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部门都履行了职责,最后公司却懵了

先来看一个工作中的案例。

项目经理提交变更流程,PMO卡住了,原因是项目经理未按格式要求提交经客户认可的项目变更通知书,项目经理解释说有双方签字的项目变更会议纪要,但PMO必须要标准格式,项目经理按标准格式请客户方签字,客户不配合,说,我们都已经有会议纪要确认了,为什么还要再签一遍字?

项目经理表示,我跟客户反应了公司PMO的要求,客户不配合,我也没办法。

PMO表示,变更通知书是项目必要的过程文档,我是按制度规定执行。

于是,事情僵持不下,一下子过了两三周,客户火了,项目已开始延迟,这个单子你们还做不做?

每个部门都履行了职责,最后公司却懵了_第1张图片

看似两个部门都履行着自己的职责,结果却是公司摊上问题了,项目推进受阻,客户不满意与流失。

看看问题出在哪?这个案例中,无论是项目经理还是PMO,都只在关注任务,而没有关注结果。

项目经理关注的任务是按公司的要求提流程和反应问题,至于问题是否解决,反正自己已经提了;PMO关注的任务是按制度操作,遵守制度要求;谁都没有关注结果:按项目交付计划推进项目,获得客户满意。

这样的现象在工作中很常见,类似的还有:

1. 这个问题在前次会上已达成了共识,但没人按这个去执行。(要的结果是执行到位)

2. 我的建议是123这几点,希望公司尽快确定。(公司是谁?谁应该去推进落实?)

3. 我跟客户沟通过了,但客户不同意我们的方案。(要的结果是客户最终能认可的方案,不是“你去沟通过了”)

4. 我是按公司制度规定办理的,他有意见我能怎么办?(要的结果是能妥善解决问题)

5. 没有那个证明就是不行,除非总经理同意。(总经理背上会爬上一堆猴子)

为什么大家习惯性的关注任务,而忽略结果呢?

01

没有明确责任,就无法保证结果

首先,在定义部门和岗位职责时,对职责的定义需要明确为结果,而不是任务,对任务负责是对工作的程序负责,而不是对结果负责。

比如,PMO的岗位职责中有一条规定:按照制度规定项目审核项目变更申请,这是针对任务的职责定义,可以修订为:制订并完善项目变更评审流程,及时处理项目变更申请,协助项目经理完成变更评审。这样工作结果是协助推进项目,而不是停滞项目。

其次,对工作任务产出的衡量标准是结果,而不能是任务的程序,不是评估其“做了什么”,而是评估其“做成了什么”。

比如,案例中评估项目经理的变更处理工作,不是反馈问题就完了,而是最终解决PMO的要求和客户意见的矛盾,促进项目顺畅推进。

第三,对涉及跨部门协调的工作要建立沟通原则,划分主次责,比如是以客户为中心,还是以风险管控为中心,确定沟通协作产生争议的处置原则以及最终决策机制。

02

干的不顺畅,逐渐丧失干的激情

还是举项目经理的例子,在项目交付的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采购到货不及时,开发小组进度滞后,客户方需求又有新的变化,项目经理疲于应对却得不到有力的支持和反馈,久而久之,心态发生了变化,想来这些都不是自己能控制的,自己已经尽力了,于是转向了关注任务,自己做了什么,至于结果如何,也不是自己能决定的了。

在做事的过程中,由于事情干的很不顺畅,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而又得不到支持,就会产生“大家都不care,我又能如何”的感觉,于是就很容易丧失“把事情干成”的激情,逐渐变得不再主动去做事,最后变成不作为,少做事少犯错的状态。

03

针对结果的考核奖惩不到位

由于考核奖惩不到位,也会导向大家只关注任务,不关注结果。

比如对工作没有评估或评估指标不合理:项目只关注利润率,不考核工期;开发只考核任务完成率,却不关注bug率。

再比如对工作结果的考核没有奖惩,或奖惩力度不大,无法引起足够的重视。比如项目工期延迟,客户投诉,于是就找各种外部原因,总之跟自己没关系,最后都是总经理的问题。

工作结果好或不好,对责任人的影响很小,在这种考核制度下,他知道,结果干得好对自己也没什么好处,他也知道,结果即使干的不好对自己也没什么坏处。在缺乏对工作结果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估及应用下,内驱力不强的员工就可能懈怠工作。

任务的完成最终要定义为结果的输出,对结果的负责就是对工作目标负责,而对结果的要求不同,对工作内容的定义也会有所不同。

具体看看昨天发的这篇文章:《从会议组织,看你的秘书是什么段位》

组织需构建基于责任的企业文化,以结果为导向建立考核奖惩机制,从强调任务到追求结果,才能逐渐改变只关注程序而非结果的工作习惯。

你可能感兴趣的:(每个部门都履行了职责,最后公司却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