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本市场已有五家外资控股券商,外资资管巨头火速递交公募基金设立申请,这将给本土机构带来不小的挑战
文丨《财经》记者 郭楠
编辑丨陆玲
4月1日,券商、基金公司外资股比限制正式取消,中国资本市场的大门向外资完全放开。
股比限制取消首日,贝莱德、路博迈两家外资资管机构便提交了公募基金设立申请,相关材料已被证监会接收。
3月27日,高盛高华证券、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的外资股比增持申请得到证监会许可。加上此前外资持股比例已经增至51%的瑞银证券,以及新设立的外资控股券商野村东方国际证券、摩根大通证券,目前,中国资本市场共有5家外资控股券商。
对于外资机构进入,本土券商基金如何面对挑战?
“中国开放的趋势不可阻挡,我们的心态必须是拥抱开放,这是证券行业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我们是后发者,所以必须有一个谦卑的心态,先当学生,然后变成同学,将来再努力在某几个方面当一个老师。”中金公司CEO黄朝晖3月31日表示。
“中国的公募基金不是在温室里长大的,外资机构的设立对监管的市场化有促进作用,这将激发基金公司的活力。”一位公募基金人士表示。
外资机构积极布局
4月1日,随着外资持股比例限制正式取消,贝莱德、路博迈两大国际资管机构火速递交了公募基金设立申请。
贝莱德成立于1988年,服务全球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截至2019年12月31日,贝莱德在全球管理的总资产达到7.43万亿美元。2017年12月28日,贝莱德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登记成为私募基金管理人,并发行了私募产品。
此前,华夏基金原总经理汤晓东任职贝莱德中国区主管,被市场解读为贝莱德冲刺中国公募基金之举。
路博迈成立于1933年,其创始人Neuberger被称为美国共同基金教父。截至2019年末,路博迈管理总资产为3389亿美元。2017年11月17日,路博迈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拿到了私募基金管理牌照。
路博迈投资(上海)有限公司CEO刘颂此前同样在公募基金就职,曾任海富通基金总经理。
外资券商的增资步伐近期也明显加快。
3月27日,高盛的增持申请得到证监会许可,其在高盛高华证券的持股比例将从33%提升至51%。
高盛亚太区(除日本外)联席总经理李廉表示:“这是我们在华业务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具体来说,获得多数股权后我们可以着手准备重组在华业务的实体结构。我们将寻求尽快把所有在北京高华证券运营的业务及管理部门迁移整合为单一公司实体——高盛高华。”
李廉同时表示,将寻求尽早实现100%的所有权。
高盛高华成立于2004年,是高盛与北京高华证券的合资公司,近两年在A股股票发行等业务上领先其他国际投行。
摩根士丹利的增持申请也在同一天获得证监会批准,交易完成后,其在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的持股比例将由49%提升至51%。
25年之前,外资股东摩根士丹利参与筹建了中国首家合资券商中金公司,2010年,摩根士丹利退出中金公司,之后选择与华鑫证券成立新的合资券商。
摩根士丹利亚太区联席首席执行官兼中国首席执行官孙玮表示:“对我们以及我们全球众多的客户而言,中国市场拥有至关重要的发展机遇,因此中国也是摩根士丹利业务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
孙玮还表示,期待进一步加大对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的投资。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成立于2011年,经营业务范围包括股票和债券的承销与保荐,债券的自营及证监会批准的其他业务。华鑫证券为上海华鑫股份(600621.SH)全资子公司。早在2018年9月,华鑫证券已经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合资券商2%的股权。
值得注意的是,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旗下已有公募基金,截至2019年年底,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管理总规模为233.71亿元。
中资机构应对挑战
面对资本市场全面开放,中国本土资本市场参与者将面临不小的挑战。
3月31日,中金公司首席运营官楚钢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外资控股的证券公司进入中国,他们的体量比较大,有着产品、人才和系统上的优势,根据日本、韩国等地的经验,国际投行在跨境业务上优势比较明显,同时也有一定的劣势,例如决策线路太长。
中金公司CEO黄朝晖认为,中国开放的趋势不可阻挡,我们的心态必须是拥抱开放,这是证券行业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
“我相信中国人足够聪明和勤奋来迅速学习西方投资银行的技术管理经验,再加上我们熟悉中国资本市场的优势,不仅能够把中国市场做的更好,而且还有机会占领国际市场,能够与欧美投行平分秋色。”黄朝晖表示。
黄朝晖同时强调:“外资机构很多方面都比我们强大很多,甚至有很多倍,因为在美国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的规模差不多,从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以及积累的几百年资本市场的经验来看,都比我们好很多,我们是后发者,所以必须有一个谦卑的心态,先当学生,然后变成同学,将来再努力在某几个方面能够当一个老师。”
与中国公募基金相比,海外资管机构有着明显优势。截至2019年底,中国公募基金管理人共计143家,管理资产共计14.77万亿元人民币。
此前,一位大型公墓基金人士也对《财经》记者表示:“客观讲,我们并不害怕。中国的公募基金不是在温室里长大的,每个月每年都有激烈的排名,从海外回来的在头部基金公司并没有任何优势,除了口音更加伦敦纽约化。此外,外资机构的设立对监管的市场化有促进作用,随意出台政策的可能性贬低,这将激发基金公司的活力。”
“开放和改革是对应的,只有开放没有改革不行,改革也要跟上。”上述公募基金人士强调。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疫情报道
责编| 蒋丽 [email protected]
本文为《财经》杂志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请在文末留言申请并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