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点也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 因为我知道我就是很聪明”,Vincent一脸认真地说。
“唉,真羡慕你,我要是能像你一样自信就好了。”坐在旁边的小盈苦笑着说。
Vincent和小盈都是我的好朋友。我们通过上选修课结识,虽不是同一个专业,但不妨碍我们聊得来,所以经常聚在一起吃饭。
这次聚餐,原本只是为了聊聊生活中的琐碎小事,没想到却变成了开导小盈的通宵大会。小盈是一个努力向上的女生,我感觉她对什么事都略知一二,然而,她却总说自己什么都不会。她曾和我说,她的确努力学习了很多东西,但觉得自己每一个都学不好,学了和没学是一样的。我以为是她谦虚,直到今天我才知道,她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她的生活和学习。
这一回,又是学习新技能遇到的困扰,成了她自我否定的导火索。
“我果然还是什么都不行。之前学了那么多,不都失败了。这次也一样,即使我已经在努力学画画,还是被人说画的像幼儿园的作品。我知道画画是需要天赋的,但不是说后天努力可以弥补先天不足的吗?我真的努力了啊……可能有些人不管怎么努力都是一事无成的吧,我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生来如此。”看着面前这个低落的小盈,我很难把她和平时的那个小盈联系起来。
“你不能因为这一件事就否定自己啊。你以前学做了那么多事,都做得很好啊,为什么要因为这一件事就否定之前自己擅长的部分呢?比如,你做的饭很好吃啊,甜品还有模有样的。”Vincent不理解为什么小盈会突然这样。
“我做饭一般啊,总有一个人会说不好吃。甜品更不行了,周围的朋友都比我做得好,也有人说过我的甜品卖相难看。”
做饭虽然被大多数人认可,但只要有一个说不好吃的,她就会认为自己做的不好吃。小盈的甜品被很多朋友喜欢,但难以取悦所有的人,毕竟有人不爱甜品,但她并不接受这种客观的理由,相反的认为她的甜品不好看也不好吃。
再想想以前小盈说过学开车被教练劝退,原因是教练觉得她太过紧张导致开得不好,建议她放松下来再去学。但她觉得,是因为她笨所以差到被教练劝退。这样看起来,小盈确实尝试了很多事情,但是每一件都会被一个或几个人的个人意见所影响,“阻拦”她在这条路上继续前进。
相信大家都曾被“在意别人的评价”所困扰,让我们没有办法做自己,虽然我们迫切地希望如此。生活似乎被自己之外的人事物所占据,非常窒息,时间也浪费在了猜测别人的心思上。为什么我们会这么在意别人的意见呢?
坚强自我的缺失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了解到别人的想法。正是这些人际关系和社会意识组建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或多或少会听到别人对我们的评论。通常,当大多数人都来指责自己的时候,说明自己的某些行为违反了社会准则,比如明星出轨,子女虐待老人等。然后我们开始反思自己,通过大众的言论修正和规范自己。
然而在这种情况下,也有另外一些人可以临危不惧,依然相信自己心中的想法,不被他人言论所影响。小盈不属于以上两种的任何一种,因为她在意的看法太多了,只要有一个人提出反对,她也会急于修正自己。简单来说,小盈被牵制住了,被牵制的原因是她“坚强自我的缺失”。
“自我”怎么理解呢?基于意识,自我有两个层面。第一层是,自我作为有意识的人格,和本我(本能冲动)、超我(道德监管)并列。 第二层是,自我有意识的反思视角,了解自己的所有人格。简单说,“自我”就是对自己的一个正确客观的认识。比如在小盈做饭这件事里,“自我”就是小盈自己怎么想,自己认为她做饭是好吃还是不好吃。
缺乏自我的人会有几个共性——
1 以别人的标准来看自己,努力去满足别人的期待,甚至努力讨好别人
2 别人对我的言论,不管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都会对我造成很大的情绪影响
3对自己没有正确的定位和认识,所以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也不会表达自己
我们的“自我”是如何缺失的?
精神分析学家Freud认为自我在生命最初的6-8个月就开始形成,2-3岁时便已经建立的很好。即是说,没有坚强的自我和建立自我时的环境、经历有关。例如童年时被父母要求成为他们期待的那种人。不得不说童年时期的抚养人对我们的影响是很大的,因为他们是我们作为孩童时了解这个世界,形成一切的认知的主要来源。
但,我们并不应该把现在出现的所有问题都归结于童年,归结于过去,赖在抚养人身上。过去的经历只是触发问题的一个诱因,把责任推给过去的唯一好处是,我们可以认为我们只是可怜的被害者,我们不需要负责,这样自我感觉就“好多了”。而这让我们忽略了,可以改变现状的直接原因——
1 无休止地和别人比较
2 对自我的不接纳
3 试图努力成为别人
个体心理学派创始人阿德勒提出,当一个人面对一个他无法解决问题时,这就会出现自卑的心理状态。小盈对自己的认识不清楚,所以在别人给出负面评价时不由自主的认为她无法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产生自卑。阿德勒认为,在产生自卑感后,个人会想通过变得更有力量来补偿。也就是说一个人感到自卑后,会自然而然的想给自己一个补偿,希望让自己的劣势变成优势。
此时由于对自己的定位错误导致了自卑的出现,又不希望自己真的那么不堪,我们就会在心里将自己和在这方面优秀的人做比较,希望可以获得胜利。可是相反,这样只会越发陷入自卑。然而,我们希望自己变的更好,从而过度在意别人的评价,因为我们认为别人的评价是对我们有用的,是帮助我们变好变强的救命稻草。
因为不了解自己,所以只能通过别人的眼睛来看自己。当别人说我们不够好的时候,我们会难过,因为我们希望自己是完美的,不能接受自己在别人眼里是不美好的,从而会排斥接收到的这条信息,这时我们会很痛苦。
因为我们想要呈现出一个好形象,又难以通过别人的评价来达到,所以我们会观察总能得到大众好评的人,即我们认为成功的人。我们羡慕他们,因为他们有我们想要的形象和评价,既而努力的去模仿他去成为他那样的人。
心理武器
没有人想失去自我地活在别人的世界里,那么我们能怎么做呢?本期安慰记心理小店为大家准备了值得一试的方法,老规矩,三个步骤——
# 1 重新定义完美
我们如此在意别人的评价就是因为希望自己是完美的人。即使我们也知道世界上没有谁是真正完美的,却还是希望可以无限接近那个遥不可及的完美形象。
如果我们停下来稍作思考,就会意识到这常被提起的“完美”,自己从未参与定义过,所以这样的完美跟我们到底有什么关系呢?也许,我们可以重新定义完美,用我们自己的方式。现在,就拿出纸笔,开始勾勒新的完美定义,能够让你与众不同的定义。重点从那些即使别人给出不喜欢的评价你却仍旧想追求的目标入手,我们正需要这样一个突破口。
比如小盈在画画时,没有天赋和高超技能,但是画画在她眼里并非一个完美的文艺技能,而是专属自己的完美情绪调节方式,缓解了学习压力。岂不很好?
# 2 发自内心地夸赞自己
每天睡前,开启一段自我陶醉小时光。只去想当天自己做了什么让自己或骄傲、或欣赏、或开心的事情,也许没什么了不起,但你确实产生了正面情绪,那么就值得我们睡前回味。也许这天什么都没有,那也诚实地告诉自己,今天过了平静的一天,不因自己寻常的生活而自我责备,而是自我肯定。
如果你觉得单纯回忆还不过瘾,可以准备一个“关于我的那些超棒小事”的小本,把那些自己重新定义过的完美记录下来。比如——
“我今天成功坚持了底线,拒绝了别人过分的要求,虽然还是有点担心对方是不是不喜欢我了,但是做了就不后悔!”
“现在是学习甜点的初级阶段,卖相差了点,但是味道简直没得说啊,卖相嘛,中级阶段努力的目标。”
“天哪,我今天竟然做完了之前可能会拖两个礼拜的任务,真是太厉害了,以后再也不说自己是重度拖延患者了。”
#3 行使自己的监督权利
坚持一段时间之后,自我良好的感觉有所提升,这个时候要特别注意,不过分从任何细节当中都试图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否则容易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当我们记录自己优秀一面的时候,也要开始尝试着加入一些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
举个例子,好的方面可以记录——
“我今天练习画了一幅画,虽然时间挺长的,但是比上一次画得更顺手了。超开心,因为在画画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自己的进步,和上次的画比较,还真是差别不小呢,我相信这就是熟能生巧的事儿,会越来越有自己风格哒。 ”
同时记录一些需要改进的方面——
“不过学习方面吧,我是有点小沮丧的。今天的考试结果不是很好,分数没有达到最低预期。我觉得很难过,倒不是因为分数低,而是我之前复习的时候不够认真。嗨,说白了就是糊弄自己,惭愧,下次我不能再欺骗自己了,嗯。”
希望大家一段时间之后,都能收获这样的一个本子,记录着我们对自己满满的认可和评价,而非其他任何人的评价。你会看到自己做出的努力,你会相信本子中那个独一无二的自己,已经真实存在了。
如果 你经常用别人的评价来要求自己
如果 你总是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
如果 在拒绝别人的时候会担心不被喜欢
一定记得尝试今天的心理武器
【将心理学变成一种生活方式 欢迎关注我们:安慰记心理小店】