定会变好,但至少,正在努力的自己,不会再变差了。
愿你我都能拥有改变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