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18 灵光一闪的洞见

20170418 灵光一闪的洞见

今天万维纲老师在文章里面谈到如何形成“洞见”,形成洞见绝对不是依靠拼凑出来,而是突然间的灵光一闪“获得”的。但是想要获得这个灵光一闪是有基础的,而这个基础是什么呢?其实在看文章的过程中,我想到了好几个名词,这几个名词基本上描述的应该就是所谓的“洞见”。

之前在听王煜全老师介绍世界科技前沿的文章中,王老师不断地讲到过一个观点,现在要创新必须要有一定程度的知识积累,才可能产生厚积薄发的灵光一闪,而不是说突然间一拍脑门就能够想到一个什么样创新性的点子或是跨界解决了一个难题。所以先要有厚积薄发才能够灵光一闪,其实也就是要先有量变才有可能产生质变的过程。现代人工智能的运用,似乎也是运用了这样的一个原理,让电脑大量的阅读了各种不同的数据,积累了一定数量之后,电脑才能产生一部分智能。

而在佛家里面,常常谈到“顿悟”这个词,但是这个“顿悟”实际上也必须要有前期的积淀,这个积淀来自于哪里呢?来自于对于生活,对于周围环境以及对于人性的深入观察以及深层次的思考,因为有了这一层积累,最终才能产生串联,对这些相关的观察产生联系,让信息产生化学变化,形成了一个新的知识。

要产生“洞见”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要收集各种不同的数据,收集这些大量的数据,把这些数据结合起来,慢慢的找寻到数据里面呈现的观点以及事实,或者是有一些什么规律,或从这个数据里面发现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值得再深入挖掘的。深入理解并且整理出几个模式,再验证这些模式是否可行。通过这样的方式可能把不同领域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新的路径与想法。也可以说就是我们生活中所谓的直觉或者是灵感。就是在某一个领域里面,因为积累了大量的基础知识及经验,而对于这个领域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了解,而且有着深层次的思考,最终对此领域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所谓的“敏感度”,如此一来,才有可能有灵光一闪的洞见降临。

所以“洞见”其实就是跨界串联知识的能力。能够从一大堆数据及信息之间观察并提炼出本质的核心与底层逻辑,也就是我们常说事物的“第一性原理”。再来放空自己思维,也就是清空脑中既有的套路与偏见,让思维的小球在我们大脑中恣意的飞一会。也可以运用不同领域的思维来理解这个本质,这个跨界结合才可能产生的新的知识。这个新的知识才可能有创造性,因为这是不同知识产生化学反应之后得到的新东西,也是洞见最宝贵的地方。笑来老师比喻的好,盯着锁头看,并不能把门打开,如果能放下我们固有的思维方式,搞不好在其他的地方,就能找到开锁的钥匙,这个其实也是“洞见”的另一层道理。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70418 灵光一闪的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